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现代战争中保护大型桥梁的世纪难题

2022-10-11 23:53:41   

工业革命以后,在战争中相互炸桥与坚决保桥,就是一对非常常见的战法。这是因为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时代以后,生产力大大增强,出现了现代钢铁工业和现代土木工程。尤其是铁路和公路的大规模延伸,就必须克服陆地上的河流甚至其间一些相对比较窄的海峡,于是就在古代的木桥、索桥尤其是传统的石桥之外,出现了现代化的钢铁水泥的大型和超大型桥梁。古代的石桥木桥最大跨度不过百来米,而像泸定桥这种悬索桥的最大跨度也不过两三百米,而且非常不稳定。铁路出现以后,终于出现了跨度超过千米的现代大桥,大多数江河,都首次展现了天堑变通途的现象。因此现代化钢铁大桥的出现,是人类的生产力和交通能力的巨大飞跃。各种大型桥梁不但具备战略性的交通意义,



同时在军事争夺上意义同样重大。事实上是大国在建桥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时,炸桥能力也在同步提升。出现了吨位和威力越来越大的航空炸弹,在大规模战争中专门用来定点炸毁对方的大型桥梁。于是从一战到二战,直到二战之后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关于炸桥和保桥的斗争一直是各类战争中最精彩也是最激烈的场景之一。比如在半岛战争期间,面对对手的绝对空中优势,我方工程兵为了保证对前线的战略运输,甚至发明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保桥措施。这就在于主要交通要道上的钢铁桥梁不论修得多结实,在敌人的绝对空中优势面前仍然不能确保不会被炸毁。甚至刚刚修复完毕第二天又会被大规模炸毁。于是工程兵想出了白天只留下桥墩,甚至只保留水下的桥基;然后连夜架设新桥墩,



上层再快速布设大桥的主梁与铁轨的办法,来保证夜间的规模性运输。这种措施堪称战争史上紧急运输的奇迹,因此被称为炸不断的钢铁大动脉。当然在这场激烈的战争期间,也不是我方单纯被对手随意炸桥,而我方只能被动保桥。其实也有我方拼命炸桥而对手拼命保桥的战例,比如著名的水门桥之战。对方为了保住唯一的后撤通道,避免全军覆没,也曾经从数千里之外的后方连夜制造大型钢梁,然后不惜一切代价,连夜空投到作战地点当做临时桥梁。可见双方的炸桥与保桥作战,都发挥出了本方的才智与能力的极限。而到了越南战争期间,对清化大桥等交通要点的攻击和保卫战,也是具备重大战略意义的单项作战之一。超级大国为此甚至发明了激光制导炸弹,可见一个单一的桥梁争夺战,



直接促进了人类军事科技的向前发展。不过到了当代,一个最新的变化就是:各军事大国的炸桥能力,似乎都走到了保桥能力的前面,毕竟破坏永远比建设更容易些。这就在于过去可以在夜间利用空袭间隙进行临时架桥和修桥作业;白天不行可以用夜间的紧急运输来弥补。不过由于夜视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大发展,大部分空袭反倒集中到了夜间。对专门携带重型激光制导炸弹准备炸桥的机群来说,夜间炸桥比白天炸桥更有把握。而当代即使用最强的钢材与最高标号的混凝土建造的大桥,也很难硬扛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的直接命中。至于吨位更大的巨型炸弹,以及各种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甚至精确制导火箭弹,都会对大型桥梁造成严重破坏;这类攻击可能从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就突然发起,


导致即使在大型桥梁周边设置重重防空网,也很难确保不会拦截失效。况且当代的大型桥梁数量成千上万,想提前为每一座大桥都设置好防空网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说到底,与其在大规模战争中被动地保护每一座大中型桥梁,不如把战争主动往外推,最好直接反推到对方的本土,先让对方去操心如何保护他们的每一座关键桥梁。这才是未来战争中保桥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