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华为的迷茫也是中国的迷茫
2016-06-27 14:54:33
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做了汇报发言。他在发言中表示,华为已经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的高速度, 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以下是这位IT业内传奇人物的原话: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 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的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 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华为创立不到三十年,已经在电信通讯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一路追逐一路奔跑的华为,不知不觉间已经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回望来时路,昔日对手所剩无几。北电、马可尼、朗讯、摩托罗拉,倒的倒,衰的衰,败的败,连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那可是出过7位诺贝尔和平奖,诞生过Unix和C语言的地方,都已经荒废长草。
长期习惯了追着别人跑,虽然技术积累不如对手,起码心中有目标,奔跑的方向也清晰。如今前面已经没有了对手,后面要自己摸索道路,无怪乎华为会迷茫。
虽说前路迷茫,但是华为雄心不变。任正非同时也表示:
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范围内抛弃利益计算的精神。重大创新是很难规划出来的。固守成规是最容易的选择,但也会失去大的机会。
我们不仅仅是以内生为主,外引也要更强。我们的俄罗斯数学家,他们更乐意做更长期、挑战很大的项目,与我们勤奋的中国人结合起来;日本科学家的精细,法国数学家的浪漫,意大利科学家的忘我工作,英国、比利时科学家领导世界的能力……会使我们胸有成竹地在2020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
年销售收入1500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将近万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这个指标估算。华为不是简单的世界五百强,进入世界五十强都没有问题。
以楼主对华为公司的了解,这个目标还真的有可能实现。虽然电信运营商市场趋向饱和,但是在消费者终端这一块,还有企业市场这一块,仍然有很大市场可以争夺,苹果去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美元,砍点份额出来,华为的日子就很好过。
要知道,华为一路走来,都是从对手嘴里一块一块地抢食成长起来的。
迷茫和雄心,看似相互矛盾,实则说破了一个事实:中国人制订游戏规则的时代,将要来到。国外山寨中国人的时代,已经不远。
在3G通讯以前,我们用的技术标准都是国外的,不仅发展受制于人,而且还需要缴纳巨额的专利费用;到了4G时代,有了中国主导制订的TD-LTE的标准,预计到未来的5G时代,中国将会率先取得技术突破。
从一路追赶,到并驾齐驱,到领跑全球,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任正非中年白手创业,至今仍在it行业奋力前行,带领下的华为在业内已有江湖寂寞的感觉。
公司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华为是一面镜子,吉利、比亚迪、京东方、TCL、海尔、格力等等众多企业,也是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经济不断升级的现实。
华为进入迷茫期,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也进入了发展迷茫期。因为,走在我们前面的老师,越来越少。
有一个段子:欧美人发明一样东西,日本人做精,韩国人做大,中国人最终把他做烂。如今欧美已经显出衰败气象,日本充满“工匠精神”的企业也生存艰难,韩国做大的企业,也是处在风口浪尖。当年捡个东西就可以抄的轻松日子,逐渐会成为过去。
三十年了,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行业,已经被中国人彻底做烂。除了航空半导体少数尖端行业,很多领域,中国已经逐渐走近无人区,没有了学习的对象。
l 钢铁行业做烂了,国内卖不完,就出口国际市场,现在中国钢铁出口量比美国钢铁总产量还高了50%。钢铁现在大约2000元一吨,和白菜价差不了多少。搞得全世界都要针对中国反倾销。
l 通讯行业,十大手机商,除了三星苹果和LG,剩下的全都是中国品牌。
l 家电行业,这个行业立志于把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中国人之间的竞争。
l 高铁、核电、电网技术,也快做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已经可以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输出技术。
……
华为的路,其实就是中国的路。除了在通讯领域,一个个领域,被中国人学会拿下以后,迅速山寨-消化-赶超,与此同时,国外的厂家一家家倒下。
如今,很多我们曾经学习的同行对手,都已经不在了。日本的家电行业几乎全军覆没;当年的众多手机品牌,坟头已经长满野草;当年进入中国的美国互联网企业,现在也大抵渣都不剩(国内互联网的股份倒是很多外国人持有)。
没错,我们已经逐渐失去了追赶的目标,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一堆自身的问题,贫富差距、内部矛盾、思想领域各种各样的问题。
将来怎么走?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深化改革?
假如某人穿越到今天,他会怎么训斥(表扬)呢?——以下台词模仿康熙的演说:
20多年来,《财富》榜单的排行榜,统共500位,我们已经赶下去了一百多位;日本当年的1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如今只剩了个零头;美国如日中天的时候,197家世界五百强,如今还有120多家……..
看看这些倒下去的巨头,哪一家不是身怀绝技,哪一家不是百年数十年品牌,哪家不是当年中国人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倒了,我们心痛(gaoxing)啊。
毛主席那一代人,把江山交到我们手上。我们把西方列强打成这个样子,我们有功于子孙,有功于民族,有功于国家,我们恨不得早日登顶蓝星之巅…..
曾经我们的目标是亚洲四小龙,后来这四小龙变成了四小虫;接着我们的对手是日本,日本也搞成了这个鸟样;再后来我们的对手是美国,如今制造业已经赶超美国。
但是,我们中很多人已经变得不思进取,我们进入了迷茫时代,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越往前改革越困难。
我们将来的对手,不是在外面,就是在这里,就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就在这十三亿人中间!
我们可不能改革停滞,上面停滞一点点,下面就停滞一大片,上层的改革全部停滞了,中国就再也没有了进步动力。那些倒下去的身影,就是我们的榜样!
想想吧!我们的苏联老大哥,倒下去才几年?忘啦!开始固步自封,后来胡乱改革,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啊。红场上,克里姆林宫的塔尖红星,还在日日夜夜盯着我们,盯着我们这些以前的社会主义兄弟们那。
改革到底改成什么样?想来想去,就是这四个大字——“中庸之道”,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呀,要做到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老祖宗留下的生存王道啊……
发展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改革遇到的问题,也需要改革来解决;但是无论怎么发展,怎么改革,都要恪守中庸之道,三思而行,方向正确而不走极端。
l 既不能搞西方的全盘私有化(例如英国),又不能死守当年计划经济的全盘国有化,中庸之道应该是互相补充,良性竞争。
l 既要发展自主品牌,坚持独立自主,也不要停止合资合作。中庸之道应该是学会整合好国内外资源。
l 既不要学美国前苏联那样穷兵黩武,拖垮国家财政,也不要一味韬光养晦,毕竟国家崛起,富国还须强兵。
l 思想文化,既不能封锁舆论,管得太死失去活力,又不能放任自流,还得有序疏导,用正能量的声音主导舆论。
l 既不能走西方两党制多党制那种扯皮制度,也不能搞终身制的倒退路子。民主集中制,便是政治上最好的中庸之道。
l 民生福利,既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大众,也不能搞成像北欧一样福利社会,后者往往难以为继。这方面,还得走中庸之道。
……
总而言之,既不够走固步自封的老路,那条路必然越走越窄,也不能听西方忽悠,走到他们铺满陷阱的邪路。
华为的迷茫,可以加大科研投入,整合全球最聪明的脑袋,不断探索新科技。任正非相信,“黑天鹅飞不出咖啡杯”,如此自信自有其道理。
而整个中国,在前面发展道路上,已经没有多少老师可以学习,作为最强学生,我们学过的老师,要么衰败要么翘辫子。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得走自己的新路子出来。不管什么新路子,怎么改革,断然不要忘了“中庸之道”。这是走在无人区里,最有用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