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油大陆?!香港为什么比不过新加坡?!

2015-05-10 14:18:50   

香港和新加坡说实话有很多相似之处,原本同样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是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和海洋交通运输中心,是亚洲四小龙,等等等等。但是,在脱离殖民地这个身份独立发展之后,两个地方同样要走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依托,而跟这两个地方最相近的地方莫过于大陆这块大腹地,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甚至是市场,今天就我们来对比一下,香港和新加坡这些年从大陆这里都揩了些什么油!

 2002年,新加坡的GDP是905.8亿美元,香港的则是1663亿美元,新加坡当时仅相当于香港的一半多一点(54%)。但到了2012年,新加坡的GDP达到2747亿美元,而香港为2633亿美元。若按人均来看,反差更是强烈,因为香港人口比新加坡多了近四成(新加坡人口500万多一点,香港则超过700万)。新加坡在短短的10年之内超过了香港的GDP,现在我们先来看新加坡是如何从一个1965年的一个小贸易岛发展到现在的亚洲四小龙呢?

在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旁边的裕廊山上,有一棵苹果树,在树的下面有一个铭牌刻着:此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阁下,1978年11月12日至14日,对新加坡共和国正式访问时种植。这是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新加坡,也是李光耀第二次与邓小平会见。李光耀第一次会见邓小平是在1976年他第一次访华的时候,他这样诠释这次破冰之旅的意义:“中国并不想对我们造成伤害,你知道,我们可以同时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这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面向东南亚的窗口,因为我们是当时东南亚唯一能允许中国银行继续营业的国家。”在访问回去之后两个月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

1990年在中国遭受西方经济封锁的时候,李光耀仍然顶住压力进行了访华并于当年的10月3日促成中新建交,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又一次访华并且在苏州建立了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直到现在仍然在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中排名第一。李光耀及时的放弃意识形态关系与中国发展关系并且进行布局为他赢得了“中国通”的称号。

除此之外,李光耀早在60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布置。
  李光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确立了“英语+母语”的双语政策,并实行去“多讲华语、少说方言”以及紧随中国大陆推行“弃繁用简”和汉语拼音。李光耀在一次采访中明言如果不懂华语那么新加坡人就“无法受惠于中国的崛起 ”。
  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大陆人在新加坡同当地的华族人士语言障碍的减少。大陆和新加坡在语言和文字上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
在这里,要借鉴李光耀在香港回归之初对彭定康一些做法的评价。
  1992年10月,在一次访华之行后,李光耀取道香港。当时彭定康刚宣布将扩大工商、专业和其他特殊利益团体等功能组别的选民人数,使功能组别代表的所有雇员都成为合格选民。
  我在接受媒体的访问时说:“彭定康为深化民主提出一套想像力非常丰富的建议……创意十足。他的建议专定基本法和联合声明的漏洞。”但是我不忘补充:“(彭定康)这份蓝图,与其说是即将卸任离去的殖民政府总督的告别之作,倒不如说像一份民族主义领袖发动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行动纲领。”后来在总督府同彭定康会面时,我私下提醒他,把原本只包括专业人士或法人的功能组别范围无限制地扩大,把所有受雇于这些专业人士和法人的员工也包括进去,他这么做,是背离“功能组别”的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