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号核心舱漏气裂口果然很大,新空间站已接受教训
2020-10-21 12:58:28
已经闹了快2年的国际空间站的持续漏气问题,似乎终于找到了泄漏点。不过在过去2年,找不到泄漏点的时候,空间站的参与各国还有点心存侥幸。认为也许是一个一两毫米的小孔,和过去一样用点树脂之类堵上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当真正找到泄漏位置时,发现情况之严重完全超乎过去的想象!对空间站的参与各方等于是兜头一盆冷水,心里都拔凉拔凉的。和过去的判断一样,泄漏的位置确实在整个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段,也是属于R方管理,最早发射的星辰号服务舱。但是实际漏气的裂口已经不是一毫米两毫米,而是已经开裂扩大到了2到4厘米的口子!星辰号服务舱的整个容积不过是一辆中巴车大小,而整个国际空间站内有空气的总容积也不过300多立方米,也就像相当于普通家庭三室一厅的空间和空气总量。
而现在居然出现了一个2厘米以上的大口子,想想每天有多少空间站内的空气可以任意泄漏?更关键的问题还不在于目前的裂口有多大,而是在于目前这个裂口是不断扩大的。恰恰是在星辰号服务舱的尾部,与货运飞船频繁对接的连接舱段上出现的一片不断扩大的裂纹。明显不是人为故意破坏,和上次一样有人偷偷用手钻在舱壁上打孔;也不像是小行星或者太空垃圾撞击造成的穿孔。明显就是连续多年的对接撞击和长时间使用之后的金属疲劳造成。这就比较可怕了。因为这会造成这个漏气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不断的扩大。目前仅仅是用胶带把这个缝隙粘贴了一下。怎么看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金属疲劳对外太空的载人飞行物几乎是根本无法修好的大麻烦。即使通过舱外焊接,由于内部的破裂应力仍然存在,
一旦再进行与货运飞船的对接等强烈的碰撞和拉扯,那么破裂区域可能会迅速的扩大,就怕裂口突然变大造成星辰号核心舱的突然失压,那么整个空间站的运行都会陷入停顿之中。因为星辰号是整个国际空间站的指挥和控制中心,主电脑和主要的控制终端都在这个舱室内。运送人员的飞船和货运飞船和星辰号对接才能进入空间站内部。虽然目前有额外的接口和气闸舱可以临时承接空间站的新对接任务,但是一旦主电脑和主控中心停止运作,那么整个空间站也必须立即关闭。这是目前很难有办法替代的。星辰号核心舱落到今天这步田地。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也算是不出意料。本身星辰号既是整个500吨级的空间站发射升空的第一个大件,也是对接最频繁的主要舱段。星辰号的设计寿命应该早在2015年就应该退役更换,但是根本没得换,已经超期服役5年。全空间站上老化最严重的也是它。
而每次空间对接,就等于是一次空间撞车。星辰号核心舱承接的对接次数最多,自然也是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因此新兴大国的新一代空间站,将主要的试验舱采取离舷编队飞行的模式。就是要避免频繁的对接撞击。既排除了大部分在轨干扰,又能大幅提高整个空间站的预期寿命,等于是又摸着国际空间站这个“先驱”过了一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