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这个冬天,洞朗前线,中印军队各干了这样一件事!
2017-12-06 08:51:32
(一)
洞朗,2017年中印关系的最热词汇。
虽然,问题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分歧显然依旧。更重要的是,问题之所以暂告一段落,是因为冬天来了。在那个苦寒之地,冬天是最无情的敌人。
冬天过后,就是春天。下一步怎么办,双方都在准备。
双方对峙的勇气和魄力,则取决于各自的兵力投送。
在印度媒体看来,这一次中方之所以一再保持克制,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在洞朗地区,印度在人员、武器,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要知道,在中印边境前线,印度部署有20多万部队,而中国只部署了少量的边防部队。
这固然说明印度准备充分,但从另一个方面,则暴露了印军的一大劣势,那就是印度的后勤投送能力太差,铁路公路极为不完善。印度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投送足够的兵力抵达边境前线,因此,只能将部队直接部署到边境地区。
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前,存在巨大的隐患。一旦发生交火,往往第一轮战斗中,前线重要的军事设施和主力部队即遭到毁灭性打击。如果后援部队和物资再跟不上,将陷入全面被动。
与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相比,印度最大的劣势,就是基建太差。
印度充分了解这一点,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军方刚刚订购了100多台最新式挖掘机,准备大幅改善中印边境的基础设施。印军方还明确要求,工兵部队必须全力施工,以“确保能够在必要时快速运送兵力”。
除了这100台挖掘机外,印度报纸还透露:
印度工兵部队还订购了多种新型山体切割和筑路设备,
印度还购买了1000台地雷探测器,
在这些高海拔地区,印度计划修建50座短跨桥以及大量快速移动跑道。
这种大举修建,目的只有一个:迅速改善印方一侧的道路设施,一旦情况紧急,印度军队能够迅速到达第一线。
(二)
略有点讽刺的,因为中方在中国境内的修路,发生了洞朗对峙,然后印度开始大规模修路。
中方怎么办?
也在未雨绸缪。
11月30日,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有一个问答,相当得意味深长。
当时有记者提问:
……第二个问题,目前中国军队仍然在洞朗地区部署部队,按照惯例做法,每年冬天双方都会撤离,但这次中方并没有撤军,请问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现在中国军队仍然在那里驻防?
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这样回答:
……关于第二个问题,洞朗地区是中国领土,我们将根据这一原则,自主决定部队的部署。
△印
寥寥几个字,信息量非常丰富:
第一,以往的惯例,冬天双方都会从洞朗地区撤军,但这一次,中国没有撤军。
一句话,因为这次洞朗对峙,惯例对中国不起作用了。
第二,中方的斗争智慧。印度上次越界干扰中国正常道路施工,中国保持了极大克制,甚至引起一些网友的不满,但我们不打第一枪,不愿意扩大事件,影响整个外交大局。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忍气吞声。
按照一些外媒的报道,正是在这次洞朗对峙中,中方名正言顺,将大量重型武器运到了第一线,极大改善了中国第一线的火力部署,做成了“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印度最后撤军,既是外交博弈的结果,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功劳。否则,印度肯撤吗?
现在,惯例也没有了,冬天到了,中方部队继续驻守在洞朗。
当然,中国军人就辛苦了,在那个苦寒之地。向他们致敬!
下一次再发生对峙,印度必须掂量再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