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传统实业王者归来 做生意比中国人还狠
2016-09-18 10:08:18
说到中国制造,特别是低端产业,以下的标签,基本是不可少的:
肆无忌惮的山寨和抄袭,C-To-C = Copy to China,不仅一般制造业抄,it行业更是抄,低端产业抄,高端产业甚至军工产业都要抄。
快速无比的产品推出速度,人家搞一款新产品,往往设计生产周期都是几个月几年,而在中国,似乎所有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都是以小时来计算时间。
无敌的白菜价,从一般的电子产品,到听起来新潮高端无比的石墨烯,只要中国人掌握了制造,国际市场价格腰斩一半,那算是轻的,很多就干脆直接抹去一个零。
无孔不入的市场能力,能够让非洲原始部落的穿上人字拖,能够把家电卖到号称电器产品王国的日本。
最极端的情况,能够把全世界的某个产业,变成一个镇的产业,比如中山古镇的灯饰产业。
……
虽然中国制造已经搞得这么厉害,不过这些年,大家也都感概,实业越来越难做,钱也越来越难赚,辛苦几十年,不如买上一套好房子。
这些年,富豪排行榜上,也都是各类的房地产和IT行业的大佬们,一年接一年地轮换刷榜。IT大佬们,掌握了媒体主导权,而房地产大佬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财富焦点,上榜名符实归。甚至在风光之下,很多房地产大V还顺带兼职指点江山,一副我做房子我天下第一的嘴脸。
何况,还有美国的it大佬们,比如比尔.盖茨,牢牢霸占世界首富排行榜首,都快二十年了,大家也只能关心谁是第二名。
不过,今年的首富排行榜,比往年的有些不一样,全球首富,既不是股神巴菲特,也不是万年大款比尔盖茨,而是来自西班牙的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他的产业也没有什么特别,就是生产衣服卖衣服。
如果说这哥们卖服装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这位西班牙裁缝出身的企业家,做生意比中国人还狠:
速度,ZARA两周一上新,一年要做20个以上服装季。这速度,比全世界按照季节换装的节奏(一年其实就两次,春秋季),要快了将近10倍。为了保证铺货的速度,ZARA经常用飞机来做物流。
抄袭,如此快的产品迭代速度,要求ZARA的设计师,必须快速地拿出设计产品。所以,这些服装设计师,就肆无忌惮地奔走在各种服装秀现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山寨。虽然每年要吃官司赔上不少钱,但是ZARA始终乐此不疲,赔得越多,赚得越多,越当被告越红火。
低价,ZARA走的是大众化亲民路线,产品属于快时尚消费品,价格却并不高,大家都能够承受得起。
怎么说呢,ZARA就是活脱脱的一个中国制造的极致版,比中国制造玩得更象传说中的中国制造。
就在我们还在感慨传统产业没落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印象中散漫的西班牙人,用一个品牌的成功,以及一个人在全球首富榜上的排名,就回击了所有的谬论:从来就没有什么夕阳朝阳产业,只要有市场需求的,就是好产业。
在传统产业里,做到极致,照样可以创新,照样可以产生不亚于IT行业的富豪,照样干得赢啃墙皮的地产商,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传统实业正在理性回归它的地位。
这些年在房地产和IT行业万丈光芒映照下,传统产业已经显得落寞,既不掌握话语权,又没有太多的闪光点,似乎也折腾不出什么新花样,一幅闷头赚点碎银子的架势。
实际上,传统产业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支撑力量。在2016年的世界五百强里,除了做超市的沃尔玛,第二名是中国电网,第三名是中国石油,第四名是中国石化,干的都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买卖,却一直稳稳占住500强的前列。
反观IT产业,除了中国的华为、腾讯、阿里等几家靠前的厂商,还有可观的增长,全球的it行业,都出现了停滞和下坡的趋势。美国的各大IT公司,甚至包括苹果,都出现了很可观的业绩下滑。
这似乎预示了一个现实:IT高科技行业已经触顶,传统行业的地位,逐渐回复到理性的地位。
判断IT行业是否触顶的标志,基本上从业内的竞争状态可以看出来。IT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已经很小,已经到了起来一家,必须下去一家的地步。苹果崛起,诺基亚摩托罗拉就得往边上让;华为起来,三星苹果就得吐出点市场占有率。
由于IT行业的细分领域,具有特殊的“赢家通吃”特性,失败者往往尸骨无存,因此业内的产业巨头竞争起来,都是非常凶狠。传统产业就不一样,有地域限制,有物资供应限制,有人力条件限制,甚至还有各种地方保护壁垒。
因此很多传统行业的整合度并不是很高。我自己去过很多地方,传统的手工裁缝,也都还活得挺好。(我甚至很喜欢上海老裁缝手工制作的衣服,款式很好,也不是特别贵。
IT行业聪明人多,野心家也更多,妄图以资本+技术+商业模式,整合传统行业搞大搞强的,号称一个IDEA改变世界的狂热分子,也到处都是。而万能的淘宝,给了很多IT人无边的信心,让他们以为全世界的生意,都可以摆到网络上来搞。于是各种概念,各种包装,统统都搞出来了。
有人扬言要把所有的社区干洗衣服的业务,统统搞到网络上;有人说要搞一个车子保养的业务,全国的汽车都可以用他的网络来保养;还有相亲的,约炮的,视频直播的,总而言之,没有你想不到的,没有IT人不敢玩的。
农夫山泉的老板就说: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互联网战略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次“大跃进”。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怎么可能靠一个互联网就包打天下呢?
互联网本质是一个工具。可以提升效率,也可以整合资源,但是互联网并非免费,它也需要运作成本,如果他整合的成本大到一定程度,也就不会有整合的价值。
也就是说,互联网无论拿来做什么,也是有边界的,到了技术扩张的边界,无论怎么使劲投入,也是在白烧钱。
反过来看传统产业,其实一直也都在进步。无论是高铁、核电、超高压这些高大上的领域,即使是日常生活的很多东西,也在悄然发生着很大的进步——比如高端的电饭煲,能够煮出非常香甜的味道。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媒体信息,而IT行业自然会把本行业的相关新闻,放在首要的位置,无论是公司的新产品,还是产业界的撕逼,甚至是企业的人事更迭,都会成为it媒体报导的重点。这让很多人形成错觉,这个世界只有IT行业一直在进步,财富都集中在IT人手里。——其实还真是一种幻觉,苹果公司看上去如此牛逼,那是因为苹果一家公司,就占去了硅谷差不多小半的利润(大约4成)。
今年的ZARA创始人排名富豪榜首位。对于这个浮躁的世界,无异于一缕清风,让很多做实业的人看到了希望,得到了鼓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而且从棉花、纺织产业、配套产业、服装产业,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但是在品牌运作上,在产品的质量和交货速度上,在商业模式运作上,和ZARA这样的世界级高手,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有差距就有学习的动力,善于寻找一切机会的中国企业家,这一回可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而且还有了充足的信心——原来做传统实业,也可以做到世界顶级富豪。
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还有这么多和国外有很大差距的行业,我们的传统实业的企业家,真的应该好好想一下,怎么好好挖掘这块土地的消费潜力。金山不远,就在脚下,用心挖掘,一定还有很多机会。
我们以后不仅应该有王健林、马云这样的首富,我们也应该有汽车、服装、食品、家具、电器、日用品。。。。。行行业业的全球领军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来说,生意不只是炒房和代工,还有品牌和富豪榜。传统实业的地位正在逐渐回归到合理的位置。还是那句话,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