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他们等不起了

2015-09-15 12:20:17   

随着非洲难民大量涌进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局势日益混乱。如果看地图可能更明白:近年来的世界混乱的扩展,沿着几个弧在进行。

  从中国南海的背面——缅甸一线开始,逐步沿印度洋要道亚丁湾到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再过地中海南岸,混乱的中心点围绕两大经济带进行。
  世界大体分三大经济带:亚洲、欧洲、美洲经济带。这次动荡涉及到亚洲、欧洲两大经济版块。个人看法,因美在两伊战争、军事跳入阿富汗的失利,世界格局的调整,通过战争手段达到有利于欧美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为代价太大,且战争不可控性。因此二战后奠定了七十年的格局调整,不是通过战争手段,而是资本通过金融手段在暗中完成这个布局,也就是现阶段西方资本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的“新圈地”战略。而实施手段,则是通过“新文化入侵”辅助完成,其特点是利用文化的冲突,将相冲突相对抗的文化强行驱赶,流向稳定地区,使稳定地区动荡、甚至出现可控制冲突。与暗渡陈仓式的策略类似,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变大。
  另一个文化手段,是通过文化入侵,经过网络媒体制造思想混乱实施颜色革命。最初的颜色革命发生在东欧,其形式是通过西方的实力强势完成的,后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格鲁吉亚、乌克兰则是在伊战、阿战之后进行,也恰恰是在美国提出“巧实力”之后逐步发生的,这种“巧实力”其实就是下软刀子。其特点是它比战争手段代价小,行动隐蔽,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行政当局政策的失误来蛊惑人心,制造群体性事件。其终极目标,是通过非战争手段达到战争手段难以达到的目——背后的推手肯定是资本利益集团。
  下面说说与我们的关联。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中国经过高速发展30多年之后,人口红利已基本吃尽、四万亿效应已接近尾声,并且下一波经济增长的兴奋点、启动点还没找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中国内部完善经济、产业结构来完成。也就是说中国必须进行产业调整,否则中国经济受到各种制约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大,瓶颈会越束越紧,直至经济发展放缓乃至停滞的风险正在一步步靠近。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比任何国家都要大,如果没有新增长点,懂经济的人明白会发生什么。
  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让过剩的产能走出去,特点是将资源消耗大的、附加值小的、对中国核心经济影响不大的产能转移,转移就要有个去处,如果这个走不好,最典型鲜明的例子就是亚洲所谓的四小虎、四小龙。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利用中国市场基本完成了产业转型,如果不是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对其下手,现在日本的情况要比美国好得多。另一个经济大国韩国,现在正在利用我们的市场进行产业调整,五到十年后,中国则极可能碰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面临的形势。亚洲的四小龙、四小虎由于结构转型不力,密集型产业虽然转向了中国大陆,但内部的高附加值产业没有提升上来,产业空心化,政治地缘控制力弱,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目前这个病殃殃的样子,不死不活非常难受。
  中国要完成产业升级与经济调整又不留下后遗症,就需要全面的准备与谋划,“一带一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们明白、西方们更明白,为延迟中国的经济调整步伐,西方采取我所谓的“新圈地”策略,通过资本支撑来破坏地区平衡,让相关国家不能有效都开展寻找有价值的替代市场。
  如果说中国南海是“一带一路”的起点,那么从中南半岛到中东非洲,从中国西部到中亚到欧洲,则是中国的目标地。也就是说,西方在设计上可能是这样考虑的,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壮大之前、西方资本扩张赖以依靠的军事力量开始衰落的情况下,破坏中国的未来产业转移布局(当然不止中国一家,但中国是最急需的),直到将中国拖得精疲力尽不能有效开展为止,西方就可以趁虚而入了。所以圈着先不用,但不能让其它国家或势力轻易利用,是其首要目标。
  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并不成熟,但经过几年的跟踪,越来越感觉象是这种趋势。要知道,中国的传统市场在非洲、亚洲,与欧美市场逐步扩大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欧美一旦感觉政治、经济需要共同针对中国,对中国市场采取遏制的话,对中国市场的欧美部分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但亚非传统市场,他们控制起来就不那么得力了。现在中国传统市场所在地区产生的各种混乱,受到伤害的虽不止中国一家,但对中国影响算是最大的。尤其涉及到中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的部分,影响更大。
  为什么我对有人鼓动对缅甸采取军事干涉反感?原因在于缅甸问题只是个小局,有复杂的国际背景,有人故意在引导向坏的方向发展,利用纯洁中国人的民族情大肆宣扬,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因为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中国如果贸然行动,其结局不会比美在伊拉克更加体面!一旦介入,世界各种敌对中国势力都会随风而动,给中国增加困难,甚至会采取一致行动。另一方面,中国一旦打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南半岛相关国家为防备中国的干涉,要么迅速投靠西方,要么抱团,致使中国周边环境更加不可预测,且中国在有关国家的市场会马上被破坏。
  保持一种势,是最好的办法。以中国的能力,中国目前不具备全面干涉的能力,一旦全面干涉,只出不进,代价巨大,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都无法承受。干涉到后来,最不值得打击的、且对我们有致命威胁目标都需要花费很大代价去打击。就像你碰到一个马蜂,如果没把握不让它蜇你,最好的办法是先绕它走,然后找机会,比如趁天黑拿掉,这是策略。
  俄罗斯的一个车臣,还是自己的领土,被拖了多年,精疲力尽,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折腾他们不好?何苦折腾自己?等折腾到中南半岛有关国家不耐烦了,中国就成功了!1979年干越南,迅速撤出是明智的,越南军事能力比阿富强多了,一个阿富国几乎折腾死两个帝国。美在越南大概折腾了8年吧,后是被折腾得精疲力尽。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战略上对苏联完全处于下风,如果不是勃列日涅夫突然军事干涉进入阿富汗将前苏联的财政拖垮,前苏联能倒那么快?乱折腾、强硬军事干涉的国家没一个有好结果。从1990年起美国折腾了二十多年,结果爆发的金融危机受到军事投入巨大的拖累有很大关联,现在财政吃紧,饿到饥不择食,见哪个有钱的主(国家)都想咬一口。
  中国与中南半岛打了上千年的交道,时好时坏,真正干涉的时候少,明朝成祖时期干涉过,到他孙子宣宗时期就撤出了,原因是每年的代价几乎占当时国家收入的30%以上,人家给我们套,我们钻才是傻子。目前,中国逐步渗透,等待时机是最正确的策略。中国采取冷静的办法让有关势力失望,可以说患上忧心病,到现在还没一个猴子敢坐大跳起来明确针对中国。
  习近平主席提出“历史观”,对内、对外都有作用,“全面辩证客观”,说明对局势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历史可以知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不会在我们的非核心利益的地方接受“被战争的苦果”。我们等得起,敌人却因在失血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