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的过程,为何最终变成了欧洲列强群殴大英帝国?结局篇

2021-09-29 00:09:04   

前面说了,汉诺威这个明显是日耳曼的小邦,突然成了“英国领土”,这让一众的欧洲大陆的强国们,都是很不自在的。毕竟上一次英国在欧洲大陆有领土,还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后果自然是都没有好后果。当年诺曼底公爵在法国地面上有领土,最终就是英法百年战争。后来英国又长期控制尼德兰,也让荷兰人对英国恨得咬牙切齿。在几百年之后,英国又阴差阳错地突然又在欧洲大陆有了一个落脚点,甚至其国王都长期在汉诺威的老家不上朝,自然这就像一瓶凉水,突然倾倒到了油锅里,自然是沸反盈天。其实这个事情,如果英国方面低调处理,也可以大事化小。毕竟汉诺威是德意志里面一个非常小的公国,如果英国不主动挑事,等这届国王老了再过世之后,后面的新英国国王自然不会对欧洲大陆有太多的留恋。此事就算可以平稳过度,以后汉诺威和英国的关系肯定会逐步变淡。

图片



不过偏偏英国人自己不这么想。一定要主动出手,一定想保住汉诺威永远是英国的土地。而安格鲁萨克森人孤悬欧洲大陆之外,他们上千年来的政策,就是要没事都准备在欧陆搅三分。最终目的是害怕欧洲大陆上再出现类似罗马帝国那样的统一大帝国,会再次入侵英伦。而现在居然天上掉下一个汉诺威,成了英国在欧洲的新立足点,自然更要充分地搅闹下去才最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人的借口也很简单,就是要防止汉诺威被其他的欧洲大国吞并。当时欧洲大陆上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法国。法国一直和英国在欧洲甚至是全球都较劲,这是众所周知的。法国其实也一直对日耳曼地区有想法。特别是莱茵河以西的土地,法国一直想完全占领。除了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也都曾经是海上殖民大国,不过英国崛起后荷兰和西班牙受到严重的打压,因此对英国一直也是敌对的态度。



再就是极为复杂的日耳曼地区,此时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德意志。还是分散成上千的小邦。不过普鲁士和巴伐利亚等已经崛起,与奥地利积极争夺德意志地区的主导权。另外东边还有一个庞大的沙俄帝国。沙俄领土虽然广大,但工业实力并不强,仅仅一个普鲁士就已经阻止了沙俄势力继续西进的想法。另外北方还有一个瑞典,也曾经非常强大,不过此时已经不复当年。不过仍然想插手德意志地区的事务。因此说到底,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两个。第一是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数百年来,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第二个矛盾,就是德意志未来如何发展的矛盾。当时德意志地区已经有走向统一或者联合的趋势。而英国突然插手汉诺威,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想继续保持德意志地区上千年来的分裂状态。防止在法国和俄国之外,在欧洲大陆上突然出现一个第三强国。但是以当时英国的综合实力。



长期与法国荷兰和西班牙这些靠近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斗争,已经消耗了很大的国力。而继续插手德意志内部事务,其实就是两线作战,是力不从心的。因此英国必然需要在德意志内部找一个盟友。这个盟友太弱了不行,太强了也不行。因为太弱了,根本无力帮助英国保护汉诺威。而如果太强了。就很容易把汉诺威直接当下酒菜了。于是在德意志地区到底该拉谁该打谁,英国人自己也犯糊涂。结果,普鲁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等德意志内部的强邦,为了争夺德意志的主导权,很快在1741年到1748年爆发了“七年战争”,英国先是支持奥地利,后来又想拉拢普鲁士,最终甚至想把俄国拉进来,平衡普鲁士的影响力。这一通操作下来,非但没有在欧洲大陆找到一个大国盟友。反倒把从德意志地区的大邦,到俄国人全部得罪了一圈。而和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的矛盾也没有任何环缓解,反倒更加尖锐。



而此时的英国方面灵机一动。既然我在欧洲大陆上搞不出什么名堂,那么我在全球殖民地继续搞你们我可是专家。于是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军,继续进攻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并且有不少收获。这样一来,从法国到俄国再到德意志地区的整个欧洲,没有一家不烦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因此到了1770年代,北美英属殖民地突然闹起来,并且顶住了英国主子的头三板斧之后,立即引发了全欧洲的支持浪潮。真正出现了全球群殴大英帝国的罕见局面。这才叫一顿操作猛如虎,自己成了二百五。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航海时代一来的欧洲殖民扩张已经进入了尾声。全球已经几乎没有新的殖民地可以分赃掠夺,因此传统的欧洲殖民强国们必然进入内斗状态。英国人搅乱欧洲得罪人太多,自然被大家集体收拾了。而此后几十年,恰好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盎格鲁撒克森集团有了新的资本蓝海,否则英国的霸权在美国独立后也就基本结束了。而就算到了今天,在生产力没有新的重大突破的大前提下,超级大国的霸权也会最终墙倒众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