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型003A是否存在,至今不能彻底排除?

2025-11-11 00:46:38   


18号平台正式服役以后,当前的最基本的公开宣传口径,大致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核动力航母要搞,而常规动力航母要量产!本号认为,这已经把大国舰载航空兵未来20年的基本发展路线图,一次性讲的非常清楚了。“搞与量产”的本质性意思是不同的:搞多搞少都是搞,不搞不行!你永远不搞核动力航母,全球愚民就总认为你与超级大国现有的全核航母舰队就永远低一个档次,就会被故意延伸为国力军力永远不能看齐,更不能超越现有的超级大国。但是内行都知道,核动力航母的低在航率,未来拆船处置的复杂性,都远远不如常规动力航母。任何航母本身的战斗力,本质是上其弹射与回收的最大吨位能力,机库与飞行甲板的有效调度面积,最大航速与总战斗值班天数;这些才是直接影响,

图片

航母战斗力的核心指标。是不是核动力本身并非关键。18号平台的服役,其实就等于所有大型到巨型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的所有关键技术都已经突破,而且经过了世界上最大频次与最大规模的实际验证,已经可以完全放心。下一步就是积极量产,增加存量规模。而核动力航母的技术,到目前只能说是陆地验证基本通过。核堆整体上舰以及全系统整合还需要逐条检验。搞1到2艘核动力巨舰没有问题,但是量产必然还早。而且这话也明显暗示目前已经工程基本过半的4型,极大概率仍然是常规动力平台,也就是已经属于“量产”的一部分而不是开始“搞”核平台的首舰。那么说到这里,有没有再回过头来,把18号平台的姊妹舰更快的实现量产呢?这个问题本号论证过,概率很小,但是却不能彻底排除。

图片

这就像是在1.3万的小火车,上了14艘的大批量以后,但是作为更简配的吾二弟,后续批量却更大,直接超过了30艘。而所谓的18号的量产姊妹舰,大概率不是14万吨的4号舰。4号舰本身可以看做是常规动力航空平台的终极版本。而18号的量产同型舰003A,大概率还是3弹2升的基本布局,只是适当放大吨位优化布局,满排在9.5万吨之内。整体目标则是尽快获得更多的现役航母数量。最终追加建造1到2的概率还是有的。关键看明年4号舰成型下水前,南边有没有大动静。如果没有,那么所谓的量产,就不是量产18号平台而是全新的14万级吨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