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安倍奖励印度110亿,得罪了2个大国,日本或遭南北夹击
2017-09-15 11:08:19
安倍刚刚抵达印度,就遭莫迪强行熊抱。看看倭国首相的表情,明显有一种被“熏到了”的感觉,而安倍后面的首相夫人则“花容失色”。在共同欣赏完稀稀拉拉的8公里欢迎表演后,莫迪送给安倍一只“三不猴”大理石雕塑作为国礼。“三不猴”虽然是日本塑造的文化形象,但内涵却来自于中国《论语》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海外探客”认为,虽然印日双方都标榜“三不”,但无论是安倍还是莫迪都明白,两国之所以建立“特殊关系”就是为了对抗东亚大国,印日制造对抗和挑起争端的行为与这个“礼”字相距十万八千里。两个并不守礼又各怀鬼胎的政客在一起相互吹捧,是对这2个国家的最大讽刺。

为了配得上阿三的热情,把秀恩爱的戏码演足,安倍也是砸出了血本。9月14日当天,安倍就来到艾哈迈达巴德,第一时间出席高铁奠基仪式。在讲话中他动情地表示,“莫迪总理2年前决定在印度修建高铁,很自然地选择了新干线。为了印度的高铁事业,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我方必然不吝汗水。”在慷慨激昂的背后,是日本向印度提供约1900亿日元(约合110亿人民币)的日元贷款,还款期最长可达65年,这不啻是对莫迪冒险行动的奖励。西方媒体则不无挖苦地评论:等到这条高铁报废了,印度可能都没还清贷款。
当然,极力想成为“正常国家”的日本也是在利用印度。无论在核技术合作还是印度采购US-2水陆两栖飞机,都是在帮日本一步步渐进式废除战后体制。探客注意到,在安倍来访前,印度媒体和日本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宣称两国友谊的基石就是要遏制某大国的“切香肠”行为,扬言要维护印度洋-太平洋的和平和秩序。而如今印度和日本联手为全世界上演了真正的“切香肠”。
事实上,安倍很喜欢在别人家的后方搞一搞事情,制造一些事端。最近,日本就宣布向菲律宾提供约4万个直升机零部件,保证菲方的海上巡逻力量能够正常运转,还要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提供巡逻船,积极向泰国兜售军用雷达。日方的所作所为就是要维持本国岌岌可危的影响力,确保南中国海沿岸的国家都具有骚扰的能力。只要东亚大国的后方不稳,只要有国家敢于以小取闹,就能为日本提供牵制的力量,缓解日本在东海的压力。
在日本政客眼里,其实从未瞧得起印度这个国家。日本与印度关系显著升温发生在2006年以后。这个年份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发生了大规模反日活动,接着日本的GDP被中国赶超,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日本的不安感逐渐加深,这也是执行强硬对华政策的小泉能够成为“长寿首相”的直接原因。
如今安倍面临的局势比小泉时代更加严峻。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要面临这样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中国的军力突飞猛进,第一岛链名存实亡,现在是考虑第二岛链还有没有用的问题。面对百年未见的大变局,美日领导人都缺乏应对的经验与策略,只能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直觉去拉拢印度。
探客在原创文章《美国将帮助印度建造65000吨新航母?交换条件令莫迪感到屈辱》里提到,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是利用,莫迪听话,就给个糖豆,但让美国给印度投资是不可能的,特朗普对莫迪的“印度制造2025”充满了不屑与敌视。印度要搞制造业,这不是抢美国的饭碗吗!因此尽管印度媒体兴奋地宣扬“美国提供电磁弹射技术,帮印度建造第2艘国产航母,排水量将达6.5万吨,至少搭载50架舰载机”,但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却是让印度人填阿富汗那个无底洞,莫迪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丧权辱国还辱智商的条件。而日本则不同,日本是真心想帮助印度,顺便占领这个未来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无奈日本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仅如此,日本极力向印度推销武器,让习惯于宰客的俄罗斯非常不满,更让东亚大国感到这就是挑衅。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中俄两国决定在此时警告日本。根据媒体报道,中俄将展开“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军演。中方派出4艘舰艇赶赴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演将首次在鄂霍次克海举行,而多兵种联合反潜也将首次成为演练项目。两个“首次”的意义不一般。探客认为,这一方面证明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和互信再上一个新台阶,俄罗斯连敏感的腹地都开始逐渐向准盟友开放,另一方面则证明两个大国似乎在有意威胁日本防卫薄弱的北方,让日本首尾不能相顾。而安倍前不久在俄远东地区召开的“第三节东方经济论坛”上的态度似乎激怒了俄方。北极熊对日本向“南千岛群岛”的经济渗透感到警惕。

而就在8月24日,6架中国“轰-6”轰炸机飞行至日本纪伊半岛海域,再原路飞返。日方表示这是首次在此路径上发现东亚大国的轰炸机。结合起来,这2个信号证明,对日本的“钳形攻势”和南北夹击已见雏形,这就是大难临头的先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长久以来,日本都习惯对亚洲大陆展开攻势,而对自身安全则不必过多担心。如今,安倍再次在别人家的后院搅合,如今也该让日本尝尝自家后门被盯上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并不美妙,但日本以后要习惯和适应。日本必须记住,在打别人家主意时,先想想自己的老窝会不会被端掉。日本如果想在未来继续存在,最重要的是学会“本分”。(完)
为了配得上阿三的热情,把秀恩爱的戏码演足,安倍也是砸出了血本。9月14日当天,安倍就来到艾哈迈达巴德,第一时间出席高铁奠基仪式。在讲话中他动情地表示,“莫迪总理2年前决定在印度修建高铁,很自然地选择了新干线。为了印度的高铁事业,为了印度人民的福祉,我方必然不吝汗水。”在慷慨激昂的背后,是日本向印度提供约1900亿日元(约合110亿人民币)的日元贷款,还款期最长可达65年,这不啻是对莫迪冒险行动的奖励。西方媒体则不无挖苦地评论:等到这条高铁报废了,印度可能都没还清贷款。
当然,极力想成为“正常国家”的日本也是在利用印度。无论在核技术合作还是印度采购US-2水陆两栖飞机,都是在帮日本一步步渐进式废除战后体制。探客注意到,在安倍来访前,印度媒体和日本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宣称两国友谊的基石就是要遏制某大国的“切香肠”行为,扬言要维护印度洋-太平洋的和平和秩序。而如今印度和日本联手为全世界上演了真正的“切香肠”。
事实上,安倍很喜欢在别人家的后方搞一搞事情,制造一些事端。最近,日本就宣布向菲律宾提供约4万个直升机零部件,保证菲方的海上巡逻力量能够正常运转,还要向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提供巡逻船,积极向泰国兜售军用雷达。日方的所作所为就是要维持本国岌岌可危的影响力,确保南中国海沿岸的国家都具有骚扰的能力。只要东亚大国的后方不稳,只要有国家敢于以小取闹,就能为日本提供牵制的力量,缓解日本在东海的压力。
在日本政客眼里,其实从未瞧得起印度这个国家。日本与印度关系显著升温发生在2006年以后。这个年份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发生了大规模反日活动,接着日本的GDP被中国赶超,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日本的不安感逐渐加深,这也是执行强硬对华政策的小泉能够成为“长寿首相”的直接原因。
如今安倍面临的局势比小泉时代更加严峻。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要面临这样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中国的军力突飞猛进,第一岛链名存实亡,现在是考虑第二岛链还有没有用的问题。面对百年未见的大变局,美日领导人都缺乏应对的经验与策略,只能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直觉去拉拢印度。
探客在原创文章《美国将帮助印度建造65000吨新航母?交换条件令莫迪感到屈辱》里提到,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是利用,莫迪听话,就给个糖豆,但让美国给印度投资是不可能的,特朗普对莫迪的“印度制造2025”充满了不屑与敌视。印度要搞制造业,这不是抢美国的饭碗吗!因此尽管印度媒体兴奋地宣扬“美国提供电磁弹射技术,帮印度建造第2艘国产航母,排水量将达6.5万吨,至少搭载50架舰载机”,但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却是让印度人填阿富汗那个无底洞,莫迪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丧权辱国还辱智商的条件。而日本则不同,日本是真心想帮助印度,顺便占领这个未来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无奈日本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仅如此,日本极力向印度推销武器,让习惯于宰客的俄罗斯非常不满,更让东亚大国感到这就是挑衅。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中俄两国决定在此时警告日本。根据媒体报道,中俄将展开“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军演。中方派出4艘舰艇赶赴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演将首次在鄂霍次克海举行,而多兵种联合反潜也将首次成为演练项目。两个“首次”的意义不一般。探客认为,这一方面证明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和互信再上一个新台阶,俄罗斯连敏感的腹地都开始逐渐向准盟友开放,另一方面则证明两个大国似乎在有意威胁日本防卫薄弱的北方,让日本首尾不能相顾。而安倍前不久在俄远东地区召开的“第三节东方经济论坛”上的态度似乎激怒了俄方。北极熊对日本向“南千岛群岛”的经济渗透感到警惕。
而就在8月24日,6架中国“轰-6”轰炸机飞行至日本纪伊半岛海域,再原路飞返。日方表示这是首次在此路径上发现东亚大国的轰炸机。结合起来,这2个信号证明,对日本的“钳形攻势”和南北夹击已见雏形,这就是大难临头的先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长久以来,日本都习惯对亚洲大陆展开攻势,而对自身安全则不必过多担心。如今,安倍再次在别人家的后院搅合,如今也该让日本尝尝自家后门被盯上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并不美妙,但日本以后要习惯和适应。日本必须记住,在打别人家主意时,先想想自己的老窝会不会被端掉。日本如果想在未来继续存在,最重要的是学会“本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