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突破所有关键技术,全球航母竞争进入新时代

2021-01-23 09:42:32   




各大国的航母,从10万吨到2万吨不到,不论大小,性能强弱,在国际上都是随时随地的“当红明星”。不论是超级大国的福特级还是亚洲某国的1.6万吨的小航母,还有其他国家4到6万吨的中型航母,一旦说起来,全球稍微关心军事的都会如数家珍。其战斗力如何,带什么飞机?什么时候下水的?什么时候服役的?即使当即记不住也会查资料立即查到。这是因为全球现役航母并不多,目前全球叫“航母”的大舰加起来一共也只有二十多艘。除了超级大国有11艘现役的核动力巨型航母,还有另外3艘在建,一共14艘航母外;其他任何国家目前都没有现役2艘以上的航母;而且这个标准是不管大小,凡是叫航母就算的。可见航母的总数还是稀少的。稀少的东西往往就容易受关注;而且航母是各大国水面舰队的核心。


因此不论性能如何,总数被摆在最受重视的位置上。再说航母的建造和服役无法隐蔽,因此几乎全球每艘航母的下水、试航,服役和大修都是近乎公开的,统统都被记录在案。于是就可以全球横向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生产和测试一艘航母需要多少时间。由此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造船实力和综合配套的能力。而纵向对比也可以拿一个大国,比如超过大国本身,来对比其过去建造和服役一艘航母需要多少时间,现在需要多少时间。这样可以判断超级大国的综合国力是比以前更强了,还是已经走上了下降曲线。如此说来。超级大国在二战后,有5年内开工5艘大型航母的最高记录。而建造和试航,一直到服役一艘7.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航母,一般需要5到6年的时间。而现在超级大国仍然有10年内开工3艘福特级航母的表面架势。



但是福特号已经折腾到了16个年头仍然无法正常服役,只能说超级大国在航母建造上的综合效率已经远远不如二战以后的前20年,和冷战高峰年代的状况更是不能直接对比。而新兴大国的航母工程起步很晚,但是进步神速。在8年内就服役了2艘6万吨级的滑跃航母。每艘的建造(包括续建)、试航到交付基本都不超过7年的时间。舰载机系统从零起步自己摸索。不但目前有全球吨位最大的主力舰载机。而且同时具备滑跃、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3种起飞模式。电磁弹射在陆地上轻松弹射30吨级以上的舰载机。而超级大国不论在陆地上还是在航母上都没有达到过这个记录。另外在配套的固定翼预警机上也已经实现了首次配套齐全。唯一不确定的是非常规动力的巨型航母什么时候正式现身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超级大国在二战后用了30年以上的时间摸索总结出的航母全系统的生产装备能力。



新兴大国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已经基本全面掌握。在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甚至是后来居上的。因此今后就是一个快速增加数量的简单问题。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可以说新一代全球航母的竞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