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发生了什么?外国记者忍不住惊呼,跟拍“蛟龙号”拍到这一幕
2019-02-20 08:59:11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
众所周知,探索神秘而又浩瀚的太空,离不开各型性能先进的航天器。同理,想要开发利用同样神秘的深海,也离不开深海装载装备。曾有分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精细的深海作业能力,那么就拥有了深海技术竞争力。
早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国际上有关深海区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就是在越发激烈的前后,我国开始朝着该领域出发。经过历时7年的联合攻关,实现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到了2010年,“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取得3000米级海试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作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内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发展后,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器。有数据显示,“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26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作为潜水器家族“三龙”中的一员,“蛟龙号”一直在创造“中国深度”的新纪录。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拍摄的照片
一个“大国重器”“明星装备”,往往也会吸引外国人的注意。近日观察者网发消息称,2月14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则名为“中国水下捕猎”的纪录片,这是外媒首次跟拍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探索过程,其中很多画面是首次公开。
根据纪录片的介绍,中国科学家与“蛟龙号”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深海任务,向着一些从未有人类踏足的地方前行,那里有非常丰富稀有的资源和独特的生物种类。当然,每一个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毕竟冰冷的海水、复杂多变的海况、超高压的水下环境,随时可能让潜水器与科学家们身处危险之中。就像纪录片中一样,突发一幕令外国记者忍不住惊呼……
在这个时长25分钟的片子中,有一幕是潜航员驾驶着“蛟龙号”潜入了印度洋海平面下3000米的热液区,此次任务就是从热液喷口抓取岩石样本。然而,其喷出的灼热水流温度高达400度,尽管“蛟龙号”能够承受高温高压,但玻璃船却是软肋。当时,在取样时驾驶员突然发现左侧窗口被黑烟遮挡,右侧窗口已非常接近热液喷口,随即立刻转向离开。

船体上大块的灼伤痕迹
要知道,如果当时有一丝犹豫,可能他们就会被留在深海。在“蛟龙号”再度返回海面回到母船时,才发现船体上留下了大块的灼伤痕迹,看到这一幕跟拍的外国记者惊呼:“究竟发生了什么!”有网友称:“中国船员的操作十分到位,一同在潜水器上的外国人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上,这并非“蛟龙号”第一次前往热液区执行任务,而且也曾在最高温度275℃的地区拍摄了珍贵的视像资料。日前,央视网发消息透露,“蛟龙号”已经在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预计今年7月将与新母船“深海一号”一同开展为期约40天的海试。(叮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