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的幕后功臣,“天链”卫星三主一辅模式打破美国垄断

2017-02-02 12:58:46   


近期,俄罗斯《NEWSLADN》杂志评选了中国航天在2016年的大事件,认为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就斐然,“天宫二号”在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航天员能实时跟地面保持通联,甚至可以看视频新闻,强调这成就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功臣”,“天链一号”中继卫星。



2016年11月,“天链一号”04星成功发射升空,使得中国事实上具备了“三主一辅”的标准全球覆盖工作网模式,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局面。此前连国际空间站都需要依靠美国的TDRS中继卫星系统来确保全球通联能力。而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个实现中低轨道卫星全球覆盖通联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卫星的服务区已经拓展到全球,实现无盲区,无死角,随时都可以回传数据。




中继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主要任务就是为在轨卫星和地面提供实时、稳定的天地通信链路。以300千米轨道上的卫星通信为例,要想确保在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轨道范围内,实时与地面保持联系,那么至少需要建设100个地面站。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地面站的建设投入较大,周期较长。如果用测控船来代替地面站,也难以达到100艘测控船的规模。所以,需要中继卫星来完成通信中继任务。




中国“天链一号”卫星系统可在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工作,目前3颗“天链一号”卫星01、02和03星已经在轨。正因为有了“天链”系列卫星,才有了后来的“太空授课”以及“天宫二号”的“高清直播”式展示。 “天链一号”通信中继卫星的设计寿命为6年,2008年发射,到2016年仍然状态良好,属于超期服役。新近发射的“天链一号”04星进行了一些新的改进,增加了燃料储备,可以在多个轨道上工作。由于“3+1”的工作模式是确保全球覆盖的基础,所以中国拥有了相当高质量的在轨数据中继能力。




“天链一号”04星是第二代平台,通联能力更强。未来发射的“天链”卫星也都是第二代平台。目前中国的航天地面站可以快速下载过去24小时内的卫星图像,依靠“天链一号”卫星,一张卫星图的数据量动辄达到数十G,对中继卫星的要求非常高。未来中国要实现视频卫星的实时传输,也需要依靠“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能够实时收看航母编队活动的视频,无论航母此时位于全球哪片海域,无论该航母舰队是解放军还是美国海军的,那时人们不应忘记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天链卫星”,因为,那时的美国海军航母,真的就是无处藏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