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编队演练关键设备,就是海狼也要退避三舍!

2020-04-17 11:34:23   

早在小动物这种满排还不到1500吨的轻护的首舰出现,网上出现各种质疑的时候,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在当时提出:小动物未来的两大重点用途,第一是看家护院;第二就是反潜。因此小动物必然具备猎犬一样的灵敏嗅觉和集群作战的特点。而后来十几年的事实发展,完全证实了当初狼山的预测。目前已经下水的小动物被认为已经超过了70艘之多,而已经服役的也已经接近50艘;如果加上出口的变形舰,未来几年大有可能过百艘。已经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而又极其好用的一种主力轻型护卫舰。目前的70多艘小动物,一大半都是反潜型号。根据最近公共的报道,宣布小动物双舰编队,进行了“拖带收放训练”。而内行一看便知,这种所谓的拖带训练,并不是两舰相互用钢丝绳你拖我、我拖你;实际上是进行了拖曳声呐的编队探测和收放演练。
声呐是水下作战的必备武器,其作用就像大气层内作战的雷达一样重要。雷达波在水中传递会很快变成热量散发,因此在空气中堪称火眼金睛的雷达在水中却寸步难行,必须依靠声呐。声呐依靠的是声波或者超声波。这些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好几倍,因此可以通过发射和回收声波进行探测。声呐根据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根据安装在舰船或者潜艇上的位置不同,又可以分为船头主被动声呐,船侧被动声呐,拖曳主被动声呐和反潜飞机上投掷的浮标声呐等等。舰船和潜艇释放的拖曳声呐,是其中能力非常突出的一种。首先拖曳声呐可以通过很长的缆绳释放或者本身就做的非常长。这样可以摆脱水面舰船和潜艇自身发出的机械或水声噪音的干扰。对水下的动静,“听”地更清楚。
其次,拖曳声呐还可以大范围变换深度,从几米深的水下可一直延伸到数千米的深海。能够自然避开海面以下300米左右的“温度跃变层”,探测到躲在跃变层以下的物体;而船头声呐和船壳声呐即使功率很大,也很难穿透跃变层。有些拖曳声呐由于本身很长,可以发射频率很低、波长很大的探测声波。而水下声波的物理特点是频率越低探测的越远。因此拖曳声呐的探测范围要比船体声呐远数倍。拖曳声呐最早是作为对海底石油进行物探使用,因为发现有很大的优点可以用来探测水下的潜艇,因此后来也大量的被装备到水面的反潜舰艇和进行反潜作战的潜艇上。拖曳声呐根据声呐基阵的分布不同,又可以分为拖曳式拖体声呐和拖曳式线列阵声呐两种。前一种的声呐基阵体,主要集中在拖线尾部,一个像鱼雷一样的拖体中。通过钢缆与母船连接收放,中间有铜线或者光缆传递信号。就像用长线后面拖着一条大鱼。比如在搜索MH370行动中出名的“蓝鳍金枪鱼”,就是典型的拖曳拖体式声呐。一般适应水面舰艇装备。


而线列阵声呐本身并没有后面拖着的那条“大鱼”;它释放的几公里长的“钓鱼线”,就是一条长长的声呐阵。其实就是把声呐发射单元像大量“鱼浮子”一样串联在后面的拖线上,中间也有钢缆和光缆传递拉力和信号。因为这种声呐阻力小而且比较隐蔽,多用在潜艇上。拖曳声呐释放后,一次性就可以探测宽度在数公里,长度在十几到几十公里的海底,如果小动物编队进行网络中心战式的“犁海”,包括海狼在内的任何水下敌对物体都无可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