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提供先进发动机技术给中国引美国抱怨:让中国不用看俄方眼色

2017-03-07 08:16:54   

上世纪70年代,中西方关系改善,令中国有机会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当时最大的引进项目就是从英国引进贝斯202发动机,也许为当时最好的喷气发动机。那时英国提供先进发动机技术给中国时,曾引得美国抱怨,好在只是说一说,随着这款发动机到货,中国国产轰7项目,得以顺利加速,后来变成今天的歼轰7。



歼轰7,可是攻击机,而不是战斗机
上世纪90年代,歼轰7正式列装,并获得“飞豹”的绰号,现为我军对地对海攻击的主力机型,为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双发串列双座攻击机,也有称为:歼击轰炸机,也是中国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型号。也正是由于它的服役,不仅解决了我军的大问题,更让中国不用看俄方眼色。正是由于歼轰七的存在,让中国在有关苏30的引进谈判中,处于一个相当有利的地位,而不是处处受制于人。
上世纪90年代时,我军急需加强对地攻击能力,却缺少合适的攻击机,轰5退役,强5不适合远程打击,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在列装歼轰7的同时,试图引进苏30战机。如果没有歼轰7的存在,那么当时苏30战机的引进就是另一个样子,俄方就有足够的底气加价,甚至提附近,只因俄方是唯一的选择,中国没讲条件的资本,相反有了歼轰7,苏30的引进就是锦上添花,自然有底气谈价格,当时苏30的单价只有3000万美元左右,仅为印度同期进口价的一半多点。


中国引进苏30可以说,相当便宜的

歼轰7为一款相当优势的攻击机,其全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空重15吨,相当大型化的战机,采用2台涡扇-9发动机,该发动机论推力确实不高,所以最大速度为1.70马赫,但是相当省油,其转场航程达到3650~4500公里,作战半径为1650公里,不比新型的歼16差什么,即便考虑到重载,也可以具备奔袭1000公里外目标的能力。载弹量也不低,拥有9个挂架,载弹量6.5吨以上,虽说较歼16差一点,但不明显,尤其是实战状态下,几乎体现不出来。



这样的挂载不弱了
以图为歼轰7的挂载方式之一,1次挂载2枚空对空格斗导弹--基本配置,位于翼尖,图中没有实挂,图上机翼下的6个挂点中,4个为重挂点,采用复合式挂架,一个挂6枚航弹,另2个挂1枚航弹,一共26枚航弹,至于机腹下的挂点,则可以加挂一个航空攻击吊舱,这样在攻击时,后坐的武器控制员,可以从容地操作实施精确打击。
该机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国产机载武器,与歼16相比,并无什么区别。包括各种精确制导炸弹,以及各种空对地导弹、反舰导弹,主要为“鹰击-8”,以及新型的“鹰击-12”,也可以加持国产空对空导弹,通常仅在翼尖挂2枚格斗导弹,充当自卫武器。

这样的航电在攻击机已经相当不错了
航电系统一直不断升级,主要采用JL-10A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雷达地图测绘与成像能力,这对于实施对海或对地攻击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前提条件。近年又换装相控阵雷达,只是具体情况不明。歼16凭借更大的空间,可以安装更多更好的航电设备,其实也仅仅是相对优势,至于其它型号根本没法比。
可惜其设计理念实为上世纪70年代,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多用途战机,谈不上什么空战能力,不适合与战斗机进行空战。而且,论起该机已服役超过20年,早已从新锐战机,变成了老款式了。

如今有关停产的问题不再只是想法,可能已经列入计划,毕竟已经拥有更好的型号:歼16--技术上已越来越成熟,也进入稳定量产阶段。
无论怎么说,歼轰7的生产工作已进入倒计时,也许在2020年前,结束其生产工作。由于现役规模在200架以上,以新型号代替它们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该机依然为我军的主力攻击机。

我军大量列装的歼轰7
歼轰7停产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并不表示该机地位下降,做为一款专业攻击机,无论对地,还是对海都是非常优势。其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如今绝大多数又是最近10年内生产的,那么该机再使用20年不成问题,至少可以使用到2035年,如果再经过大改廷寿的话,也许要用到2050年左右了,也算一款长寿型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