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恢复对伊朗全面制裁,特朗普禁令会吓住哪些国家?
2018-11-05 12:46:41
美国国务卿彭佩奥在11月1日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本月5日起,将重启针对伊朗的制裁,涉及能源、造船、航运和银行等领域。这是美国今年5月宣布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后重启的第二批对伊制裁——此前的8月,美国已经重启了针对伊朗金融、金属、矿产、汽车等一系列非能源领域的制裁。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同一吹风会上表示,美国财政部将在5日对700多名伊朗个人和实体发起制裁,其中包括数百个因伊核协议而被取消的制裁对象以及300多个新增加的对象。美方同时宣称,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平台必须停止为被制裁的伊朗金融机构提供平台服务,否则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制裁。
当然,美国暂时还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后门”——美国国务卿彭佩奥表示,将暂时允许8个国家或地区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因为它们“目前已经大幅降低了自伊朗原油的进口量”,美国将给予它们更多时间达到“零进口”。有意味儿的是,彭佩奥并未公布豁免名单,但已经明确表示欧盟不在其中。
随着美国政府的这一实锤落地,相信很多国家的感觉都是相当崩溃的。尽管,从当前美伊关系的现状及特朗普对伊朗的态度来看,美国制裁的落地早就是被认为是大概率事件,然而,国际社会仍然希望美国能够“刀下留人”,给伊核协议多留下一丝生机,让相关国家的利益少受一些损失,让美伊关系保留一点儿转圜的余地。
不过,现在看来,国际社会此前的呼吁和努力算是白费了——特朗普政府显然已经铁了心要对针对伊朗的强硬政策进行到底,特朗普“这头失控的公牛”似乎已经没有谁能阻拦得住!
对此,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恐怕最是“出离的愤怒”。此前,欧盟方面已经多次公开表示要继续执行伊核协议,为此还向伊朗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加强经济关系以减少伊朗因美国制裁导致损失的承诺——而美国此次直接点名欧盟不在豁免的名单中,无异让欧盟进退两难。这意味着,如果欧盟不响应美国的对伊制裁,自己将会面临来自美国的“次级制裁”,而倘若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欧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利益损失,还可能眼睁睁看着它竭力想要维护的伊核协议走向彻底破裂。
此外,其他一些国家之前也基于自身利益,表达了反对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不会遵从美国要求的态度。问题是,如果不在美国的豁免名单之中,有几个国家会冒着与美国翻脸的风险,继续与伊朗开展合作呢?这就要看各国利益衡量的结果了。
很大程度上来说,现在的特朗普已经尝到了一硬到底的甜头了。此前,在特朗普强势要求多国进行重新贸易谈判时,墨西哥、加拿大、韩国等已经先后屈服于了美国的压力,基本满足了特朗普重新谈判的要求——并且在美加、美墨贸易协定中增加了“毒丸”条款,这也更加坚定了特朗普对于美国无所不能的信心,他不仅要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所有国家身上,而且还坚信别国都会在美国面前低头。
面对伊朗这个美国眼中的“刺儿头”国家,特朗普似乎有着更加“宏伟”的抱负。在他看来,这是一件美国历届总统都搞不定的事情,而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伊核协议根本就是个“垃圾”,是对伊朗的让步和妥协,让伊朗获利太多。因此,作为有着“让美国再伟大雄心”的现任总统,必须推倒重来,他要证明自己比前任们都高明。
客观地说,伊核协议的达成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是国际社会多年努力的结晶,也是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一个重要成果。然而,在特朗普看来,各方都满意就是他最大的不满意,因为这意味着照顾了他国的利益,而不是单独满足美国的利益和要求,这显然不行。
最大的麻烦在于,特朗普撕毁了伊核协议要求重新谈判,他的底线和要价到底有多高?谁都心里没谱儿。是像对半岛北部要求的那样,要求伊朗以“完全、彻底、不可逆、可验证”的方式全面废掉伊朗的核设施,还是像当年对伊拉克那样,顺带销毁伊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是其他,谁也摸不准。
但从伊朗方面来看,无论特朗普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意味着对其他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损害,都是无法答应和不可接受的——因此,伊朗已经强硬表示不会和美国重新谈判,并威胁美国如果全面重启制裁,就恢复自身发展核能力——身处中东这个巨大的安全漩涡,伊朗显然不会自废武功。
美国的制裁落地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伊朗必将做出自己的反应,中东又一轮博弈和碰撞的较量已经开始,到底如何落幕?这恐怕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