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国数一数二的新型王牌 印方还有信心放大话?

2016-10-15 12:55:47   

近日有印度学者在接受中国媒体的专访时称,印度对于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非常了解,尤其是陆军和空军,并且这位印度学者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由于印度近些年也获得了大批的先进武器,比如苏-30MKI战斗机、"布拉莫斯"巡航导弹、T-90坦克等诸多先进武器,印方有信心再度遭遇解放军时获得胜利。我们先不评论印度专家是如何做出类似的结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现在应该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好下一次打赢的准备呢?

新一代的王牌力量-合成营 中美共同的选择 未来陆战的关键

长期以来,中国陆军的发展都是重中之重,可由于进入新世纪后的以美军主导的"新军事变革"理念的引领下,海军、空军的地位在历次战场上得以高度凸显,而陆军却面临裹足不前的尴尬境地,甚至连美国自己的陆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未来空天第一的大格局下,陆军应该如何发展呢?从现在情况来看,俄罗斯陆军正在恢复传统大陆军模式,这一点从装甲集团军恢复建设和T-14坦克的批量采购可以看的出来,而中美选择了高技术兵器的“合成营”发展模式,从目前中国已经公布的合成营称为来说,包括:摩托化合成营、轻型机械化合成营、重装合成营等等说法。作为陆军作战单元指挥的基本模块,合成营概念已经开始在中国陆军中逐渐铺开,虽然这一思路是跟美军的建设思想差不多,不过由于中美陆军面临的作战态势完全不同,因此合成营的建设更突显了中国陆军革命性作战理念的实际承载。

所谓“合成营”首先是打破了陆军传统步兵营的编制概念,引入多功能、模组化的概念,混合编入特种兵、武装直升机模组、重装坦克模组,以最重型的重装合成营来说,基础是原来的96式或者99式坦克营编制为基础,现在混合加入了86,03式履带式步兵战车模组和08式轮式步战车模组,09式自行火炮模组,还有双35毫米自行高炮模组,如果面临破障等攻坚要求,还会编入重装工兵模组,配合辅助的还有特种兵模组,侦察模组等等。而且这些模组之间已经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的联通趋势。

如此混合组建的目标,就是合成后的新营的战斗力获得成倍提升,最主要是把各个优势模组融合在一起,起到“1+1>2”的目标。例如,以前是侦察兵利用侦察车辆或者器材、无人机等率先发现目标,报告指挥部后安排火力协调或者步兵突击围剿,这显然大大延误了时间。而现在的新合成营作战模式下,自己的侦察兵配属的侦察车辆还有无人机方舱跟后方指挥单元融为一体,发现目标后甚至可以越过指挥,由侦察兵模组的指挥员直接联系炮兵模组指挥员对目标实施火力覆盖,如果发现目标有逃窜的迹象,直接发送目标路径给武装直升机模组,请求武直凌空打击和支援。

这其实对合成的技术要求提出饿了相当高的要求,侦察模组的侦察能力至少要能够发现0到5千米,半径150千米内的各种空中、地面、甚至是电子讯号等目标。配属的空中指挥侦察装备,也得以加强,至少一个合成营配属3到5架各型侦察机,能够覆盖150千米半径内3到5个小时的滞空侦察时间。甚至给连、排长都要配属专门的小型无人机,例如手抛式无人机或者是迷你垂直起降直升机,保持对半径50千米内的目标的侦测能力。

中国大规模列装“北斗”系统 极大提升作战实力

未来让合成营发挥实际战斗力,并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所有合成营的作战单元都配属了北斗卫星模组,所谓的“北斗卫星模组”并不是单纯的导航平台,而是依托“北斗“地理信息报文联通性能,随时掌握战场区域态势的新型系统,可以实时接收来自卫星侦察网络对战场的侦察情报。甚至北斗终端要下发到班长一级,最终这些单元都要通过北斗平台的汇总到一张战场态势图上,就有点类似于大家现在玩游戏时候的小地图上的态势进展。可以说有了北斗系统,中国合成营的作战实力获得了堪称飞跃式的提升。

不过“北斗”卫星的数据报文毕竟有限,每次只有140个字符可用,信息量太少。因此传统的短波调频电台仍然会大量使用,超短波电台也会继续在部队中使用。不过这些电台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报文发送模式,集成声音数据的联合编码收发,自动组网等特性,通讯距离普遍在30到5-千米。在更远的距离上,还可以使用通讯基站模式,利用无人机和专门的数据中继台,实现50千米以上的数据通讯,根据现有数据资料来看,大约能够满足500个单元终端的数据通讯量。

这样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中国合成营的实际作战能力,正面作战宽度在15到30千米,纵深在30到50千米,这个实际上也说明了合成营的作战能力。不过这也不是合成营的实际能力,由于直升机模组和特种兵侦察兵模组的应用,赋予了合成营更远的纵深突击距离,最远覆盖纵深可达200公里左右,尽管中国现在才算刚刚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大规模的联合演练,通过媒体的超密集报道也可以看出,中国陆军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代转型的态势。未来中国陆军可能会获得更远的突击能力,更强大的火力支援,未来战场上,中国陆军仍然会是一只数一数二的新型王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