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里:C919是中国民航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2017-11-28 16:39:34
C919首架原型机本计划于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使用,其后两次延期。我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发表在草根网,觉得首飞时间定得过于仓猝。航空工业是实业,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才能使飞机腾空而起、安然降落,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什么是脚踏实地?无非就是实事求是、排除干扰,严格按科学要求的标准去落实。
C919的进步要感谢走在它前面的小个子,也就是支线飞机ARJ21。没有ARJ21在前面趟地雷,C919不可能走得如此顺利。万事开头难,没有一个经历各类成功和失败的班子,是不可能最终造出有商业价值的民航机,而ARJ21就是造就C919班底的一场实战。
C919是中国民航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要获得与空客、波音竞争的市场地位,还得加倍努力。空客与波音不会就此认同商飞,一定会多方限制和打击商飞,阻碍中国把飞机卖出国门。他们的行为几乎是可以全盘预料的——
第一,他们会从技术上着手,做到始终领先一截,让你望尘而莫及;第二,他们会让政府出面,声称因为政府补贴产生了不公平竞争,所以你的飞机要加重税;第三,从客户着手,谁买中国的飞机会有惩罚,使人望而却步,或者用价格战将你打垮。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报道,中美之间新的《适航实施程序》于2017年10月17日正式生效,这份全新的文件为美国联邦航空局和中国民航局定义了可以进口到两国的民航产品和零部件的范围以及进口流程。中国民航局表示,这次的协议实现了两国民用航空产品的全面对等互认。许多人对此非常乐观,认为将有助于包括C919在内的国产高科技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本人以为,国际市场是可能的,美国和欧洲市场一时半会就别指望了,否则会大大失望的。
回头看历史,当年美国的两家客机商波音和麦道,就和政府联手打压欧洲的民航工业。商场上历来是只认钱不认别的,什么盟国和朋友都没用,你要进入市场就是对手。英国、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飞机就被压得死死的,不让飞入美国,理由是噪音太大。不飞美国,越洋飞机就是废物。后来空客惨淡经营几十年,多国政府也补贴了几十年,才有了今天二分天下的局面。而此局势一旦定了,空客和波音就开始联手打压加拿大的庞巴迪亚和巴西航空工业,不容许他们进入主线飞机的行列,明确表示要他们断了那个念头。
庞巴迪亚显然比巴西更有魄力,居然不顾威胁去弄了一个C系列。当时我觉得庞巴迪亚C系列和中国商飞的C系列就像是一对兄弟,都是要打入商用飞机市场去分一杯羹。庞巴迪亚造支线飞机多年,技术积累要比商飞厚实得多,而且有加拿大政府的全力支持,应该更容易成功。然而,10月16日,一条并购消息震惊了全球航空界——欧洲空客公司将以1美元的“白菜价”收购加拿大庞巴迪亚公司C系列飞机产品的50.1%股份,这是怎么了?
简单一句话:庞巴迪亚的C系列卖不出去。去年3月,我的一篇短文《大飞机市场的血腥竞争》,描写了波音搅黄联航购买C系列的做法:“庞巴迪至今只有加拿大航空的一个订单,联航的订单可以说是它急切需要的活命救生圈,而波音用一个73%折扣将这个救命生意夺走,大有釜底抽薪的味道,其中的血腥味是掩盖不了的。”
有人评论说庞巴迪亚情愿把C系列拱手送给空客,也不愿意卖给中国,表现了西方对中国的警惕。我不怎么同意这个观点。我以为当时商飞是有机会的,记得庞巴迪亚曾希望中国买他们的C系列,而中国方面显然没有看得足够远。我猜测当时有关部门的想法和疑虑主要有几点:我们不可能扶植加拿大的民航制造业,因为那可能是未来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民航机市场是要用来做外交的,给加拿大好处有什么意思?庞巴迪亚真的愿意转让技术吗?
其实,庞巴迪亚的技术对于中国有很大价值,“市场换技术”还是可以做的。从空客和波音买飞机是没有附带技术的,和庞巴迪亚联手造飞机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和俄罗斯合作恐怕更有价值。没有料到,庞巴迪亚最终会如此收场。
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曲折,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C919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希望国内的同仁们再接再厉!
C919的进步要感谢走在它前面的小个子,也就是支线飞机ARJ21。没有ARJ21在前面趟地雷,C919不可能走得如此顺利。万事开头难,没有一个经历各类成功和失败的班子,是不可能最终造出有商业价值的民航机,而ARJ21就是造就C919班底的一场实战。
C919是中国民航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要获得与空客、波音竞争的市场地位,还得加倍努力。空客与波音不会就此认同商飞,一定会多方限制和打击商飞,阻碍中国把飞机卖出国门。他们的行为几乎是可以全盘预料的——
第一,他们会从技术上着手,做到始终领先一截,让你望尘而莫及;第二,他们会让政府出面,声称因为政府补贴产生了不公平竞争,所以你的飞机要加重税;第三,从客户着手,谁买中国的飞机会有惩罚,使人望而却步,或者用价格战将你打垮。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报道,中美之间新的《适航实施程序》于2017年10月17日正式生效,这份全新的文件为美国联邦航空局和中国民航局定义了可以进口到两国的民航产品和零部件的范围以及进口流程。中国民航局表示,这次的协议实现了两国民用航空产品的全面对等互认。许多人对此非常乐观,认为将有助于包括C919在内的国产高科技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本人以为,国际市场是可能的,美国和欧洲市场一时半会就别指望了,否则会大大失望的。
回头看历史,当年美国的两家客机商波音和麦道,就和政府联手打压欧洲的民航工业。商场上历来是只认钱不认别的,什么盟国和朋友都没用,你要进入市场就是对手。英国、法国联合研制的协和飞机就被压得死死的,不让飞入美国,理由是噪音太大。不飞美国,越洋飞机就是废物。后来空客惨淡经营几十年,多国政府也补贴了几十年,才有了今天二分天下的局面。而此局势一旦定了,空客和波音就开始联手打压加拿大的庞巴迪亚和巴西航空工业,不容许他们进入主线飞机的行列,明确表示要他们断了那个念头。
庞巴迪亚显然比巴西更有魄力,居然不顾威胁去弄了一个C系列。当时我觉得庞巴迪亚C系列和中国商飞的C系列就像是一对兄弟,都是要打入商用飞机市场去分一杯羹。庞巴迪亚造支线飞机多年,技术积累要比商飞厚实得多,而且有加拿大政府的全力支持,应该更容易成功。然而,10月16日,一条并购消息震惊了全球航空界——欧洲空客公司将以1美元的“白菜价”收购加拿大庞巴迪亚公司C系列飞机产品的50.1%股份,这是怎么了?
简单一句话:庞巴迪亚的C系列卖不出去。去年3月,我的一篇短文《大飞机市场的血腥竞争》,描写了波音搅黄联航购买C系列的做法:“庞巴迪至今只有加拿大航空的一个订单,联航的订单可以说是它急切需要的活命救生圈,而波音用一个73%折扣将这个救命生意夺走,大有釜底抽薪的味道,其中的血腥味是掩盖不了的。”
有人评论说庞巴迪亚情愿把C系列拱手送给空客,也不愿意卖给中国,表现了西方对中国的警惕。我不怎么同意这个观点。我以为当时商飞是有机会的,记得庞巴迪亚曾希望中国买他们的C系列,而中国方面显然没有看得足够远。我猜测当时有关部门的想法和疑虑主要有几点:我们不可能扶植加拿大的民航制造业,因为那可能是未来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民航机市场是要用来做外交的,给加拿大好处有什么意思?庞巴迪亚真的愿意转让技术吗?
其实,庞巴迪亚的技术对于中国有很大价值,“市场换技术”还是可以做的。从空客和波音买飞机是没有附带技术的,和庞巴迪亚联手造飞机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和俄罗斯合作恐怕更有价值。没有料到,庞巴迪亚最终会如此收场。
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曲折,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C919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希望国内的同仁们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