香港媒体:香港人不懂“活生生的中国”

2015-06-09 06:18:16   

香港政改方案表决临近,在这推动香港民主发展的重要关口,香港并不平静,香港反对派部分议员妄图否决政改,同时,香港亦有清醒人士指出问题症结。大公网今日(6月8日)刊登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刘乃强文章,分析所谓“香港困境”?刘乃强在文中指出,香港人懂中国吗?其实真的不懂。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香港人懂的顶多是“概念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政治的中国”,他们不懂“活生生的中国”(China as lived)。刘乃强举例说,去年有香港男子认为内地物价低,带1000元游大连,最终被送往救助站……

刘乃强(资料图)

以下为文章全文: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之中提出了“香港困境”这个新词,我在本栏曾经指出,“香港困境”跟“香港的困境”不一样,强调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因素,可能代表中央政府对香港资本主义制度最新的判断。可惜研讨会上张荣顺因时间所限没有机会展开讨论“香港困境”这个概念,坊间评论员和“政治家”又没有敏锐地发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只好在这里狗尾续貂,谈谈我个人认为“香港困境”是什么。

拒近求远 拒己求外

香港人过去以“醒目”和“国际化”着称,但这两个核心竞争力在近年都因为香港社会的反共情意结而大大被削弱,我把这称为香港的“中国问题”。世界人口70多亿、中国人口有13亿5千万、美国人口才3亿2千万,更不用说中国在各方面的世界影响力都日渐增大。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懂中国,很难称自己“国际化”、有“国际视野”。

香港人懂中国吗?其实真的不懂。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不要说爱国教育、中国历史、国情教育等等的措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即使所有这些我们都有了,学生学的仍然只是“按照《基本法》香港不用交军费或交税,优惠力度很大”、“作为一个生在香港、长在香港的居民,我从小就对湖北武汉很感兴趣,并通过学习历史,对湖北武汉在我国政治、经济、金融等各方面的重要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就是三反五反。

香港人懂的顶多是“概念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政治的中国”,他们不懂“活生生的中国”(China as lived)。

我在本栏曾经提到过这则新闻:香港34岁男子谢某赴大连会友,认为内地物价低,只带了1000元人民币,没带银行卡,打算在大连呆一天,认为绰绰有馀。不料付完当日打车费用和次日宾馆费用后,朋友未出现,谢某钱也花光,无奈走进救助站求援,最终在帮助下返回香港。

这则新闻很有意思,虽然它只是一个个案,但也值得我们深思。香港往往以“超级联系人”自许,但最后事实会不会是只有本地或内地来港的大商家、大企业有资源和能力扮演这个角色,而一般港人则在陆港融合中进一步被边缘化?在陆港融合过程中的利益“洗牌”,以及有机会伴随而来的新二元分化,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研究和准备?

我们再来看港人的“醒目”。“醒目”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它代表聪明(或“小聪明”),在某些语境,也带有过于精明、实用主义等稍带负面的含义。但总的来说,港人的灵活变通,改革开放以来可谓全国公认。

5月28日上午,多名泛民议员因“闹场”香港立法会答问大会

问题是,今天的港人,还能否称得上“醒目”、灵活变通?

明光社委托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进行“置业行为与态度调查”,结果近日发布。根据明光社的新闻稿,调查的主要发现大部分都属于“阿妈是女人”,没有太大的意义,比较有趣的,是“34.1%受访青年因为住屋问题而希望移民”。

某“民主报”的反动栏目亦强调了移民这一点,并引述负责此调查项目的明光社项目主任招隽宁,表示有青年人“打算移民去马来西亚,因为当地百多万元就可买到2000尺楼。”该年轻人还介绍“马来西亚政府推出的第二故乡计划,吸引外国人投资以换取居住权,只要百多二百万港元就能买到2000尺楼。”

该反动栏目作者接着写:“按去年来港推销的马来西亚住宅楼盘资料,一个约678尺的细单位,平均尺价约3000港元,楼价约210万元,如果在二线城市,这楼价水平更可买1000多尺单位。马来西亚的第二故乡计划,申请者可长居大马,每10年更新一次签证。”

明光社和反动栏目各有自己的政治议程,但在这件事上彷佛都收了钱为马来西亚卖软广告。老兄,3000港元尺价,等于2万4千人民币一平米,在内地(近如深圳)亦有很多选择。好吧,港青不喜欢内地,但马来西亚还曾排过华呢!

中国都市 香港真身

青年因为房价贵希望离开香港无可厚非,但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则有违港人一贯以来的“醒目”。这是意识形态阻碍港人灵活性的活生生例子,也是我所理解的“香港困境”的最关键因素。

“香港困境”也者,说到底就是市民普遍在不同程度的反共反华,自外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死抱ABC(AnythingButChina)心态,自我封闭,因而在不知我是谁的状态之下,不知何去何从。有些“醒目人”还沾沾自喜,认为这样才能保持香港的独特性。陈方安生的名言:“香港不做另外一个中国城市。”问题是香港如果不是中国城市,它是什么?世界城市吗?香港人如何不是中国人,他是什么?世界人吗?要知道,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世界城市,世界人这回事的。花几百万买马来西亚居住权,并不等于你就成为马来西亚人,一出事你就知道。

在香港起家的汇丰银行曾经尝试花数以千亿美元成为世界银行,开始时好像一帆风顺,经济形势一紧张,它就成了国际孤儿,和美国政府的提款机。今天它想重回香港,但已经是“再回头是百年身”了。在汇丰银行身上,我们清楚的看到香港困境,不同的是,中国可以放弃汇丰,她不会放弃香港,更不会让港人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