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产量如何?已出现20余架数量远超伊尔76,我国建造多少才够?

2021-02-06 22:27:33   

运20大型运输机从八年前完成首飞,五年前正式交付部队以来,生产的速度一直以来保持在一个比较快的水平,按照推算,现在也应该有20余架了,这个数量几乎可以说是超过了我国装备的伊尔76的数量,那么我国装备多少架运20,才能够满足日常使用呢?


运20被我们称为“鲲鹏”,可以说是我们的“大国臂膀”。运20庞大的机身,巨大的翼展,漂亮的流线外形设计。并且拥有四台发动机,从体型看上去要比伊尔76稍微胖一点,所以人们喜欢称呼他为“胖妞”。不要看运20的体型庞大,但是他也是一个飞行灵活的小胖子。它采用了超临界机翼等先进的气动外形设计,使之与伊尔76相比较,在同样的发动机条件之下,拥有更加强大的飞行性能。比如说,在同样的载重和携带相同重量的燃油的条件之下,因为运20的飞行阻力小,所以说比伊尔76更加的省油,其次,在同样的条件之下,着陆的速度要比伊尔76小很多,发动机一样,天气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各方面的性能都会比同类型的中型运输机要强很多。


不仅如此,运20还是一个高度集成智能化的胖子,与我国以往装备的中型运输机相比,运20拥有综合航链信息量更大的优势,飞行员如果需要掌握飞行数据,只需要看眼前的面板就知道了。另外,在国产运输机当中,运20也首次采用了电传操作系统,要知道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安装有电传操作系统的是欧洲的“狂风”,紧随其后的是F-16,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而安装有电传操纵系统的运20,能让运20这款运输机的实际使用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重装空投的能力,整个空投的过程,基本上都由计算机来实现控制,只要输入提前装载方案,机舱内有多少货物,需要分几批次投放完,机舱内还剩了多少,都会在显示屏上很清楚的显示出来。


运20的外形看起来实际上与同时出场的C-17A差不多,比伊尔76看上去更具备现代感,,但是相比于采用了动力增升技术的C-17A来说,运20的气动外形设计还是和伊尔-76一样,趋于保守,但是运20的机体气动设计要比伊尔76好很多,运20现在已经出现了20余架,并且能够满足我们的一些日常使用,以及以实机静动态展示这样的方式参与航展,表明技术程度在得到广泛的认可的同时,产量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我国在航空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运20也将逐步实现使用具备自主产权的成品,除了动力系统之外,在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航电系统的研发上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运20的产量也会随之上升,至于说运20要建造多少架才能够日常使用的问题,C-17A目前装备有200余架,我国的运20,也会实现超越。而现役的伊尔76则可实现逐一替代,改为伊尔78空中加油机,弥补我们缺乏加油机的这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