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出“四栖”飞行器:除了不能钻到土里,整个地球畅行无阻!

2017-09-23 10:35:36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于9月18日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本届展览由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为第一主办单位,6部委联合主办。来自全国354家企业422项技术成果参展,其中大部分展品是我国近几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本次成果展大连理工大学带来了一款名为面向复杂环境下的四栖航行器,这款航行器采用鸭式加双垂尾布局,在主翼的襟翼前侧安装两付垂直旋翼,并在尾部安装一副垂直旋翼,该四栖航行器是一种能在流体中垂直及前后移动的航空航行器,在某一平面上万向转换力的方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能够在水下,水中,空中,以及陆上四栖的交通工具,可实现机体的多姿态运行,如:原地360度转向以及左右侧翻;机身前后翻滚;陆上,空中,水上,水下四栖; 垂直起降,空中悬停都只是最简单基本的功能了,定常平飞性能,有地效悬停和无地效悬停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结构紧凑,操控简单可靠,性能稳定安全,功能扩展方便,效率高于螺旋桨以及标准的扑翼。受外形限制,这款飞行器最多可下潜到水下5米。


在该四栖飞行器的机身上,笔者看到了航发综合控制中心字样,利刃推测这款飞行器是2016年前后,大连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需求,将航空发动机控制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科研方向和新的学科增长点,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综合控制研究中心,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和学校学科建设而设立的。


在2016年当年的“大连理工大学航空发动机综合控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航空发动机仿真平台建设论证会”上,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贾振元曾表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专项由于在国防和民用的重要意义,已经被列为国家的重大专项,随着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初衷也标志着中国迫切需要发动机的快速发展。其中两机中的优化控制、健康检测、信息传输等关键技术问题对信息领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大连理工大学相关学科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寻求新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利刃/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