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度侵入中国!这一次,受西方军备支持的印度,能战胜被西方技术封锁的中国吗?

2017-07-02 16:53:02   

最近,印军又再度侵入中国边境。并且这一次印军公然入侵的地方,是毫无任何争议的原中国和锡金边境。上一次印度如此悍然入侵的后果,就差点被解放军打入新德里。那么这一次,印度卷土重来,到底底气何在呢?笔者研究后认为,这一次印度的底气恐怕依然来自西方某些势力的撑腰和军备输送。


(中方展示印军入侵照片)

前天印度的航空工业又双叒叕得到外国援助大礼包了。近日,一则来自印度《先锋报》的报道,引起了很多防务观察家们的注意,这则消息就是:印度塔塔集团与美国航空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 19 日签署了在印度联合生产 F-16 BLOCK 70 型战斗机的合作意向书。F-16 BLOCK 70 型是F16战斗机的最新型号,包含有大量成熟先进的技术。若这一项目得以实施,确实能够对印度航空工业来说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无怪乎不少印度网民在得知此事后信心爆棚,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要震惊了”“这是印度航空工业必将超越中国”。


(川普:待会三五瓶。 莫迪:老哥,稳~)

靠引进一条F16生产线印度真的能超过中国么?恐怕任何一个对两国航空工业有初步了解的人都会摇头。甚至别说F16了,就是美国人把最先进的F22、F35生产线都搬到印度,对这种论断抱有怀疑态度的也大有人在。很简单,航空工业是买不来的。靠引进先进的技术产品或许能够支撑一时,但若没有自身深厚的积累,那一定也会很快重新落后的。印度人热衷与中国对比,几乎从两国航空工业发展以来,这种对比就一直存在。




其实,中印当年都在极低水平上起跑

印度于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三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布成立。两个人口众多但都有发展潜力的大国差不多同时站在了历史的起跑线上。两国第一代领导人都面临着建国后带领自己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毛泽东立誓要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尼赫鲁也要印度做有声有色的大国,他们不约而同认为航空工业是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

当然,在这场赛跑最开始的阶段,印度无疑是领先的。英国殖民者给其留下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实也包括一个全套按照西方标准建立起来规模较大的航空企业——印度斯坦飞机公司,已经能够生产美国设计的飞机。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借鉴苏联模式,对印度航空工业进行了重点扶持,使其综合实力获得较大提升。


(印度50年代国产机)

而当时的中国,在经历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之后,航空工业几乎是零基础。在此情况下,中国决定勒紧裤腰带办大事,在建国初期“一五计划”中举全国之力并引进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14个为航空方面项目。应该说,两国建国之初对航空工业都重视,但印度更注重的是提升企业的生产水平,而中国则注重整个航空工业上的布局。双方从一开始就点了不同的天赋,这决定和影响了今天的整个航空工业。


(中国50年代国产机)

中印分道;扎实吃透和好大喜功

两国航空工业在建国之后,都呈现了不错的发展势头。此时世界航空工业已经进入了喷气式飞机的发展阶段,中印两国通过技术引进,相续进入喷气式飞机的领域。此时,中国的方法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消化引进的技术——由于工业基础、人才水平等的巨大差距,虽然通过技术引进生产了歼5、歼6等较为先进的喷气式飞机,但实际上技术远远还没有吃透。

当世界进入了六十七年代,中国航空工业曾经遭受过极大的挫折。一方面受中苏交恶影响,中国失去了唯一的国外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受“大跃进”的思想影响,中国飞机工厂提出要“多、快、好、省”的生产飞机,但在生产过程中却出现简化程序、擅自改动、粗制滥造等问题严重,最后导致了大量不达标的产品出现。

说起来极为触目惊心,六七十年代中国航空工业生产的飞机质量极不稳定,飞机成批次出现故障,多次出现机毁人亡事故。这一严峻形势引起了国家领导的极度忧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甚至不惜放慢了发展节奏,重新一点点的吃透现代航空的各项技术:有的已经仿制“成功”的飞机开始重新按标准仿制,有的已经“改进”的发动机则被全部收回报废。虽然这段时间很漫长,也鲜有大的成果,但中国航空的基础却在自我整顿中打牢了基础。


(中国第一款喷气式教练机,因为有些技术问题无法自我解决,所以只造了三架就下马了。下马后,中国开始从人才储备,基础零件国产化等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着手自主筹备和研究。)

而与之相比,印度开始中国作为竞争对手。其虽然仿制飞机质量还未稳定,但却早早开始要自行研制世界一流战斗机盖过中国的宏伟计划。这里必须要提一下印度“自行”研制第一款国产多用途战斗机“风暴之神”战斗机,这是当时除了主要的军事大国以外第一次有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做出尝试。


(而印度则开始疯狂购买外国零件,并聘请外国专家来组装,然后把成果当成自己的业绩到处吹嘘,好大喜功。)

根据当年印军提出来的要求,这款战机必须是一种既能高空截击又能低空攻击的多任务战斗机,必须达到两倍音速,升限18290米,作战半径805公里,还必须能够作为舰载机使用。这在当时是远远超越印度甚至很多发达国家工业水平的要求。所幸当时印度拥有了远比中国优越得多的国际环境,可以轻松地花费金钱买到技术。为了造出这架飞机,印度聘请了德国设计师、先后向美国、苏联和英国提出了技术援助,但由于自身实力不足,所以最终只拼凑能够凑合当对地攻击机的飞机。如此吃力还并不成功的项目竟然没有引起印度警觉,在其后,它又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大名鼎鼎的LCA计划。


惊人的结果;万国品牌和世界一极

实际上,在LCA计划提出的八十年代,印度和中国航空并没有显示出多少代差:印度能够引进仿制最新型号的米格21,而中国主要生产也是仿制于米格21的歼七战斗机,自行研制的歼八也并不先进;印度空军能够广泛进口苏联、英国、法国先进的战机,接触最先进的航空技术,而中国却只能用自己的飞机。但若从骨子里分析,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完成了技术积累,实现了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能够爆发;而印度航空工业则依旧在低层次徘徊,不能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这一差别在两国引进su27/30战斗机生产线的效果上就表现非常明显了。中国引进su27生产线后,很快就能够消化其先进技术,研制出本国的歼11,并以此为基础陆续改进出歼11A,歼15、歼16;而印度在引进了更先进的su30生产线后,却只能够进口俄罗斯零件进行组装,造价甚至比进口都高,而低劣的质量却如同噩梦般笼罩在了每个印度飞行员的头上。这些年竟然摔掉了千架次,你敢信?


(印度空军现状)

至于LCA则在糅合法国启动设计、美国发动机、德国雷达、以色列武器等后,成了近30多年的“难产儿”,技术指标已经远远落后,而至今问题重重。并且由于本国航空工业不给力,现在的印度空军只好一年又一年采购外国飞机,现在同时装备多个国家多种标准的军机,除了耗费大量金钱外,其后勤保障难度堪称世界第一。

而反观中国航空,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最黑暗的时候没有绝望,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而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地选择追赶。他们付出了几十年的辛勤努力,承受了无数挫折,但终究换来了成功,从FC-1到歼10再到歼20、歼31、运20,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使中国终于走到今天。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隐姓埋名几十年

(中国空军现状)

受到西方支持的印度,为什么总是败给被西方封锁的中国?我想这就是答案。因为人若不自立,必然靠山山倒,靠河河干。55年前,印度购买了大量西方武器之后,自信心爆棚,然后悍然入侵中国边境,而中国果断摧毁了其越境非法修建的一个地堡,然后对其展开了自卫反击战,打得印度丢盔弃甲,新德里都差点被攻下了。


(大批印军被俘虏)

而今天,印度某些势力似乎仍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在从美国购买了大批“先进战机”后,似乎自信心又爆棚了,再度悍然入侵中国边境。当然这一次,中国也果断再次摧毁了其越境非法修建的两个地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希望印度能够及时悬崖勒马,毕竟现在都加入了“上合组织”,已经算是咱自己人了嘛。更何况有些错误,真没必要重复犯两次,大家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