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苏联为避开美国侦察,将战机拆成10吨零件送往中国
2020-04-16 09:14:04

航空博物馆内的米-24
位于北京小汤山的中国航空博物馆是国内藏品最丰富的航空类博物馆,也是航空爱好者的圣地。在其馆内深处,静静地躺着一架米-24直升机。由于年代久远,机舱玻璃已经泛黄,但其翼下的火箭巢与反坦克导弹筒威风依旧,仿佛在诉说着它"空中坦克"的荣耀。对其不甚了解的朋友可能好奇,我国并没有从苏俄进口或缴获过该型直升机,为何它会堂而皇之地躺在博物馆中呢?其实,这架苍老的飞行器背后,还有一段特殊的故事。

图为米-24直升机
直升机的军用化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其时,直升机主要用于运输,有幸率先体验的德军将其评价为"极好的运输工具"。但其低空低速、可悬停的特点实际上非常适合前线支援,在通过运输直升机改装尝到甜头后,职业武装直升机在六十年代加入了战场。一经实战,其作战效能便大受好评。但我国自与苏联关系破裂后,直升机发展一直较为缓慢,长期缺乏职业化的武装直升机,所装备的运输直升机难当大任。

二战德军投入实战的"龙"式直升机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七十年代,此时的眼镜蛇已经声名斐然,雌鹿也在阿富汗展头露角,而我国依旧只能望洋兴叹。但谁知阿富汗如同越南,成为了陷住巨人的泥潭,先进的武器装备仍旧犀利,但操控它们的人越来越难以忍受战争。整个阿富汗战争期间,先后有至少六名飞行员驾驶它们的"雌鹿"叛逃至巴基斯坦。此时的巴基斯坦正是地缘要点,整体牵掣甚广,背后还有中美力量,强如苏联也没能要回他们的直升机。

图为米-24直升机
与此同时,我国获悉消息后开始与巴方接触,希望借此机会接触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巴方没有过多犹豫,同意为中国提供一架状态完好的"雌鹿"。但正因为巴基斯坦前车甚广,而此事涉及苏联的先进军事科技,我国也不好光天化日下运直升机回国,于是与巴方共同商议了变通方法——将这架"雌鹿"拆卸成零件秘密运回国内,既给各方留了面子,又不引人注目。

我军人员查看米-24直升机
直升机零件运回国内后,我国专家再将其组装,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飞。有趣的是,在此后不久,美国也于乍得获得一架状态较好的"雌鹿",并将其运回国内测试。与我们不同的是,美国派遣了C-5运输机前往乍得,用其携带的CH-53直升机堂而皇之地将雌鹿吊走运回。通过对雌鹿的组装与试飞,我国技术人员首次对专业武装直升机有了详细了解,对雌鹿强大的火力、优异的飞行性能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其测试数据为日后我国自研武装直升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军直-10武装直升机
出于种种原因,我国并没有对雌鹿进行仿制,而是选择外购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继续积攒经验。但时至今日,我国的武装直升机队伍已经形成规模,多款国产武装直升机不但装备我军,还实现了对外出口。在我国武装直升机的道路上,这架"雌鹿"可谓功劳难没。完成其任务后,威风凛凛的雌鹿在博物馆找到了它的归宿,向过往游人诉说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