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之音:第二次对印自卫还击战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2017-07-18 15:16:40   

中国外交部在最近每次的记者会上,都有敦促印度赶紧撤军的要求,从单纯的外交部利用记者会的机会,公布印军侵入我境的事实照片,反复敦促印度马上撤军的表态,到7月7日,中国全民抗日80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微博@印度“界线即底线!”,表明中国官方立场,同一天解放军报发表社论,称“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能不必打”,同一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布公告,提醒在印度中国公民注意安全,再到昨天(13日),新华社发表“印度不要执迷不悟”的署名文章,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对印舆论调子的升级,似在为开战做舆论铺垫。


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国是否应该对印开战反击,目前有两种声音比较有代表性。一是认为中国太软弱,只知道抗议,好像一个小国被大国欺负一样束手无策,因而主张马上再来一次中印战争,让印度长长教训;第二种声音则相反,希望中国不要上当,现在不是中印战争的时候,不要自己引燃南亚的火药桶,影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甚至中断中国发展的进程,中了美国人的圈套,让美国渔翁得利,后果不堪设想,故主张隐忍。比如今天本公众号授权转载的《点燃南亚火药桶?那并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斗争的艺术——也谈印度越境与中国大博弈选择》两文,都是持此主张。
对前一种认识,这里不评价了,因为一碰就火星四冒,立即开战的行为完全是愤青的不成熟的想法,国家没必要为逞口舌之快而盲动;而对于后一种认识,很多网友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可以说这是一种老成持重的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在夏朝之音(微信公众号夏朝之音)看来,这些担忧虽有必要,但难免多余,因为一种短暂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大可不必过分担忧。如果我们自己肆意放大这个反击战的不利影响,属于自己吓唬自己,不仅会束缚我们的思维和手脚,相反对我们很多战略的推进可能更有副作用。
事实上,从中国官方的最近表态来看,显然已经在做两手准备,一句话简短说就是“立足打、准备和”(即“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能不必打”),基本思路是如能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最好的,如果最后实在没办法,印度就是执迷不悟,我想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和人民是绝不惧怕所谓开战的不利影响,一定要用行动来维护我们的主权,毕竟主权不容侵犯。
现在简要分析如下:
1、目前发生战争的概率应该说是偏低的。
如果印度能有战略家的话,应该知道如何把握“见好就收”和“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时机和拿捏的尺度,如此,则印度应该很快会撤军。
由于是主动撤军,印度不仅不会丢面子,相反还可以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一回,算是得胜回朝,毕竟去中国领土耀武扬威数十天,然后毫发无损的回到国内,终于出了出1962年惨败的恶气,多少可以找回点自信。对印度而言,这当然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上策之选了。
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枪未发,就迫使印军滚回原处,当然也算是军事和外交的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中印双方并未破脸,一切都在彼此的掌握之中,都可以宣告自己胜利,之后双方该咋样还咋样,完全可以外甥打灯笼——照旧。
于中国而言,这也是上策。
正是基于这个简单上策的逻辑存在和可能,印度的政治家,应该有这个智慧看穿这个简单的事实逻辑,从而选取上策为己所用,所以我才认为,中印发生战争的概率理应极小。
2、如果印度没有这样智慧的政治家,依然心存侥幸,执迷不悟,坚持不撤军的话,那么战争或冲突则必然发生。
道理就不讲了,这是显而易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容忍印度的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没有任何理由今天可以让国家主权在我辈手中有失。如果战争或冲突必然发生,我预计时间应该就在7、8月间,此间不能妥善解决此问题的话,中国政府将无法向国内老百姓解释和交代。
3、中印战争的形式可能会突破人们对战争的惯性认识。
即既有可能是低烈度武装冲突,如果逮捕入境印军士兵,迫使印军谈判后撤军换俘,这顶多算是军事对峙中的摩擦,不会对中印关系产生大的不利影响,更不会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当然也可能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对战,对我们而言,当然是自卫还击战,但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一周。
在目前印度“决不后退”的强硬态度下,可以说选择战争或者冲突形式及时间的主动权操控在中国手中。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完全了,随时可以采取行动。但无论中国采取何种军事手段或方式来解决此问题,结果一定是以我们的胜利和印度的失败而告终,因此,我们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则必稳操胜券,而且是速战速决,谅印度也不敢因此而扩大并无胜算的战争规模。
如果战争的时间控制在一周之内,则不管规模多大,在国际上都是一场极其短暂的单纯的军事冲突,不会形成太大的对我不利的态势,只要其它大国不直接卷入进来(事实上也不可能卷进来),这场军事冲突也就不可能演变成不可控制的卷入更多国家的持久的地区冲突。
2008年的俄格战争,被称为5日战争,就是因为持续的时间很短,国际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什么实质反应,战争已经结束了,更没有演变成不可控的地区持久冲突了,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迷信西方忽悠的格鲁吉亚(丧失两个州的领土和控制权),俄罗斯并未受到西方国家的真正制裁或者其它打击。美国似乎也并没有从中获什么利益,俄罗斯也就无所谓中了美国的圈套了。
同样,短暂的我第二次对印自卫还击战不会对一带一路战略、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有啥不利影响,顶多印度自己缺席罢了,反正印度对一带一路等中国提出的发展战略本就不积极,甚至反对,故印度的缺席无关大局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二次对印自卫还击战速战速决,倒是更有可能将一带一路这些战略推进的更快。毕竟这些战略规划和建设并不是中国单方面获利的对外投资,也完全不同于以往西方国家附带政治条件的援助,而是纯粹的互惠互利的互帮互助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整体规划,这些规划的顺利实施,固然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方位合作共赢之道,但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军事保证相伴,否则给人有不安全之感。所以,被迫开战且速胜的结果,恰恰是展现中国有这样强有力的军事保障的机会,是维护这些“共商、共建、共享”和共赢战略的有力保障,那些与中国没有领土纠纷又渴望发展和合作共赢的国家有什么担心的呢?
否则,岂不是一有某个国家的蓄意破坏,这些战略就面临破产和中断的局面,如此一来,谁还有信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呢?
由于印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态度国际上有目共睹,其越境生事显然是想破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削弱、降低中国对他国特别是南亚诸国的影响力和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向心力,此时如中国不能出手制止印度的破坏行为,则必不能给沿线国家以安全保障,这又将如何取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呢?
那必将提高印度对沿线国家的威信和影响力,而降低中国的威信和影响力,而这才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真正的最大破坏。
故中印边境战争即便发生,也不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可能恰恰相反,更坚定了沿线国家积极参与的决心,毕竟有中国强有力的保障,还没有附加政治条件,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他们为啥不积极参与而反要放弃呢?
至于说,战争会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起资本外流,最终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美国人的圈套,让美国人得利等等,笼统的说,这些说法不能完全算错,但关键要看是什么规模和性质的战争。
如果是指第二次对印自卫反击战这样规模和性质的战争的话,那就是杞人忧天了。因为一场短暂的、远离中国中东部经济活跃地带的小规模武装冲突或者低烈度自卫反击战,不会对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社会稳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自然也不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那些在中国的资本如因为这种小事件而以安全不保为由逃离,他们要逃到哪里才是更安全的而切又有更大收益呢?
别忘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规模和时间肯定比我第二次对印自卫还击战大的多,离中国中东部经济活跃地带也更近些,但是那场持续近1个月的战争及其后延续10年的边境战争,都没有中断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没有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更没有驱使资本逃离中国,现在一场几乎可以忽略的、更局部的、更小的军事冲突,在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离不开中国这个火车头牵引的今天,怎么就会有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驱赶资本逃离中国的可能性呢?
事实上,不仅中印第二次边境战争,不可能导致这些不利因素出现,就是中日因钓鱼岛发生战争,我们解放台湾被迫用武统的方式,南海以武力护岛护礁,等等这些不得已而采取的军事动作,因都是我们被迫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之战,故都不可能中断我们现代化的进程和驱赶资本逃离中国。
即便西方有些国家想借机搞这些方面的小动作,一定也是暂时的,不可能持久,因而一定是失败的。我们也根本不惧他们的这一套,89年他们不是玩过一次对我制裁的游戏吗?结果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都取消制裁了。


所以,能够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驱赶资本逃离中国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中国本土,特别是中东部经济活跃的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而要这样,一定是中国人自己先乱起来,爆发内战,除此以外,没有可能。
至于中美金融暗战厉害,这当然是不错的,几十年来一直都很厉害,从来没有不厉害的时候,但是利用中国完全可控的、局部短时间的战争或者军事冲突,达到金融暗战实现不了的目的,这也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不可能的,故不必担心,但可以重视和研究应对预案。
4、结论:如果印度不悬崖勒马,则中印必将兵戎相见,印度必将再次为自己的狂妄和无知付出惨重代价。
5、最终局势预测:
中国在洞朗地区主动采取行动后,要么印度迅速撤退,在其它边境线上高度戒备,口炮猛烈而火炮寂静,印度如此行事不失为中策,虽然有些狼狈,但是真正损失不大,也算是识时务者。要么印军拼死抵抗,直至全部或大部被歼灭,甚至被我攻入印度本土,这是其下策。
如果,印度因失败而恼羞成怒,不是冷静冷静再冷静,反而在其它所有中印边境段发起更大更全面的军事挑衅或者战争,则战争范围可能扩大,时间也有可能超过一周,但印度最终失败依旧是必然的,规模和时间应该也不会超过1979年的中越战争。
因为此前我们一定在各个地段都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印度一定讨不了好去。中国也不会容许自己的失败,故只能是印度失败。
如果印度又不甘心失败,时刻总想证明一下自己不是1962年的印度,它要么扩大战争规模(可能性极低),要么大战停止后,依然制造中越边境战的那种旷日持久的、引不起太多人兴趣的边境战争。但如此对印度极为不利,因战场离其经济发达区域和首都很近,而离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和首都非常遥远,与中国旷日持久的边境冲突甚至还极有可能导致印度中央政府对其东北部失去控制,如果巴基斯坦再在印巴边境进行军事呼应和配合,则印度两线作战,结局只能是败的更惨,故此策殊为下下策。
因此,我断定,印度应该会采取上策或者中策,不应该会采取找死的下策和有破国之虞的下下策。
至于有人说,一旦中印边境战争起,印度将控制印度洋,掐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这就近乎痴人说梦了。且不说,印度有没有这个实力,就算有这个实力,他敢吗?难道他想把首都新德里也搬到海上的航母上去?别忘了,中印边境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过300多公里。
有人说,是否开战是对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决心的考验,我认为,与其说是对中国领导人的考验,不如说是对印度领导人的考验。
因此,第二次对应自卫反击战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这完全取决于印度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远见。开战的火药引线,表面上操控在中国人手中,但实际还是印度人在控制。
所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印度是死是活,就看他们自己怎么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