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大动作缘何被频频打脸?事实证明,离强国还很远!
2019-03-12 07:31:19
印度是个大国,这毋庸置疑,但其离强国的距离还很远。近段时间,印度在对外政策上试图采取强硬手段,并表现出不惜战争决心的行为有两次,但统统都受到了挫败,或许,这就是典型的野心与实力不相匹配吧!
第一次是洞朗对峙,第二次是印巴刚刚发生的军事冲突。为什么要将这两次印度的对外动作放到一起呢?因为它们有太多的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涉及领土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迎合了印度国内迅速崛起的民族主义,有助于给印度决策者政治加分;其次,涉及的对象是两个大国、两个邻国,且都有过因为领土问题和印度交火的历史,分别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和三次印巴战争。最后,印度虽然初期决心很大,但很快就受到了严重挫败,不仅军事实力不足以支撑其野心,而且在国际社会上也得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持。客观而言,这对印度是件好事,能让其更理性的认清自身地位,控制好自己的言行,把握好和平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战争冲动。
关于洞朗对峙。这个事情已经过去近两年了,但非常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为什么会发生?需要知道的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以及军事力量发展上,均强于印度,甚至远远超出,但这并未能阻止印度的冒险步伐。可能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这可以满足印度的欲望,迎合其国内民族主义,顺便或许能占点便宜;其二,印度认为中国足够克制,不会被激怒而导致事情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都在可控范围内;其三,印度认为国际社会有人会“大力支持”,尤其是在美日印澳小同盟炒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可惜的是,印度不仅没能占到任何便宜,其所指望的那些狐朋狗友,都自始至终保持了沉默,最终,只能灰溜溜的撤退了。从主动挑衅到无奈撤出,可想其心理落差之大。
关于刚刚发生的印巴冲突。事情的起因是印度方面损失惨重,40多名警察在恐怖袭击中死亡,但无论如何,战机越境空袭都是不对的,这也导致事态急剧恶化。所幸的是,巴基斯坦方面比较克制,迅速归还了俘虏的印方飞行员,还在政治上有所表态,而中俄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解,使事情得到了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有借机生事之嫌,但军事表现似乎非常不尽如人意,不得不及时收手。根据媒体披露,印军弹药储备只够使用10天,且现役武器装备中有68%过度老旧,堪称“古董级武器”。这样的话,一旦战事扩大,对印度将是一个灾难。与此同时,美国表示有意终止在普遍优惠关税制度下对印度的贸易优惠待遇,这对印度而言,绝不是一个好的政治信号。
仅仅通过这两次事件,就对一个迅速发展的地区大国进行一个结论性定位,难免有失偏颇,但它的确很能说明问题。无论是对于比自身强大的中国,还是比自身弱小的巴基斯坦,印度单方面改变现状的野心,都被现实无情打脸了。印度方面从政治高层到普通民众,或许都为其近些年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但事实证明,差距还很大,印度还有必要继续“夹着尾巴做人”,也正因为如此,洞朗对峙之后,中印关系迅速好转,至少表面是握手言和了;而可以预见的是,印巴关系可能也会因为这次冲突,进入一个转折点。西方的鼓吹、赞美,对印度而言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如果相信的多了,就难免骄傲自满,遭遇尴尬。无论如何,印度都还不是一个强国,而且可能还相距甚远,没有长久的发展,注定得不到想要的尊重。
印度的国内还有诸多问题,方方面面的,所以,万不可不务正业,不然很快就被打回原形了,还好,印度犯的错误不算太大,只是,以后更加低调才是正事,躁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