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全世界全面解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欧俄只能算半个
2015-12-10 19:47:08
最近看了看网上的评论文章,负面的评论很多,但是大多是借机贬低中国的航空工业和发动机工业的。这也难怪,航空工业和发动机工业是美国和西方还能拿得出手的仅有的几项高端制造业的产品之一,对那些对西方顶礼膜拜的某些国人,中国要是在这些领域赶上了西人那还得了?
有些人跪舔惯了,让他们改变这个思维必须要用事实说话,就像当初高铁,一开始骂的有多少,现在都不吭气了。高铁就像贴地飞行的飞行器,比直升机的速度都快,技术上的复杂程度堪比大飞机,中国人还不是拿下了?话又说回来,美国能造大飞机为什么造不了高铁?有的人会拿出一大堆理由为美国为什么造不出高铁辩护,那为什么这些人不拿出一大堆理由为中国的大飞机和发动机辩护呢?有人又会说到体制、机制上,哪日本为什么也造不出大飞机和大涡扇发动机呢?是不是也是体制、机制问题?或者什么工业基础差的问题?
今年9.3大阅兵空中编队最大的亮点就是太行发动机!
从已经曝光的图片看,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两种重型战斗机的发动机都是涡扇十太行和太行改型,这是我军装备建设的重大成果,其对国防和国民经济的意义绝对不亚于两弹一星。
我早就说过,世界上能造涡扇十太行这样12吨以上推力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的国家只有三个,美、俄、中,但是世界上能造两弹一星的国家可不止这三个。
太行发动机的成功还代表着中国军用民用动力(不仅仅是航空动力)的全面解决,不但天上的三代、四代重型战斗机全是国产动力,军用大运和不久将来的大客机都会用上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另外,中国的新型大舰如055也会用上航改燃的大功率国产燃气轮机发动机,还有各种用燃气轮机发电的发电厂,进口石油、天然气的管道加压也都将是国产燃气轮机。所有这些都与太行发动机的成功、成熟、可靠有关系,甚至是直接关系。
另外,歼十五配装海太行的意义又大于歼十一B,因为海上使用的太行发动机在性能上要求更高,更严苛,更先进,推力更大,更强悍,更可靠。
一想到所有这些巨大的成就都在2015年9月3日这一天向全世界展示出来,我们的自豪悠然升起,信心倍增!
其实认真总结,在庆祝战胜日本法西斯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展示太行发动机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就是我们中国有的,日本没有。
日本很危险,这个大家都知道,日本可以吹它可以造出两弹一星,比如吹什么半个月就能造出原子弹,什么H2大火箭改改就是洲际弹道导弹之类的牛皮,这其实也是吹,就连美国科学家也说过日本造原子弹是理论上的,真正要造也不是半年就能解决的事,而研发氢弹就更不可能了。世界上真正从理论上搞懂了氢弹的只有美国和中国,因为英国的氢弹技术是美国给的,法国是氢弹技术传说是中国给的,苏联的氢弹技术更是有确凿证据是偷的,只有美国和中国是各自自己研发出来的。
退一万步,即便日本能造原子弹了,但是日本就不敢吹它再过20年能造出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日本现在只能造出5吨推力的小涡扇发动机,能不能飞起来还不知道。日本虽然能造成套的发电设备用的燃气轮机,但是核心机是进口英国的,日本最大的出云号航空母舰和一万吨的爱宕级驱逐舰的燃气轮机发动机是美国的LM2500,让日本单独造它根本造不出来。
但是这些我们中国都能造,中国研发的QC280ICR中冷回热军用燃气轮机,热效率达到42%,不管是热效率还是马力都超过女王号和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用的MT30燃气轮机,中国已经在研发的055型一万三千吨的大型驱逐舰要是没有解决动力问题,也不会在武汉701所建起一比一的模型开始研发。反过来,能造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俄罗斯现在造不了能装在大军舰上的燃气轮机,这听起来很奇怪却是事实,想到俄罗斯虽然能生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但是舰用燃气轮机仍然解决不了,不由得有几分得意(这种得意决不是恶意)。
最后总结一下,全世界军用和民用航空动力和舰船动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全面解决问题的只有美国和中国,欧洲和俄罗斯只能算半个,日本半个也不算。
如果真的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类似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大规模的常规战争,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发动机顶到最后的,欧、俄、日肯定不行。
问题是,用旷日持久的战争全面考验一个国家发动机能力的机会现在和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的,在全球化和地球村概念下的全球是个商业化的全球,竞争的焦点主要是商业化的运行成本。简单说,资本没有祖国,只有对手,商业竞争也是一场战争,要想击败对手只有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最大限度的榨取利润,这也是为什么C919还没有生产出来,甚至还没有取得全世界飞行的适航证已经在全世界订出去500架的原因,这就是资本对C919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的预期,其中关键的还包括对C919所用发动机LEAP-X1C的预期。
因为LEAP-X1C的确是一款能让航空公司赚钱的发动机,除了在寿命、安全性、可靠性上有以往技术积累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省油。客观的说,中国在研的两款大飞机用的大涡扇发动机(CJ-1000和涡扇二十)已经开始在试验型伊尔76上挂飞试验了,虽然胜利在望,但是在寿命、安全性、可靠性上,更重要的是在省油上肯定还不是LEAP-X1C发动机的对手,这在商业竞争上是致命的。
那么LEAP-X1C发动机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其实LEAP-X1C发动机就是CFM56-5B发动机的发展型,是一款世界上最成熟,最好的,最可靠的,出事最少的客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目前GE和赛峰公司已经卖出2万多台,是世界上卖的最多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C919看中这款发动机主要是运营成本可以比其他发动机包括老式的CFM-56降低15%,在竞争残酷的世界大客机市场上,C919一出来就会受到国内外运营商的欢迎。
假设C919和同类型的其他大客机一天飞4个航班,每个航班多赚15000块,就比对手多赚60000块!一年下来,这个数字就是不得了的钱,呵呵!谁跟钱有仇啊?
再假设C919用的是国产的大涵道比发动机,但是比LEAP-X1C运营成本高15%,这一年算下来,亏的连裤衩都没了。即便国内运营商的航空公司出于爱国情愫采购了国产发动机的C919,最后没有补贴也活不下去。目前国内要补贴的地方多了,你又是公司行为,自收自支,指望国家是指望不上的。
现在,运营商要活命,中航也要活命,林董说是自己赚了点钱自筹资金研发的歼三十一,其实说的挺可怜的。林董赚的那点小钱钱是给外国航空公司代工赚的,指望军费?那是痴人说梦,你问问公知精英们答应不答应增加军费?
但是,如果C919进入国内外市场了,那就是有钱大家赚。商飞其实本身的加工和制造能力都还很弱小,C919的机身、机头、机尾、中央翼盒、外设,内设都是沈飞、成飞、哈飞、西飞等几大国内航空工业公司做的。
现在已经订出去500架,几大航空公司小算盘一扒拉就进了将来的收入预算了,林董说2020年中航的产值是10000亿,他也扒拉过这个小算盘。一句话,指望军费就等着饿死吧!
我们就说说一个段子,LEAP-X1C的前世今生。
简单说,LEAP-X1C出自CFM56,CFM56出自GE公司的战斗机项目F16和F15用的发动机F110-GE-119,F110-GE119出自美国的B1B超音速轰炸机的发动机F101。
F101发展了几型发动机,一是F110,二是CFM56民机用发动机。
1970年代初,法国总统死乞白赖的向美国总统尼克松要了F101的技术,赛峰公司发展成了现在阵风用的M88。
坊间传说中国的太行核心机出自CFM56,那就又多了一个型号,但是这肯定是扯淡的事。
CFM56看上去是美法两个发动机公司的合作合资产品,但是一直到今天,CFM56的核心机仍然是GE公司的,虽然在法国组装,但是装的方式是“黑箱”方式,就是安转由美国出人安装,核心机的秘密仍然没有告诉法国的赛峰。
想想挺有意思,这个模式就是“有钱一起赚”模式嘛,都告诉你,我吃什么?
返回头说中国的C919装LEAP-X1C发动机,不也是“有钱一起赚”模式嘛。中航和商飞要活下去,还要活的风生水起,就要先走“有钱一起赚”这个路子。再说了,你不想让人家赚,适航证人家也不帮忙,你丢的是市场,也就是钱。
最后,就像高铁一样,我们的大飞机也会逐渐用上自己的发动机,再说我们也不是没有现成的可以替代的发动机,而许多国家还没有呢,有和没有这个差别就大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造不出来大飞机用的大涡扇发动机,没有这个技术也没有这个产品。中国攻克了战斗机用的推力12吨以上的大推力级别的太行发动机技术,就意味着攻克了大飞机用的大涡扇发动机技术,许多号称先进国家造的了民用的大涡扇机但是造不出战斗机用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是不是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工业基础差的问题,说一千道一万也不是理由。中国有了研发大推力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技术,就能研发出大客机用的大涡扇发动机,现在就有几个型号,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去完善和提高,一直到适应商业市场的性能需求,这个前提是你有这个基础,有技术摆在那里,如果连基础都没有,说的再好也是零。
目前,美国和西方在民用发动机领域已经确确实实感觉到来自中国的竞争,正在不遗余力的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比如目前正在发展的齿轮传动技术、间冷回热技术、开式转子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等,目标都是为了降低油耗、减少排放、降低噪音以适应残酷的商业市场极端恶劣的成本竞争环境。另外,西方随之而来的是订立新的适航标准、准入标准、排放标准、噪音标准,竖立起新的篱笆防止来自中国发动机的竞争威胁。中国已经通吃高铁,再通吃大飞机和大涡扇机,西方就没有什么活路了。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但在技术标准上竖立起新的篱笆,还雇佣和教唆中国内部舆论和媒体以及网络论坛不断抨击、污蔑、诋毁中国的大飞机、军机和发动机产业,企图遏制、夭折中国新兴的航空工业和发动机制造业,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作为军迷更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做到耳清目明,明辨是非。
苏俄发展走向国际的大飞机和发动机的失败先例告诉我们,强攻不行,必须利用迂回战术,采取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策略,逐渐打入西方这个最顽固的市场。同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发展大型军机、大型军用发动机,然后逐步运用到民用大飞机上。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进可进入国际市场,退有国内军用大运和大发动机做依托,继续发展、完善、成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发展大飞机和发动机事业是国家大战略需求,必须脚踏实地放眼未来,最终目的是制于人而不至于受制于人。
说的惊悚一点,假如再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也有发动机可用,可供应战争的全过程,不至于因为大飞机和发动机这块短板影响了战争的结局。再说的小一点,假设因为中国解放台湾,遭致西方的制裁,掐断我们进口发动机的来源,我们也可以将军机和民机更换成国产发动机,完成我们的统一大业而不受制裁的阻碍。所以,这可能就是我们不遗余力的发展门类齐全的大飞机和发动机的真正用意吧?那时候比的可不是怎么省油、怎么经济,而是你有没有大飞机和发动机支撑到战争胜利的那一天。这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但是这个假设的现实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