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气!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做成功了这件事:俄罗斯不得不佩服
2017-02-13 17:50:41
近日,“动能末段低层反导拦截系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这表明了中国的弹道导弹飞行末段拦截的动能武器系统已实现了技术突破,有可能已进入到实际装备阶段。众所周知,根据使命任务,弹道导弹又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两类,但不管哪一类,其飞行全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 助推段,指导弹从发射架发射到飞出大气层这一阶段,又称为上升段。2)飞行中段,指导弹飞出大气层外,在大气层外向目标区域飞行的阶段;3) 末段,指导弹到达目标区域上空附近,重返大气层,直至命中目标的阶段,又称为再入段。
末段反导时,导弹飞行过程跟踪数据一般都已测算出来,而且导弹重新进入了大气层,位置比较低,拦截方准备时间比较长,但末段拦截时,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后开始俯冲,弹头轨迹倾角变大、速度通常在7 ~8 倍声速以上,留给反导系统拦截的时间很短。如果是分导式弹道导弹,多个分弹头都已释放,目标数大增。此外,新一代弹道导弹还会变轨,都大大增加了末段拦截的不确定性,因此,末端拦截的技术难度相当大。
美国在弹道导弹末段防御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近年来,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多次末段反战术弹道导弹实弹拦截试验,充分验证了末段反战术弹道导弹的各项拦截技术,形成了以PAC-3、MEADS、“萨德”为代表的高、中、低层相结合,点面协调统一的末端防空反导体系,并投入实战部署。而反观中国,在2016年10月17日央视在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节目中,公布了酒泉基地史料馆内的一组镜头。其中墙壁悬挂的奖章上的文字显示,2010年1月11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动能中段反导测试,2011年4月12日,中国进行了首次高超音速飞行器测试,2011年5月15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动能末端反导测试。央视此次公布的画面说明,中国在末段反导系统研制方面同样走在了世界前列。
任何反导系统都包含预警探测、指示控制和通信、导弹拦截武器这三个方面,而导弹拦截武器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因为要靠它来摧毁弹道导弹。从损伤方法上来划分,拦截武器系统有三类,即高能激光、破片杀伤以及动能拦截。这当中,动能拦截弹由助推火箭和包含“姿轨控制系统”的弹头构成,借助动能拦截器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强大动能,直接碰撞击毁来犯导弹。“姿轨控系统”是动能拦截弹实现高命中率的关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已经成立了“姿轨系统控制技术中心”,这说明中国在姿轨控系统这个关键技能方面同样取得了长足的前进。
按照防御高度的差异,末段防御系统还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典型:末段低空防御和末段高空防御。因为关于中国反导系统这方面的公开材料非常的少,所以我们不妨用美国用于弹道导弹飞行末段拦截的动能武器PAC-3拦截弹来做个例子。PAC-3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已部署的动能武器型号,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选用C波段半主动+K波段全主动雷达制导,有效射程高达1000km。
据2016年的1月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网站的报道称,中国对一种新型高超音速滑翔载具成功进行了6次试验,这说明中国的新一代战略导弹载体也开始进入到试验阶段。综合来看,中国在矛——高超音速飞行器,盾——反导系统,这两种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解放军有效捍卫中国国家利益无疑有着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