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分析:蔡推宋赴APEC 一石三鸟
2016-10-17 10:20:13
日前,台“总统府”宣布由宋楚瑜担任“中华台北经济体领袖代表”出席下个月20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APEC经济体领袖峰会,宋楚瑜本人也亲自召开发布会向中外媒体说明接受一职原委。尽管宋楚瑜出使APEC的消息,早在一个月前就在岛内政坛传出,然而由于近期两岸关系僵局未解、对抗升高,此事仍然引发两岸舆论高度关注。
对此,大陆方面重申“谅解备忘录”相关规定外,并无其它官方表态,似乎仍在观察事态发展;台当局各部门与民进党公职要角则力挺宋楚瑜,自认为此行已成定局,并辩称“备忘录”并不涉及台出席APEC峰会的人选问题。蓝营上下深陷于“党产听证会”与“一中各表争论”的内外交困中,无暇在APEC一事上集中火力;深绿独派则是忍气吞声,只能靠“力抗中国”论与“维持现状就是台独”的诠释来自我安慰。
宋楚瑜到底能不能出现在APEC峰会的会场上?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当前复杂多变的岛内政局、两岸关系与国际环境的背景下,蔡当局做出这一决定的动机开始观察。总的来说,宋楚瑜获台当局延请并单方面宣布出席APEC,体现了蔡英文三个方面的政治动机。
第一,邀请宋楚瑜赴APEC,系蔡英文为自己“维持现状”政策进行合理化的考虑。“维持现状”政策说给谁听?首先是美国,其次是岛内民众,她并不在乎让大陆方面认同理解。所以,520后纵使大陆官方、学者反覆强调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蔡当局依然我行我素。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维持现状”逐渐被看破手脚,数名美方涉台学者开始向台方施压,岛内民意对蔡两岸政策的不满意度屡创新高,“独派”也气得跳脚。因此,9月底以来,蔡英文开始了一连串的紧急公关:先是在928党庆日用“力抗中国”给“独派”吃定心丸,又是通过外媒长篇专访与演讲抛出“四不”观点,当然,宣布宋楚瑜代表台湾出席APEC,自然第二,蔡当局制造APEC议题,是其试图将新一轮国共互动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边缘化的策略。众所周知,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为国共关系提出了新机遇与新课题。9月中旬的八县市登陆团,不仅丰富了国共互动的新形式,也冲击了蔡当局两岸政策的正当性。可以预见,10月底、11月初,新一轮国共高层互动或为处于停滞中的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民进党当局恐重蹈陈水扁执政后期覆辙。
为了避免被边缘化,蔡当局主动出招,从10月初宣布宋楚瑜出使APEC,到11月底APEC峰会举行,随着会议的临近,两岸必将围绕这一安排展开多次较量。所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对蔡当局而言,悲情牌、民意牌、现状牌、国际牌、分化牌……蔡当局很可能自以为,光是借助制造与炒作APEC话题,就能够抢了即将举行的国共新互动的风头,再把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的责任转嫁给大陆,获得岛内舆论的制高点。
第三,围绕宋楚瑜出席APEC的两岸较量,体现出蔡英文进一步让两岸问题国际化的决心。把两岸问题国际化,是历届台当局的惯用伎俩,蔡520讲话中将两岸关系置于“区域议题”中表述,更加凸显了这一决心。按图索骥,执政后,无论是南海主张、推新南向,还是ICAO争取与会,无一不体现出这一策略。
借助此次秘鲁APEC台方人选风波,蔡当局堂而皇之地把两岸博弈强行拉进了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中。先是抢先单方面宣布代表人选,再是透露秘鲁特使已来台沟通,如果不是自我炒作,那么很难不让人相信背后另有高人指点,进而逼迫北京动用外交手段处理这一问题。蔡英文的“国际化”与其前任不同,马英九选择的是“平衡术”,在中美关系天平的支点上跳舞,而蔡英文用的是“杠杆原理”,通过疏远大陆、拉近美国及其盟友距离,把台湾摆在天平的另一端。
由此可见,派出看似“超越蓝绿”与“纵横两岸”的宋楚瑜出使APEC,蔡当局表面上是为了两岸关系的“投石问路”,实质上是为了一己之利的“一石三鸟”。
宋楚瑜APEC之旅能否成行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强推宋楚瑜赴APEC,说明蔡英文已经抛开了那份“未完成的答卷”开始主动出招,今年520以来的两岸关系从“冷和平”转向“冷对抗”,两岸互动从“冷循环”变成“死循环”已成定局。
看看今天的形势,520前大陆方面的反覆警告几乎全部应验:失去“九二共识”这个和平稳定之锚后,两岸关系这艘巨轮驶向了暗流涌动、暗礁密布、暗无天日的未知海域,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是蔡当局为其两岸政策背书的一环。
对此,大陆方面重申“谅解备忘录”相关规定外,并无其它官方表态,似乎仍在观察事态发展;台当局各部门与民进党公职要角则力挺宋楚瑜,自认为此行已成定局,并辩称“备忘录”并不涉及台出席APEC峰会的人选问题。蓝营上下深陷于“党产听证会”与“一中各表争论”的内外交困中,无暇在APEC一事上集中火力;深绿独派则是忍气吞声,只能靠“力抗中国”论与“维持现状就是台独”的诠释来自我安慰。
宋楚瑜到底能不能出现在APEC峰会的会场上?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当前复杂多变的岛内政局、两岸关系与国际环境的背景下,蔡当局做出这一决定的动机开始观察。总的来说,宋楚瑜获台当局延请并单方面宣布出席APEC,体现了蔡英文三个方面的政治动机。
第一,邀请宋楚瑜赴APEC,系蔡英文为自己“维持现状”政策进行合理化的考虑。“维持现状”政策说给谁听?首先是美国,其次是岛内民众,她并不在乎让大陆方面认同理解。所以,520后纵使大陆官方、学者反覆强调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蔡当局依然我行我素。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维持现状”逐渐被看破手脚,数名美方涉台学者开始向台方施压,岛内民意对蔡两岸政策的不满意度屡创新高,“独派”也气得跳脚。因此,9月底以来,蔡英文开始了一连串的紧急公关:先是在928党庆日用“力抗中国”给“独派”吃定心丸,又是通过外媒长篇专访与演讲抛出“四不”观点,当然,宣布宋楚瑜代表台湾出席APEC,自然第二,蔡当局制造APEC议题,是其试图将新一轮国共互动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边缘化的策略。众所周知,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为国共关系提出了新机遇与新课题。9月中旬的八县市登陆团,不仅丰富了国共互动的新形式,也冲击了蔡当局两岸政策的正当性。可以预见,10月底、11月初,新一轮国共高层互动或为处于停滞中的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民进党当局恐重蹈陈水扁执政后期覆辙。
为了避免被边缘化,蔡当局主动出招,从10月初宣布宋楚瑜出使APEC,到11月底APEC峰会举行,随着会议的临近,两岸必将围绕这一安排展开多次较量。所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对蔡当局而言,悲情牌、民意牌、现状牌、国际牌、分化牌……蔡当局很可能自以为,光是借助制造与炒作APEC话题,就能够抢了即将举行的国共新互动的风头,再把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的责任转嫁给大陆,获得岛内舆论的制高点。
第三,围绕宋楚瑜出席APEC的两岸较量,体现出蔡英文进一步让两岸问题国际化的决心。把两岸问题国际化,是历届台当局的惯用伎俩,蔡520讲话中将两岸关系置于“区域议题”中表述,更加凸显了这一决心。按图索骥,执政后,无论是南海主张、推新南向,还是ICAO争取与会,无一不体现出这一策略。
借助此次秘鲁APEC台方人选风波,蔡当局堂而皇之地把两岸博弈强行拉进了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中。先是抢先单方面宣布代表人选,再是透露秘鲁特使已来台沟通,如果不是自我炒作,那么很难不让人相信背后另有高人指点,进而逼迫北京动用外交手段处理这一问题。蔡英文的“国际化”与其前任不同,马英九选择的是“平衡术”,在中美关系天平的支点上跳舞,而蔡英文用的是“杠杆原理”,通过疏远大陆、拉近美国及其盟友距离,把台湾摆在天平的另一端。
由此可见,派出看似“超越蓝绿”与“纵横两岸”的宋楚瑜出使APEC,蔡当局表面上是为了两岸关系的“投石问路”,实质上是为了一己之利的“一石三鸟”。
宋楚瑜APEC之旅能否成行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强推宋楚瑜赴APEC,说明蔡英文已经抛开了那份“未完成的答卷”开始主动出招,今年520以来的两岸关系从“冷和平”转向“冷对抗”,两岸互动从“冷循环”变成“死循环”已成定局。
看看今天的形势,520前大陆方面的反覆警告几乎全部应验:失去“九二共识”这个和平稳定之锚后,两岸关系这艘巨轮驶向了暗流涌动、暗礁密布、暗无天日的未知海域,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是蔡当局为其两岸政策背书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