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在宣传片中“掀起盖头”,1月11日真的要亮相?
2021-01-07 09:27:29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军主力轰炸机就是轰-6,虽然这款飞机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当年的最初版本早已有天翻地覆的差距,但21世纪的未来,我们显然需要一款更具威力的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隐身突防,不具备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很难突破未来空军机队和立体防空网的拦截,所以我军未来的战略轰炸机必然具备隐身设计。从空军最新公布的宣传片来看,万众瞩目的轰-20应该已经成为了现实。

在2021年伊始,解放军空军公布了2021年版新的空军招飞宣传片,在片中有几个重要的镜头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武器,那就是一款披着幕布的大型飞机。从外形上看,其尾部没有垂直尾翼,只有两个隆起,这否决了任何轰-6改进型的可能性,反倒是极其接近美军B-2轰炸机飞翼式的设计。而从飞行员头盔上的反射来看,飞机呈现出流线型的外形,隐约也能看出翼身融合的设计。考虑到几乎每年1月11日,解放军都会公布新型武器,这一次的空军招飞宣传片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息,那就是轰-20要来了!


虽然很多人都习惯了见证轰-6的不断改进,甚至有留给轰-6的字母不多,但还可以搞字母组合的说法,但轰-6的改进潜力事实上挖掘殆尽。一方面,轰-6非隐身的设计在未来,面对现代化空防作战缺乏生存性能,必须要我军战斗机掩护才能飞抵远海打击目标,若使用射程只有1000公里内的导弹,则载机本身受到严重威胁,若使用射程数千公里的导弹,本身的携弹量又是问题。另一方面,轰-6的机体设计已经注定,其携弹量不足,且航程也不够,即使是在解放军新型导弹的加持下,也只能打击第二岛链目标,无论如何难以进行跨洋打击,因此其战略威慑能力就存在不小的缺陷。

而且,作为对海打击的重要力量,战略轰炸机携带反舰导弹数量也是一个关键指标。轰-6为了拉开距离,必须携带高射程的反舰导弹,但这实际上限制了携带数量,若要携带东风-21级别的空射版本,无论如何也携带不了两枚,这是机体强度和本身性能决定的。若有隐身性能加持,轰炸机则可以突破对方防空网抵近攻击,在缩小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携带大量的导弹武器,例如类似美军B1B那样,一架飞机携带16枚反舰导弹,这种能力无疑是现在的轰-6所有改进型都不能拥有的。为此,解放军确实需要一款装备新的发动机,具备高航程和高载弹量的武器。

从宣传片展示的那部分来看,新的轰炸机确实不会是轰-6的改进型,流线型的机头和平滑的尾部,加上两个隆起,这看起来像是飞翼式设计结合机翼后缘安置尾喷管,而这正是B-2的设计。这倒不是说我军照着B-2来研发,而是对于不需要较好机动性,强调隐身性能的大型战略轰炸机来说,这样的外形构造是较为适合的。一个很有可能的事实是,在"按照惯例"的1月11日,也许我们就会看到新的轰-20出现在我们面前,其出现将令我国拥有真正的战略轰炸能力,并极大地加强我军对大洋上海军目标的打击能力。
在2021年伊始,解放军空军公布了2021年版新的空军招飞宣传片,在片中有几个重要的镜头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武器,那就是一款披着幕布的大型飞机。从外形上看,其尾部没有垂直尾翼,只有两个隆起,这否决了任何轰-6改进型的可能性,反倒是极其接近美军B-2轰炸机飞翼式的设计。而从飞行员头盔上的反射来看,飞机呈现出流线型的外形,隐约也能看出翼身融合的设计。考虑到几乎每年1月11日,解放军都会公布新型武器,这一次的空军招飞宣传片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息,那就是轰-20要来了!
虽然很多人都习惯了见证轰-6的不断改进,甚至有留给轰-6的字母不多,但还可以搞字母组合的说法,但轰-6的改进潜力事实上挖掘殆尽。一方面,轰-6非隐身的设计在未来,面对现代化空防作战缺乏生存性能,必须要我军战斗机掩护才能飞抵远海打击目标,若使用射程只有1000公里内的导弹,则载机本身受到严重威胁,若使用射程数千公里的导弹,本身的携弹量又是问题。另一方面,轰-6的机体设计已经注定,其携弹量不足,且航程也不够,即使是在解放军新型导弹的加持下,也只能打击第二岛链目标,无论如何难以进行跨洋打击,因此其战略威慑能力就存在不小的缺陷。
而且,作为对海打击的重要力量,战略轰炸机携带反舰导弹数量也是一个关键指标。轰-6为了拉开距离,必须携带高射程的反舰导弹,但这实际上限制了携带数量,若要携带东风-21级别的空射版本,无论如何也携带不了两枚,这是机体强度和本身性能决定的。若有隐身性能加持,轰炸机则可以突破对方防空网抵近攻击,在缩小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携带大量的导弹武器,例如类似美军B1B那样,一架飞机携带16枚反舰导弹,这种能力无疑是现在的轰-6所有改进型都不能拥有的。为此,解放军确实需要一款装备新的发动机,具备高航程和高载弹量的武器。
从宣传片展示的那部分来看,新的轰炸机确实不会是轰-6的改进型,流线型的机头和平滑的尾部,加上两个隆起,这看起来像是飞翼式设计结合机翼后缘安置尾喷管,而这正是B-2的设计。这倒不是说我军照着B-2来研发,而是对于不需要较好机动性,强调隐身性能的大型战略轰炸机来说,这样的外形构造是较为适合的。一个很有可能的事实是,在"按照惯例"的1月11日,也许我们就会看到新的轰-20出现在我们面前,其出现将令我国拥有真正的战略轰炸能力,并极大地加强我军对大洋上海军目标的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