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热爱和平的国家:士兵们去了伊拉克之后 回国便纷纷自杀

2019-02-14 08:49:42   

在2006年从伊拉克撤走最后一批航空自卫队官兵之后,日本在冲突地区的"积极参与"姿态告一段落:自日本自卫队决定介入伊拉克战事之后,就先后有多达28名曾经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自卫队员在回国后自杀,一时间反对声浪一波胜一波,弄得日本政府完全找不到台阶下。
但在近日,日本政府又悄然动了海外派兵的心思——陆上自卫队将向位于西奈半岛的"多国和平监督部队"(MFO)派出包括司令部要员在内的小规模队伍,以监督以色列和埃及在该地区的停火。


图为西奈半岛上"非军事区"的隔离线,埃及部队在西奈半岛的驻军始终受限。
在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国斡旋下签订《戴维营协议》握手言和之后,以色列便按照协议规定撤出西奈半岛,并将该地归还埃及。但同样的,根据协议内容规定,埃及同样不能在西奈半岛的以色列边境地带驻扎军队,而美国在联合国发起的维和部队倡议又被苏联投下反对票。于是,美国主导的北约部队开始入驻此地,担负将以色列和埃及隔离开来的任务。这支部队很快改名"多国和平监督部队",成员也扩展到包括东南亚和南美,甚至是东欧。


图为西奈半岛上的多国和平监督部队士兵,橙色头盔是其识别特征。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多国和平监督部队"的性质是日本此次海外派兵的最大法理障碍:2004年日本向伊拉克的海外派兵尚有"应联合国邀请"这一层符合和平宪法的遮羞布,而向西奈半岛的派兵从根本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和平宪法,而2015年新设立的《安全保障关联法》所声称的,允许日本自卫队参加"国际间维和安全活动"的条目实质上非常模糊,也没有明确对本次派兵敞开法理上的大门……


图为自卫队海外维和派遣时涂成白色(维和底色)的99式155毫米榴弹炮。
但即便派兵本身在法理上得到支持,日本自卫队在伊拉克的劣迹斑斑依旧难免让日本民众对之"开绿灯":自卫队长期身处的和平环境和伊拉克的严酷环境截然相反,而日本陆上自卫队藏匿多年,后来在媒体披露下才不得不公开的"伊拉克日志"则显示,自卫队上下根本没有做好进入治安恶劣区域的准备,基层官兵甚至对当地武装的"敌意"反应相当迟钝。


图为出现在西奈半岛,对极端分子发动打击的埃及AH-64武装直升机。
当然,在埃及和以色列关系融洽的大背景下,西奈半岛的传统威胁可以说几乎不存在。但问题就在于即便如此,多国和平监督部队的日子依旧不好过:正是《戴维营协议》使得西奈半岛这一埃及政府的"半真空地带"上悄然生长出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分支组织,在几乎无孔不入的无差别袭击下,多国和平监督部队的日子自然是比以前要难过得太多太多。


图为全副武装的美国步兵战车(重火力,格栅装甲、武器站),和远处脆弱的日本装甲车形成鲜明对比。
而转眼间十多年过去,日本自卫队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了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便装备已经更新大半,编制也已经翻天覆地,但自卫队的训练、编组、装备依旧没有"贴近实战",诸如迫击炮射歪60度,直升机主旋翼脱落等离奇事故仍接二连三地刷新着外界的"下限",至于将如此不堪的队伍派往西奈半岛,日本政府除却面子之外恐怕什么都得不到。(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