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杨修?

2023-10-30 00:12:05   

有人说不对啊,如果说一句鸡肋就能引发曹军的大撤退,然后对西羌的压制大大放松,从而导致羯氐羌的入主中原。可问题是曹操在阳平关不能轻易取胜,已经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鸡肋一词就是这种心态的直接体现。杨修不过是过于聪明,提前悟透了而已,怎么能把轻易丢掉汉中一带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杨修呢?其实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只是杨修单方面的解读;这句口令本身的提出者,曹操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这种解读就是百分百正确的。而且军用暗语从来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否则岂不是对方只要懂汉语就能轻易破解这种顶级军事机密了?万一曹操有感而发的鸡肋,是绝对另外一番涵义呢?比如曹操的本意是“软肋”?其实陇西川陕一带的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就是汉羌以及其他人群的杂居地区,



这种状态到今天都是大致如此。因此能不能牢固控制这里,对北方甚至整个中原都有重大的意义。牢固控制陇西山地,就可以轻易的往西南得陇望蜀;往正西可以进入湟水谷地,这是进入整个青藏的阶梯与门户。往西北可以直接越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然后是整个西域。因此陇西川陕山地自古就是一个兵家必争的锁钥之地。中原政权牢固掌控,那么自然能扩土万里。如果不能掌控,则整个关中平原都不会稳定,关中不稳自然中原也会震动。这就是所谓的:昔日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的天壤之别。而后来诸葛亮与姜维联系西羌各部,屡次骚扰关中平原,恰恰印证了曹操当时被杨修干扰,从而丢失这块战略要地确实是后果严重。而且如果不是关中屡次被蜀汉加西羌合伙骚扰。那么司马懿又何从崛起?



因此曹操突然口出鸡肋一词,也许是觉得陇西阳平关一带,是整体边防的一块绝对软肋。却被杨修胡乱的解读为马上要撤军。这完全是南辕北辙!到这里可能还有人要说:如果杨修的解读确实错了,但是他本人也因此付出了最大的代价;曹操再下令不许撤军就是了。为何还要抱怨杨修假传圣旨呢?这样说的人,根本不了解十几万大军作战,岂能胡乱下命令?不用说大兵团作战,就是经营一个万把人的工厂,也不能今天晚上说要放假,到明天早晨又通知全员继续加班!真要那么随意,你看工人会不会把工厂掀个底朝天!十几万兵将都已经提前打包好了行囊,又突然命令他们明早继续冲锋陷阵?当晚就可能大规模的哗变!因此杨修这样瞎搞,确实S的一点都不冤枉。无中生有弄鸡肋这么一出,曹操想不撤兵都不行了!



图片

杨修一个抖机灵,等于直接葬送了从东汉开国初期,就对西羌的常年禁锢的政策。如果让更早的伏波将军马援知道,估计会气得当即掀掉棺材板。而杨修在此之前,面对北方的胡人,同样是抖小机灵,而直接坏了大事。到了东汉窦宪的时代,北匈奴已经被彻底打跑。南匈奴也乖乖归附。东汉朝廷将南匈奴临时安置在河套与山西北部一带。南匈奴因为一度被汉军彻底打怕了。因此一开始相当老实。不过黄巾大起义导致内地大乱,南匈奴部分首领一开始还想进关中勤王,结果一度连汉献帝都找不到了。于是干脆在内地顺手抢劫了一波。后来董卓控制长安,这批匈奴就暂时投降董卓。董卓败亡后,这批胡人又给袁绍卖命。总之就是当雇佣兵。最终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也发现这批匈奴人问题很大。



图片

一个就是北匈奴彻底逃亡之后,整个漠北草原近乎一片真空。除了鲜卑乌桓的崛起西进,南匈奴也大有可能再向北发展。第二就是中原大乱之后,大量内地人逃亡到草原,加上匈奴人待遇良好,总之是人口不断增加,实力不断膨胀;长此以往,必然再成大患。曹操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当机立断把南匈奴分为互不统属的5部,这就是历史上的五部匈奴的由来。曹操给五部匈奴都设立直接管理的司马,平时严加监控。导致实力回升的南匈奴不敢轻易的搞事情。但是这种种努力,同样让杨修的抖机灵给严重的破坏!具体又是什么SAO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