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吨巡洋舰爆炸沉没的主因猜测,前舱720发大口径炮弹殉爆了?

2022-04-18 23:54:54   

关于1.2万吨级巡洋舰爆炸沉没的情况,后续的各种信息和分析也陆续到来。军舰的拥有方至今不承认是被对方的反舰导弹击沉,仍然坚持是失火后失控导致发生弹药库殉爆的说法,不过这种解释也只能骗骗军事外行而已。毕竟现代炸药几乎没有可以被火焰直接点燃的可能,甚至丢到火堆里当燃料都不会爆炸。而且从一战以后,军舰的弹药库就设置在底舱,并且有多层水柜包围,有降温和喷淋设施。在一堆钢铁中也很难找到可燃物去引爆弹药库。因此说普通火灾还能引爆弹药库,总感觉这弹药库还停留在黑火药桶的时代。而巡洋舰沉没后,攻击方才想起用巡航导弹远程攻击生产反舰导弹工厂,总给人不打自招的感觉。还有一个问题是巡洋舰爆炸沉没后舰员的损失。损失方似乎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必须对外有所交代,



于是就搞了一个海军S令对弃船舰员的所谓检阅,结果定额500官兵只有200人出席。损失方似乎用这种方式暗示至少有40%的舰员完整生还并且还可以继续参加战斗;但是这种办法也同时暗示至少有60%的舰员已经随舰沉没或者受伤需要救治而不能参加检阅。但是这200人是否真的是从1.2万吨级的巡洋舰上撤下来的而且毫发无损本身也难以服众。而把伤亡数字有意大规模压缩,也算是历史传统了。这里没有必要争论舰员伤亡的真实比例,不过起码有一半以上已经战损,是损失方本身也不想继续掩盖的。而超级大国的情报部门已经宣布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巡洋舰就是被两枚亚音速反舰导弹连续命中后引发弹药大规模殉爆;导致舰体结构严重破坏,漏水严重最终不可挽回而沉没。对于1艘1.2万吨的大舰来说,

图片



单纯被体量不大,也就是战斗部只有100多公斤的亚音速导弹命中。其爆炸威力基本不可能在不到24小时内导致一艘过万吨大舰的沉没。毕竟100公斤级的战斗部并不等于装满了100公斤的高爆炸药。对100公斤级的反舰导弹战斗部来说,内部装填的炸药几乎不可能超过30公斤的级别,这是因为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大多数必须有半穿甲性质;也就是必须利用末端动能穿透舰体的多层钢板,到其内部爆炸才最有效。那么半穿甲战斗部的外壳就必须有相当的厚度。也就有一个比较厚重不容易变形的战斗部外钢壳。钢壳的比重本身就比炸药重得多;在战斗部的钢壳作为半穿甲体有意增厚以后,那么内部装填高爆炸药估计有30公斤甚至都高估了,最终是20到25公斤的级别可能更现实一些。如果1.2万吨的巡洋舰内部没有燃料和弹药。



那么这种100公斤级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就是连续命中个七八枚都未必可以导致1.2万吨的舰体出现大规模的结构破坏而快速沉没。历史上就有万吨级民船被打了十几发反舰导弹仍然不沉没的例子。而最终导致快速沉没的,有极大概率就是舰上的弹药库发生了大规模殉爆。那么问题是1.2万吨的大舰上,到底是哪一部分的弹药库殉爆了呢?有人最担心的是堆砌在主甲板之上的16个玄武岩导弹发射装置发生了大爆炸。当然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毕竟这16个大型发射筒都暴露在外边而且非常显眼,稍微有外来的炮火就可能打穿发射筒而导致内部的重型导弹被引燃甚至引爆。而甲板表面除了16枚重型导弹,还有不少的重型鱼雷也是半暴露布局的。而问题是反舰导弹掠海来袭高度一般都在5米以下;命中舰体时的高度更低,普遍是击中水线附近。


如此一来,直接引爆主甲板上的大型导弹和鱼雷的概率反倒并不大,因为这些武器的平均布局高度起码在水线以上10米左右。况且导弹和鱼雷都有多重保险。装填的都是黑索金以上的高级炸药,面对外来的爆炸和火灾,其安全惰性都是很强的。而如果外来反舰导弹攻击的是水线附近,并且还是连续两枚,那么击中的是远程舰载防空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或者直接是舰首主炮弹药库的概率似乎更高。防空导弹同样是装填了高端惰性炸药,但是舰首主炮的弹药,却是普通的130毫米炮弹。而且发射药和弹体集中在一起,引信也已经提前安装,最麻烦的是普通舰炮炮弹内部装填的就是黑索金和TNT的混合炸药,安全性要低一个档次。最大的危险在于,一门主炮下面,居然有720发大口径炮弹!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发生殉爆。也足够一次性破坏全舰的吃水结构,想不沉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