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VS中国上演天方夜谭 龙虎争斗将要赶超北京?

2016-08-05 12:20:12   

印度这个贫穷大国维持充满活力的民主政体的能力,一直被誉为世界政治奇迹之一。然而,其经济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自1991年危机以来,印度的政策和经济表现都有所改善,但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尽管如此,印度如今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印度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8月3日,印度国会上院以203比0票数,一致通过了创立全国统一消费税的提案,这标志着总理穆迪2014年上任以来的最大改革胜利。

长久以来,印度被地方经济割据所困扰,此项改革后形成的全国统一消费税,将取代各地现存的十多种不同相关税制,将最终形成一个拥有12.4亿人口的统一消费市场。并且,消费税的统一,将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尤其为外资业务创造了极大便利。而且印度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不容忽视。一旦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大象将起舞,并带动整体经济与之共舞。

印度VS中国

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印度是新兴国家两颗耀眼明星。过去16年间,印度GDP总量上涨了4倍。2001年印度GDP总量4940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印度GDP总量将达到2.2万亿美元。有机构分析,如果印度每年GDP增速保持在7%—10%之间,2032年前印度GDP总量将实现10万亿美元目标。

对于印度赶超中国的观点,多数人嗤之以鼻。印度经济当前拥有较高的增长率,但仍不能与中国经济同日而语。印度内部存在的各种政经问题,意味着无论印度制度运行得多完美,莫迪政府都不可能取得像中国那样的经济增速。

如果说中国凭借世界工厂享誉世界,那么印度则依靠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驰骋全球。印度在电脑设备、软件、芯片、互联网技术等方面,开放出许多享有自己专利的高等产品和技术。目前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软件的市场中,印度已占据20%左右的份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王国。据悉,连美国空军基地做通讯技术升级改造时候,都需购买印度软件系统。

印度:人口廉价劳动力

然而,尽管印度已成功创立了世界一流的软件和商业服务公司,但一直没能在制造业实现广泛起飞,而许多亚洲国家当年都是凭借制造业起飞摆脱了贫困。不过这一点是可以纠正的。在保持经济发展同时,穆迪政府先后推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计划,并致力于放宽市场准入原则、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以此来吸引全球投资者。

印度人口红利对中国形成巨大挑战。低廉的人力成本,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印度视为继中国之后的“价值洼地”。

今年5月,苹果公司CEO库克访问印度,宣布在班加罗尔建立iOS应用设计和开发加速器,并表示考虑未来将全部生产线搬至印度,包括三星、IBM、通用等公司,以及中兴、YCL、金立等中国企业,也纷纷布局印度。以联想为例,目前在印度拥有800家直营店,上万家合作业者与经销商,并受惠于在印度当地生产、节省人力成本与关税,与印度以外制造的手机相比,成本下降达25%,这让联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很可能迫使更多职能手机厂商索性将制造业务迁移至印度。

中国怎么办?

中国经济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一定程度上依赖出口、服务行业投资过热以及某些不好作风。我国以制造业快速发展为特点的经济扩张阶段即将走到尽头,未来可能会发现增长更难实现。从理论和经验来看,人口是一国经济最宝贵的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如果得到合理运用将为经济注入空前动力,并能形成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国内外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这也是全球资本看好印度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与印度相比,中国社会目前亿不再“年轻”,人口红利正快速消退,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疲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正处于艰难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均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在于社会各阶层,能否接受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新的航程。

中国目前经济规模是庞大的,社会财富总量是印度远远无法比拟的,如果北京在经济性改革同时,在提振内需,改善社会收入格局上狠下功夫,必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进而扭转当下经济形势。中国要继续保持压倒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升级转型上有突破,在新兴产业上有作为,其核心就是创新,但创新与制度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总结:过去几十年,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的预言已经落空过如此很多回,使得再一次作此预言成了件冒险的、甚至近乎鲁莽的事。不过,凭借去年在大选中的压倒性胜利,以及印度目前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莫迪得到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最佳机会,可以将印度巨大的、但未得到利用的潜力多发挥出来一些。也许不久的将来并非天方夜谭~~~~让我们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