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核天行有常(2):中国先手去杠杆横剪全球——狙击美元吸血挑战垄断资本金融霸权

2018-10-29 16:22:37   

世界双核天行有常(2):中国先手去杠杆横剪全球

——狙击美元吸血挑战垄断资本金融霸权


作者:江壹城

《世界双核天行有常(1)——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和“房地产魔咒”》
摘要:(一)中国央行自2017年第一季度开始缩表,本质上是在跟垄断资本竞争剪羊毛。中国近三年来半渡劫击美元吸血即将取得阶段性成果;(二)在中国和垄断资本共同管理世界的话语权体系下,新兴经济体被剪羊毛的程度会减轻。本周中国即将利用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就是在给世界相关国家提供系统性的恢复方案;(三)美国利益和美元利益(垄断资本)并不一致,中国利用这次主动出击去杠杆,实际上是一次联合美国利益挤压美元利益生存空间的一次战略尝试。其效果虽然依然值得评估,但是核心的主动出击的斗争精神和战略眼光,值得称道。
首先,提纲挈领,我们在世界从乱纪元进入恒纪元(最终话):双核模式循环下的恒纪元一文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未来中国和垄断资本共同治理世界的恒纪元的经济运转模式。简单的模型就是:


中国输出产能过剩系统性风险,是太阳。
垄断资本输出通货膨胀风险,是太阴。
中国利用人民币美元输出通货膨胀风险,是少阴。
垄断资本利用中国市场输出产能过剩系统性风险,是少阳。
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具体说来,中国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输出产能过剩和紧缩,造成对象国的商业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对外输出美元的过剩和紧缩,造成对象国的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这两者,前者是中国自己直接剪羊毛,后者是中国在垄断资本的货币体系下剪羊毛。之所以我们说世界在恒纪元里是较为明显的二元论,就是因为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充斥着类似的较为明显的二元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
在过去几年年内,由于世界正加速走在一条通向这个双核体系的路上,世界各国普遍的反应是中国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中国一直都在客观上做着狙击美元吸血的作用:通过在对象国提供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替对象国卸掉美元杠杆;跟垄断资本竞价购买对象国的廉价资产,从实质上减轻了对象国被垄断资本剪羊毛的力度;更是通过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以及美债美股来回干预美国市场的信心。
第二,中国目前已经到了可以先下手为强的战略窗口期。
自金融危机以来,垄断资本借美国QE,强行用货币通胀来洗劫全世界的财富。各个国家为了自保不被剪羊毛,只能纷纷大量印钱,对冲美国货币带来的负面效应。
也就是说,过去十年的通胀是双重的:美元QE输入性通胀和各国自己的防御性通胀。
这个游戏其实很简单,印钱是为了未来收紧银根吸血。小经济体跟着垄断资本印钱可以起到短期内抵御外来货币起底的作用,但是长期内由于体量和货币本身公信力不如美元,必然会有信用崩塌,进而最终难逃被剪的命运。
所以,这就是一个比谁气长的准战争。谁能拖到最后,谁就赢家通吃。
原理就是,虽然理论上货币超发无非就是全世界一起货币贬值。但是如果有货币强权回收流动性,那货币通胀就从全球规模内的较平均,变成了强权国家的货币相对回归购买力基本价值,弱势国家货币进一步恶性通胀,最终金融危机,资产被廉价收购剪羊毛。
于是我们在这漫长的十年中,看到了各个经济体纷纷支持不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欧洲日本甚至出现了负利率,而巴西和委内瑞拉等拉美等新兴经济体更是走向了地缘动荡政权更迭。
(顺便说一句,印度处理这件事的手段比较特殊,一方面印度跟着中国的经济政策走,占尽了搭便车的便宜,一方面印度民族主义势力上台,通过新币换旧币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一路挺了过来,至于以后走势如何,我们未来会进一步分析。毕竟,占了中国和垄断资本便宜的印度,我不觉得能够到最后笑的多开心。)
拖到最后,连美国都出现了床破上台这种民族主义崛起的事件,更别说英国脱欧,欧盟体系摇摇欲坠。
难怪有人说,在这个比烂的时代,干脆发动战争来解决问题好了。
而事实上,垄断资本目前并没有完全做好收紧银根的准备,美联储一再说要加息和缩表,但是目前美国FEDfund的rate依然徘徊不到1%,离历史上剪羊毛的常规区间5%还有较长的距离。美国加息预期和加息之所以这么不干脆,就是因为中国在这中间扮演了稀释美联储加息效果,同时补贴对象国使得美元吸血异常费力的角色。
第三,中国率先横剪全世界羊毛。
(1)稀释美联储加息效果。
最近十年,中国国内当然也在承受着人民币对内通货膨胀,对外贬值的巨大压力。中国使用了房地产来拴住了产业基础和购买力,但依然出现了房地产价格不受控制的头疼局面。究其原委,主要原因依然是因为美元QE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和央行的防御性通货膨胀。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就是把输入的美元弄出去。
于是在2015年股灾之前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从2014年的最高点近4万亿美元,跌落到了2016年底的三万亿美元不到。那一段时间,全球媒体哀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坠入谷底,外资加速逃离中国”。可真要是说中国这两年对外流出的近2.5万亿美元(一万亿账面+1.5万亿贸易顺差)全部是境外投资者热钱的流出,恐怕也是一厢情愿。
我们看到,在“国家队”不断出击境外的过程中,全球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尤其是美国道琼斯市场,竟然在床破当选的过程中一路冲到21000点。这其中急速拉高的主力究竟是中资还是垄断资本,耐人寻味。
也就是说,美联储本身是要吸收全世界的游资,结果吸来了中国的国资。国资把美国资产和全世界资产一下推到了远离基本面的危险价位,使得国际游资不敢涉险建仓。这就提高了美国下一步继续升息的成本。
(2)和垄断资本竞价购买对象国资产。
这个我们说过很多了,比如最近的巴西航空。垄断资本费劲巴拉敲碎了巴西的主权壳子和航空行业保护,结果被海航抢了先。我要是垄断资本我也会气的吐血的。
中资在海外大肆收购,就压低了垄断资本和美元吸血的获利空间。
(3)中国主动回收流动性,在美联储没有升息到位的时候,在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上提前收割。
我们在2015年的文章中说,狙击美元升值是一场“锦州战役”。从今年第一季度GDP反弹的数据来看,我们已经完成了塔山狙击战,并且已经扎好了口袋。
这个口袋就是央行缩表。


央行总资产在一月底约为34万8千亿,而到了三月底就变成了33万7千亿,少了接近1.1万亿元。鉴于现在4月数据还没有公布,个人预计央行第二季度仍将保证至少相同的速率进行缩表和回收流动性。
而与此同时,央行一月到四月的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下。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现在持续缩表紧缩流动性,同时外汇储备没有明显增加,那合理的解释之一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外资产直接被赎回人民币。
(4)怎么理解核心在四月底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在世界双核天行有常(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和“房地产魔咒”一文中,我们详细论述了房地产作为一般等价物,锚定了中国的产能和购买力的功能。
因此,我个人认为,所谓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指的就是维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所以,重中之重就是要在房地产市场不出现大幅下挫的前提下,回收流动性。
也可以这么理解,除了房地产不能破,什么都可以破。
因此,我们看到了从4月以来一行三会密集的动作,在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但是大概的逻辑是:
第一,锁死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
第二,缩表,吸收流动性。
第三,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要还人民币给央行,必须套现在海外的资产,换回人民币给央行。
所以我们才看到,央行在缩表的同时,外汇储备目前仍然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浮动。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稳定在6.9附近。
而事实上,美国股市正在出现巨大的头部,同时加拿大房地产次贷危机在深度发酵。
新闻链接:加拿大“次贷风暴”持续发酵你是否会想起10年前的美国?
(5)美国市场的反应。
如同RMRB,华尔街时报的很多消息,也可以反着解读。
5月8日,WSJ提到VIX指数创下了历史新低,表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异常高涨。


国内的对应报道:华尔街恐惧指数跌至20年低点 _财经_腾讯网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一个神秘的买家,“50Cent”花上亿美元开始购买VIX为标底的金融产品,与市场的积极情绪对赌。
下面是CNBC报道:
A mysterious traderknown as '50 Cent' is betting millions on a volatility spike — butwhy?
有意思的是,“50Cent”,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
不管VIX是否真的会暴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了美国市场对于当前股票市场不确定情况的忧虑。
第四,以正和以奇胜,中国对对象国在羊毛还未开剪就已经提出了恢复计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