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中国掌握技术,俄罗斯焊死苏35发动机?很多人差点就信了

2019-12-02 08:55:02   


图为苏35战机
早前,有媒体声称,为了防止中国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出现在俄罗斯军贸订单上的苏35在发动机被焊死后普京才同意将该机型向中国出口,由于新闻煞有介事地引用了所谓“俄罗斯军事专家”的说法,很多人差点就信了:难道俄罗斯真的焊死了售华苏35的发动机?其实大多数航空爱好者都知道真相,这纯属是无稽之谈,并且很快这批苏35便在新用户的手中形成了战斗力,打了很多人的脸。
不过,像这样的谣言之所以会有受众,在某种意义上也侧面证明了俄罗斯航空工业界及其产品性能优异而又略带神秘色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像本次成为话题的苏35战机及其所采用的117S发动机,其实不过是俄国航空发展史这条璀璨星河的其中两颗明星罢了。

图为沙俄航空工业早期产品
早在距离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并实现首飞还有不少时日的十九世纪末期,沙俄的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通过理论研究及简单实验来探索空气动力学的奥妙了,该国航空先驱茹科夫斯基还在1890年前后发表了两本至今在人类航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论鸟的滑翔飞行》和《论飞机最佳倾角》,而在实干方面俄罗斯人也毫不逊色于美国同行:1913年,俄罗斯传奇航空设计师西科斯基还亲手驾驶自己设计的S-6B“俄罗斯勇士号”飞机实现了首飞,而这架四发大型飞机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世人对其无不啧啧赞叹。

图为前苏联研制的雅克-9战斗机在进行空战
而到了前苏联时期,该国航空工业在二战的鞭策及刺激下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飞快成长,一度拥有多达10个飞机设计局,其中的一些名字及其产品至今仍是耳熟能详:苏霍伊,米高扬-格列维奇,图波列夫,随后在冷战的催生下,这些设计单位各司其职,并与航发、飞控等配套单位通力合作,相继拿出了最大飞行马赫数超过3的高速截击机米格-25、气动设计登峰造极的三代战斗机苏-27、至今仍令西方世界胆寒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图-160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也奠定了苏俄航空工业至今稳坐世界前茅的根基。

图为俄罗斯研制的苏-57战斗机
至今,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航空人尽管曾经历挫折与风雨,但依然在稳步向前迈进,苏-35、苏-57、米格-35等一系列“后起之秀”如后浪推前浪般不断涌现,而其AL-31F、D-30KP2等先进航空发动机在外销后更是擎起着不止一个大国的钢铁之翼,为威龙巡天、鲲鹏展翅助力。
当然了,正所谓树大招风,俄罗斯航空工业没少遭到羡慕妒忌者或竞争对手的恶意挑刺诋毁乃至无理抹黑,甚至如这回传出“焊死苏35发动机”低级谣言的媒体这般试图挑拨离间,但是,公道自在人心,稍具航空常识的军迷对这种无聊论调除了嗤之以鼻之外,根本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