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谁狂:10月5日,一日之内有一喜一忧两个消息
2015-10-07 16:11:53
10月5日,一日之内有一喜一忧两个消息。
喜的消息是中国的科学家获得欧洲颁发的世界最高奖项,中国连续以正面的形式获得诺奖,这说明除了莫言与屠呦呦自己的努力与成就,欧洲渐能以接近平等的视野看待中国人的努力与变化,中国人的成就已经渐能得到欧洲的正视。欧洲与中国之间有巨大的充满动荡的地理空间,却又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在这样的角度下,因缺乏大国资源支撑而缺乏全球战略野心的欧洲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这或许也就是卡梅伦政府被西方媒体戏称“英国为利益开始向中国磕头作揖”的外交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虽然并不乐见甚至敌视中国的崛起但易于从利益的角度寻找从中国获得更多发展红利的现实安排。
忧的消息是美国主导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达成协议。因为这一经济协议的对于中国的针对性与排他性,引来国内一片骂声,一派骂政府无能,一派骂MD险恶,这类声音的共同问题是都只用局限的眼光去看中美大国博弈的一个新的表现。
在我看来,这消息是忧,但不是悲。以奥巴马为代表的那部分美国人为什么突然热衷TPP,很显然这是美国致力于维护原来自己所主导亚太秩序的一种手段,中国的崛起动摇了这种并不合理的既有利益格局,但既得利益者的美国并不甘心这种格局被打破,他自身又缺乏单独制约的能量,所以双管齐下来面对中国崛起对自己的冲击:一则高举重返亚太大旗强化美日安保体系,为此不惜纵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立场,一则半路上车抢过方向盘强力推动TPP建设,试图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亚太新经济体系。也就是说,无论是重返亚太,还是TPP谈判,对于中国的针对性都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试图通过制度安排来瓦解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很显然,美国的这两手安排都对中国造成了足够大的挑战:重返亚太强调美日安保体系,既可以挑拨中日对立以消除可能的东亚一体化将美国排除在外,又可以封闭中国向东的发挥空间;TPP如果能最终通过美国国内批准得以实施,就可以在原来的军事遏制之外再给中国加上一道经济制约之锁,通过设立一个中国在短期内达不到条件的高门槛,将中国排除在外,消除中国在本地区试图建立更大经济话语权的空间。
不过,我看到的,除了中国面对的强大挑战,还有美国的无力感。二战后,面对德国与日本的崛起威胁,美国以一国之力就轻松解决,面对苏联的强势,美国以联盟的力量也成功瓦解,现在,美国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挑战,他们必然不安。正是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独立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所以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可是,联盟的成员又个个和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联系,甚至美国自身都无法放弃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人能建起一个稳固的联盟吗?只怕这是一个三心二意的联盟,入盟者基本没有打算与中国对抗,反倒盘算着如何从美国那里多找点好处。何况,这次的中国,却不是当年的英德日苏,这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大国生存智慧的国家,中国人玩大国战略的时候,美国人的祖先还在欧洲的丛林里拿着石斧追赶野猪(房龙语)。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人已经有过两个战略性的失误:一是在崛起的初期没有试图将中国纳入到自己主导的体系当中,其结果就是中国必定另起炉灶;一则在中国崛起的中期仍然采取敌对的姿态其结果就是将中国塑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合作者,如果你打不倒这个对手,那么就无法避免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
面对来自美国的遏制,我已经写过很多篇评论,对于外部而来的巨大压力,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正确的应对才是关键。问题向来是一种资源,民族的智慧向来在最危险的时代才能爆发,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民国时期,外来的巨大的挑战反倒激发了民族的智慧,所以,外来的挑战不是关键,内部的应对才是根本。几千里,我们始终在崛起-崩溃的节奏中循环,而没有在某一次崩溃后一蹶不振,在于我们这个民族拥有巨大的向心力,有着无比的生存智慧,而这种智慧,却被一个TPP所戏弄,TPP一出,两派都在骂娘,有那闲心,还不如去影院看看《夏洛特烦恼》,我们往往不珍惜自己眼前所拥有的,而更愿意去羡慕那些别人在经历的,放到国际关系的角度,似乎也适用。
面对TPP,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而不是悲观,如果说一个TPP就能逆转中国崛起进程,那这样的崛起不要也罢,如果一个TPP就能有效解除来自中国的冲击,美国用得着那么坐卧不安么?对于TPP来说,我们要有一分为二的态度,一则将它当成一个PPT,不必被这样一个排它性的贸易协议所吓到,从达成协议到批准落实还有一段时间,且看美国人如何落地。一则从实践层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PPT我们不必有敌视的态度,继续观望了解其规则,不排除申请加入的可能,美国人喜欢拳击,我们还是要按着自己的节奏走,继续自己的太极拳,一带一路其实就是最好的国家战略,如果能用心经营好,已经足够了。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人缺乏开放性的大国态度,我们不应该缺乏。
世道变了,我们的心却仍然生活在往昔之中,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这个时代最波澜壮阔的事情并非中美两个国家的超级博弈,而是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的生活模式彻底改变,我觉得如何适应后者,反倒更难,你说呢?
喜的消息是中国的科学家获得欧洲颁发的世界最高奖项,中国连续以正面的形式获得诺奖,这说明除了莫言与屠呦呦自己的努力与成就,欧洲渐能以接近平等的视野看待中国人的努力与变化,中国人的成就已经渐能得到欧洲的正视。欧洲与中国之间有巨大的充满动荡的地理空间,却又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在这样的角度下,因缺乏大国资源支撑而缺乏全球战略野心的欧洲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这或许也就是卡梅伦政府被西方媒体戏称“英国为利益开始向中国磕头作揖”的外交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虽然并不乐见甚至敌视中国的崛起但易于从利益的角度寻找从中国获得更多发展红利的现实安排。
忧的消息是美国主导将中国排除在外的TPP达成协议。因为这一经济协议的对于中国的针对性与排他性,引来国内一片骂声,一派骂政府无能,一派骂MD险恶,这类声音的共同问题是都只用局限的眼光去看中美大国博弈的一个新的表现。
在我看来,这消息是忧,但不是悲。以奥巴马为代表的那部分美国人为什么突然热衷TPP,很显然这是美国致力于维护原来自己所主导亚太秩序的一种手段,中国的崛起动摇了这种并不合理的既有利益格局,但既得利益者的美国并不甘心这种格局被打破,他自身又缺乏单独制约的能量,所以双管齐下来面对中国崛起对自己的冲击:一则高举重返亚太大旗强化美日安保体系,为此不惜纵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立场,一则半路上车抢过方向盘强力推动TPP建设,试图建立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亚太新经济体系。也就是说,无论是重返亚太,还是TPP谈判,对于中国的针对性都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试图通过制度安排来瓦解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很显然,美国的这两手安排都对中国造成了足够大的挑战:重返亚太强调美日安保体系,既可以挑拨中日对立以消除可能的东亚一体化将美国排除在外,又可以封闭中国向东的发挥空间;TPP如果能最终通过美国国内批准得以实施,就可以在原来的军事遏制之外再给中国加上一道经济制约之锁,通过设立一个中国在短期内达不到条件的高门槛,将中国排除在外,消除中国在本地区试图建立更大经济话语权的空间。
不过,我看到的,除了中国面对的强大挑战,还有美国的无力感。二战后,面对德国与日本的崛起威胁,美国以一国之力就轻松解决,面对苏联的强势,美国以联盟的力量也成功瓦解,现在,美国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挑战,他们必然不安。正是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独立面对中国崛起的挑战,所以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可是,联盟的成员又个个和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联系,甚至美国自身都无法放弃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人能建起一个稳固的联盟吗?只怕这是一个三心二意的联盟,入盟者基本没有打算与中国对抗,反倒盘算着如何从美国那里多找点好处。何况,这次的中国,却不是当年的英德日苏,这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大国生存智慧的国家,中国人玩大国战略的时候,美国人的祖先还在欧洲的丛林里拿着石斧追赶野猪(房龙语)。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人已经有过两个战略性的失误:一是在崛起的初期没有试图将中国纳入到自己主导的体系当中,其结果就是中国必定另起炉灶;一则在中国崛起的中期仍然采取敌对的姿态其结果就是将中国塑成为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合作者,如果你打不倒这个对手,那么就无法避免吃不了兜着走的危险。
面对来自美国的遏制,我已经写过很多篇评论,对于外部而来的巨大压力,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正确的应对才是关键。问题向来是一种资源,民族的智慧向来在最危险的时代才能爆发,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民国时期,外来的巨大的挑战反倒激发了民族的智慧,所以,外来的挑战不是关键,内部的应对才是根本。几千里,我们始终在崛起-崩溃的节奏中循环,而没有在某一次崩溃后一蹶不振,在于我们这个民族拥有巨大的向心力,有着无比的生存智慧,而这种智慧,却被一个TPP所戏弄,TPP一出,两派都在骂娘,有那闲心,还不如去影院看看《夏洛特烦恼》,我们往往不珍惜自己眼前所拥有的,而更愿意去羡慕那些别人在经历的,放到国际关系的角度,似乎也适用。
面对TPP,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而不是悲观,如果说一个TPP就能逆转中国崛起进程,那这样的崛起不要也罢,如果一个TPP就能有效解除来自中国的冲击,美国用得着那么坐卧不安么?对于TPP来说,我们要有一分为二的态度,一则将它当成一个PPT,不必被这样一个排它性的贸易协议所吓到,从达成协议到批准落实还有一段时间,且看美国人如何落地。一则从实践层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PPT我们不必有敌视的态度,继续观望了解其规则,不排除申请加入的可能,美国人喜欢拳击,我们还是要按着自己的节奏走,继续自己的太极拳,一带一路其实就是最好的国家战略,如果能用心经营好,已经足够了。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人缺乏开放性的大国态度,我们不应该缺乏。
世道变了,我们的心却仍然生活在往昔之中,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这个时代最波澜壮阔的事情并非中美两个国家的超级博弈,而是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的生活模式彻底改变,我觉得如何适应后者,反倒更难,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