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松:印度漫谈

2018-03-11 12:45:43   

今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对印度进行访问。这是继2016年前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印度后的又一次印法高层交往。记得上一次奥朗德在印度拿走了价值八十八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大单,并获得了印度总理对于巴黎气候协定的郑重承诺。【其实这个承诺再郑重也是扯淡,印度自身的碳排放基本上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而印度不遵守国际协约也是出了名的顽固。基本上就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西方世界对这个顶着民主国家头号的东方大奴仆只是慈爱的笑笑,并不会对它有太多的谴责。】而本次马克龙对于自己的印度之行也是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奥朗德那样在印度捞一把。


这几年印度突然被重视起来,嗯,我说的突然,不是说之前西方世界对印度就不怎么关注,而是说之前因为印度的军事装备大多从俄罗斯进口,且它在研发核武器上和西方世界所倡导的理念也是格格不入。所以,西方世界更愿意把印度单纯的看作是一个贫穷而美丽,骄傲而温顺的民主国家。至于经济合作之类的,那也就是巴拉巴拉巴拉了。。。。。所谓相逢一笑卖武器,四海之内谈美女。。。。。


但是这几年,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者是莫迪政府开始重视经济改革,高傲的印度头颅也开始对于金光灿灿的美刀欧元俯首低眉。当然之前印度也不是没有渴望过这些金灿灿的阿堵物,只是西方世界不怎么搭理他罢了。为什么在莫迪当政的时候西方世界突然换了一副嘴脸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崛起。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把自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也把这个世界新的经济发展引擎给挪移到了亚洲。这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可不管怎么颠覆,也否定不了这个事实。于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态度从以前的封锁和遏制,变成了遏制与合作这一充满矛盾的政策。


遏制是难免的,谁也不想自己曾经拥有的富裕和辉煌被别人拿去,只要有可能,遏制就会随时来到。这种遏制,虽然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强盛而一点点减少,但却难以根除,至今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武器禁运和市场经济地位乃至一些贸易上的往来都还是处于关闭和歧视状态。不像针对印度,武器上只要他想买,西方世界就敢卖,毫无顾忌。在经济合作方面,更是予取予求。


合作也是必然的,毕竟,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出来的。如果没有西方的故意刁难,按照中国政府的政策,中国人民的勤劳,世界第一恐怕早就拿到手了。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敢于忽视。今天你不选择合作,明天你就有可能会被遗忘。


是的,绝对不可被遗忘。就在西方世界忙忙碌碌的努力着想要不被遗忘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他们自己还遗忘了一个重要的宝石,一颗英女皇桂冠上最璀璨的宝石---印度。是啊,此刻他们才发现印度真是一个好东西。既可以拿起来用作遏制中国的武器,也可以在和中国合作之余和印度也合作一把。


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都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比肩而立。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那么印度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同样的人口众多,同样的幅员辽阔,同样的具备基础建设大飞跃的潜质,嗯,中国已经在飞,印度还在扑棱着翅膀。在飞的中国或许因为高翔九天而不可攀附,正在扑棱着翅膀的印度那是一定可以骑上去的。何况,印度和西方还具有同样的体制性质,“民主”的国家我最爱。


其实西方想在印度有所作为,恐怕最终倒霉就倒霉在这个和他们一样的体制上了。就是因为印度穿着和西方一样的衣服,由此得到了西方世界的偏爱。从而对它怎么看怎么爱,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最终娇宠出一个不成才的国度。印度没有西方靠着殖民掠夺时的财富积累,印度没有西方靠着工业文明和两次大战时科技工业的积累,印度没有用鲜血换取自由自主的独立精神,印度还没有因为各种封锁而奋发图强的创新魄力。因为这一切他们都可以通过物质交换和货币来获取。更为悲催的是,因为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至今,印度还存在着大量贱民构成的暗黑世界。这一切,与其说是印度自己不争气,倒不如说都是西方世界纵容和娇惯而来的。


在修建高速公路或建筑高楼大厦的时候,设计师最怕碰到的就是软基地质。这样的地质结构将会使得后期的工程难度大为增加且难以保证质量,一般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碰到软基地质都得歇菜。中国和印度的区别也就在于此。中国是建立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至上,地质结构刚刚的,而新中国更是经过了反封建,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一系列的夯实工程。建国后,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各种封锁打压,围堵歧视,把中国这块地基再一次夯实捶紧。所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各类伟大工程,都有着其不可动摇的基础支撑。但在印度这块软基地质上,西方世界和印度本身想要创造出同样的辉煌,只怕很难,即便真有那么一天,弄出一个这样的国度,陡然间的崩塌也可想而知。


所以,西方世界这几年忽然重视起印度来,并不指望在印度复制出一个中国的模版。而仅仅是利用印度和中国看似相似的基本条件,还有就是把印度这样一个咋咋呼呼的大家伙放在中国身边闹心,也是西方乐于看到的。


于是我们看到,英国的特雷莎梅一接任首相就去了印度,然后奥朗德也跟着去了,今年,西方不仅把莫迪安排成达沃斯论坛的主宾,加拿大的特鲁多,法国的马克龙都纷至沓来跑到印度给莫迪捧场。更为出奇的是特鲁多去印度的时候,居然被莫迪晒了冷板凳。可见印度这块软土地有着怎样一颗高傲的心。


特朗普上次访问亚洲虽然绕开了印度,但他的女儿伊万卡和儿子小特朗普却前后脚的跑到印度,由此我又有了一个猜想,特朗普执掌白宫,最大的目的是帮着以色列加固后美国时代最后的堡垒,也就是尽可能的为以色列创造条件,好让以色列在美国衰弱之后可以有自保的能力。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家族打造一个囊括世界的资本集团。说白了,就是为了特朗普家族的发财。所以,伊万卡和小特朗普都会利用特朗普担任总统这个窗口期,大力搞好和世界各国的关系。为自己家族的千秋万代打基础。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特朗普大厦是特朗普家的大厦。


印度此时应该是志满意得的,毕竟,好多年了,自己没有这么风光过,有了机会就跳舞,这是对印度当下政治的最好概括。的确,他跳了起来,对着马尔代夫跳了一段热烈的舞蹈,结果,被人一闷棍揍趴下。然后他就知道,跳舞可以,但别踩了别人的脚,尤其是隔壁那位大邻居的脚。【这里小小得意下,当初马尔代夫才出事的时候,我就判定中国一定会用海军保证马国的稳定。现在结果出来了,中国海军的确用棒子敲了一下印度乱伸的脚,详见拙作,《酒馆闲话---印度的特种兵进入马尔代夫?》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YwNzI4OQ==&mid=2650531595&idx=1&sn=9fedfca86ac5da192bb9f1b11bc5adde&chksm=83dcfaddb4ab73cb333ce113c91587479042b579a324f11713ec16c6c87a79fbe804c826feea#rd





再有就是当下的中印边境,已经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当然这一谈判一定是艰难而漫长的。这也是我当初在洞朗事件时提出的看法,那就是中印这两个上合组织国家,边境问题必然要做一个了断。多与寡,胜与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度应该切实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可以跳舞,但别乱跳。


于是,就在西方世界对印度递过一支玫瑰花的同时,印度也向中国送来了一根橄榄枝,对于老喇嘛的活动进行了限制,这是印度政府很少见的动作。


我觉得这倒不是因为莫迪发现了自己脚下地基的松软,而是因为他也向尽快的在这块松软的地基上构建高楼大厦。他的西方朋友们显然对于这样的设计施工没有太多的经验,那些人的经验来自于掠夺和屠杀,老老实实的干活是他们所不屑的,也是毫无经验的。印度真的想要获得成功,最终还是要和中国沟通交流,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