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复兴绝非偶然,这才是中国的最强能力,美西方永远比不了!
2024-08-05 00:33:1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偶然,中国有的别人没有!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了未来五年工作的七个“聚焦”,这七个“聚焦”之一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和国家为什么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未来五年的七个聚焦之一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研究的重要问题。
图片
要深刻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代的世界格局演进说起。
在西方开启殖民的近几百年时间里,很多国家、民族都被殖民过,甚至有些国家和民族已经灭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被美西方神秘化的所谓“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曾是美洲的主人,人口高达一亿以上,但在数百年时间里,他们被西方殖民者生生地给杀光了,数千年的文明也就此覆灭。如今,璀璨的印第安人文明已经几乎不复存在,整个美洲的人口也仅仅一百多万。
相比玛雅文明,中华文明的情况则明显不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也曾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被西方侵略者凌辱百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数更是以亿计。然而,与玛雅文明不同的是,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倒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反而最终在中华民族共同浴火奋战下实现了重生。如今的中国,不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很“荣幸”地被霸权国家美国列为了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中国正顶着西方的巨大压力走进了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为什么同样璀璨的玛雅文明在殖民者的入侵下覆灭了,中华民族在更多列强、更多坚船利炮的疯狂入侵下却反而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呢?在占豪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的力量。
相比玛雅文明的城邦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拥有大一统意识和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强大文明,我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就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就有了完善的郡县政治体制和完善的法治体系。所以,我们国家浴火重生并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绝非偶然,是我们两千多年大一统的文明意识救了中国,让近代中国在吸纳了马列主义的先进思想后浴火重生,并最终在21世纪再次成为世界强国。
图片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就明白了,我们之所以要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能够浴火重生和伟大复兴,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挽救了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千千万万个不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汇聚在一起形成改天换日的巨大能量,从根本上说,都是受伟大的中华文化感召。所以,为了中华民族最终能够实现伟大复兴,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幸福地生活,为了人类走向大同、走向更高级的文明,我们需要为此做一些事情!
文明融合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日前,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结果揭晓。本届骏马奖评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的第一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后的第一次,示范引领意义重大。在7月20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反复学习领会。
潘岳部长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图片
大家注意潘部长强调的总书记指出的两点核心内容:一是要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重要元素的特点,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二是强调了“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
关于第一个核心内容,中华民族要实现融合团结于一人,要形成中华民族的突出特性,就一定要把我们中华民族所有优秀的元素都融合在一起,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后产生化学反应,并最终屹立于人类文明之巅。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文明决不是固步自封的文明,而是一个开放、包容与融合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目标是要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要做到这一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部的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把所有的优秀文化元素都融合进来。
关于第二个核心内容,其意义更加深远和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两个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一批20世纪的中国精英在革命的过程中实践出来的真理,新中国以来我们一直做得很好。“第二个结合”则是习总书记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这绝对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国破家亡的边缘实现浴火重生,乃至今天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最核心的就是两点支撑:一个是“第一个结合”在起作用,另一个就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力量在起作用。过去,我们更强调“第一个结合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华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所以我们在“第一个结合”上做得很好,但在“第二个结合”上做的不多。然而,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也必然伟大复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做好“第二个结合”的工作,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力量与传统的文化力量之间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兼容,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部摩擦力,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乃至对中华民族未来的长治久安产生巨大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主席提出了“两个结合”,把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与我们实践了百年的“第一个结合”并列,如此我们近代发展出来的新文明就与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彻底实现了有机融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就能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这不但是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图片
潘部长讲话中这一段说得是极好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几千年前,《诗经》就融合了黄河流域及周边邦族的文学传统,《楚辞》融合了长江中下游及周边邦族的民歌传统和方言声韵。秦汉时期,列国文化交融,诸子百家会通,融农耕、草原、海洋文化于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西域绿洲文化结合而生成北朝文艺,与南方山地湖泽文化结合而生成六朝文艺。隋唐时期,南北文艺混一,唐的十部乐中就包括龟兹乐(库车)、西凉乐(河西)、疏勒乐(喀什)、高昌乐(吐鲁番)、高丽乐(东北)等十个地区的多个民族音乐,这些“胡部新声”促成了从“诗”到“词”的转变。辽宋夏金时期,虽然各政权对峙,虽然党项、契丹、女真人借鉴汉字另创文字,但汉字仍是通用文字,大家仍都共传儒学,考古发现各政权的文化共同性远远大于差异性。元明清时期,戏曲和小说不论形式还是内容,共同性更是远远大于差异性。契丹人元好问的诗,色目人萨都剌的词,满人纳兰性德的小令,都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
这一段,是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华文化包容性、融合性,这种包容性与融合性也正好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我们在新时代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就能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中华文明。
潘部长还指出,中国“文化多元一体”道路与西方“文化多元主义”道路不同。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总能使多元与一体、相互矛盾的事物辩证统一。民族文学创作应把握好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握好中华文化的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呢?就是因为,在新的时代,不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方势力,试图通过强调差异性来分化中华民族,是希望通过让我们祸起萧墙来达到分化甚至分裂我们的目的。苏联为什么解体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文化的多元性与共同意识之间没有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图片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建设文化强国,并且要在未来五年聚焦发展,这既体现了文化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推进“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性。正所谓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用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来丰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民族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潘岳部长指出,民族文学作品的第一评判标准,就看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据此,他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国际上一些人大打“民族牌”,试图分化裂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家看到了吧,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除了是立足于自身之外,就是为了对抗外部势力的不怀好意,所以潘岳部长希望大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二是希望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国社会正处在现代转型的关键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价值追求复杂多变。基于这种大环境,我们不应该只突出局部而忽视了整体。潘部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部反映藏族牧民虔诚转山朝拜的电影,说的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塑造了藏民的物质精神世界,殊不知修好朝拜路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修缮好布达拉宫与上千座寺庙的,以及修编好大藏经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盯住某一个切片呢?这个例子举得太好了,西方经常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对中国进行分化裂解,我们要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风险,并且努力构筑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创作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图片
三是希望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有力保障。在美西方的强大舆论打压下,我们民族团结故事被歪曲成“民族同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被歪曲为“资源掠夺”,民间文化传承保护被歪曲为“文化灭绝”。如果我们不奋起创造新的叙事,中华民族的故事就将被定格在这些谎言之上。我们的民族文学创作应担负起历史使命,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经验、人物汲取到创作中来,面向海内外不同人群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潘部长的这第三点,是把美西方近些年针对中华民族文化所做的很多歪曲抹黑都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要想抵抗美西方的这些歪曲与抹黑,就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掌握中华民族叙事的主导权,对冲掉美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攻击。要把这件事做好,其实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巨大努力,因为美西方相比我们拥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优势,他们构筑了数百年的语境,我们要突破需要每个人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譬如,作为个人,如果我们是内容接受者,那就听党话、跟党走,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防御体系来抵抗那些杂音和恶意;如果我们是内容输出者,我们就要担负起时代责任,讲好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叙事,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民族的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只要我们把这两点做好了,我们不但能抵抗住美西方对我们的分化瓦解,还能突破美西方对我们的文化歪曲与抹黑。
当下人类社会正走向大融合,全球化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最能包容、最能融合、最具延续性的文明,只有中国能担负起全人类文化融合的大任,也只有中华文化能完全承载全人类的文明融合。当下和未来,我们身上不但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还担负着推动人类文明走向共同繁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了未来五年工作的七个“聚焦”,这七个“聚焦”之一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和国家为什么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未来五年的七个聚焦之一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研究的重要问题。
图片
要深刻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代的世界格局演进说起。
在西方开启殖民的近几百年时间里,很多国家、民族都被殖民过,甚至有些国家和民族已经灭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被美西方神秘化的所谓“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曾是美洲的主人,人口高达一亿以上,但在数百年时间里,他们被西方殖民者生生地给杀光了,数千年的文明也就此覆灭。如今,璀璨的印第安人文明已经几乎不复存在,整个美洲的人口也仅仅一百多万。
相比玛雅文明,中华文明的情况则明显不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也曾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被西方侵略者凌辱百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数更是以亿计。然而,与玛雅文明不同的是,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倒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反而最终在中华民族共同浴火奋战下实现了重生。如今的中国,不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很“荣幸”地被霸权国家美国列为了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中国正顶着西方的巨大压力走进了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为什么同样璀璨的玛雅文明在殖民者的入侵下覆灭了,中华民族在更多列强、更多坚船利炮的疯狂入侵下却反而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呢?在占豪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的力量。
相比玛雅文明的城邦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拥有大一统意识和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强大文明,我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就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就有了完善的郡县政治体制和完善的法治体系。所以,我们国家浴火重生并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绝非偶然,是我们两千多年大一统的文明意识救了中国,让近代中国在吸纳了马列主义的先进思想后浴火重生,并最终在21世纪再次成为世界强国。
图片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就明白了,我们之所以要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能够浴火重生和伟大复兴,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挽救了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千千万万个不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汇聚在一起形成改天换日的巨大能量,从根本上说,都是受伟大的中华文化感召。所以,为了中华民族最终能够实现伟大复兴,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幸福地生活,为了人类走向大同、走向更高级的文明,我们需要为此做一些事情!
文明融合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日前,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结果揭晓。本届骏马奖评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的第一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后的第一次,示范引领意义重大。在7月20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反复学习领会。
潘岳部长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图片
大家注意潘部长强调的总书记指出的两点核心内容:一是要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多重要元素的特点,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二是强调了“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
关于第一个核心内容,中华民族要实现融合团结于一人,要形成中华民族的突出特性,就一定要把我们中华民族所有优秀的元素都融合在一起,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后产生化学反应,并最终屹立于人类文明之巅。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文明决不是固步自封的文明,而是一个开放、包容与融合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目标是要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要做到这一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内部的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把所有的优秀文化元素都融合进来。
关于第二个核心内容,其意义更加深远和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两个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一批20世纪的中国精英在革命的过程中实践出来的真理,新中国以来我们一直做得很好。“第二个结合”则是习总书记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这绝对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国破家亡的边缘实现浴火重生,乃至今天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最核心的就是两点支撑:一个是“第一个结合”在起作用,另一个就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力量在起作用。过去,我们更强调“第一个结合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华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所以我们在“第一个结合”上做得很好,但在“第二个结合”上做的不多。然而,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也必然伟大复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做好“第二个结合”的工作,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力量与传统的文化力量之间就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兼容,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部摩擦力,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乃至对中华民族未来的长治久安产生巨大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主席提出了“两个结合”,把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与我们实践了百年的“第一个结合”并列,如此我们近代发展出来的新文明就与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彻底实现了有机融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就能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这不但是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图片
潘部长讲话中这一段说得是极好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几千年前,《诗经》就融合了黄河流域及周边邦族的文学传统,《楚辞》融合了长江中下游及周边邦族的民歌传统和方言声韵。秦汉时期,列国文化交融,诸子百家会通,融农耕、草原、海洋文化于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西域绿洲文化结合而生成北朝文艺,与南方山地湖泽文化结合而生成六朝文艺。隋唐时期,南北文艺混一,唐的十部乐中就包括龟兹乐(库车)、西凉乐(河西)、疏勒乐(喀什)、高昌乐(吐鲁番)、高丽乐(东北)等十个地区的多个民族音乐,这些“胡部新声”促成了从“诗”到“词”的转变。辽宋夏金时期,虽然各政权对峙,虽然党项、契丹、女真人借鉴汉字另创文字,但汉字仍是通用文字,大家仍都共传儒学,考古发现各政权的文化共同性远远大于差异性。元明清时期,戏曲和小说不论形式还是内容,共同性更是远远大于差异性。契丹人元好问的诗,色目人萨都剌的词,满人纳兰性德的小令,都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
这一段,是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华文化包容性、融合性,这种包容性与融合性也正好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我们在新时代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就能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中华文明。
潘部长还指出,中国“文化多元一体”道路与西方“文化多元主义”道路不同。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总能使多元与一体、相互矛盾的事物辩证统一。民族文学创作应把握好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握好中华文化的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呢?就是因为,在新的时代,不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方势力,试图通过强调差异性来分化中华民族,是希望通过让我们祸起萧墙来达到分化甚至分裂我们的目的。苏联为什么解体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文化的多元性与共同意识之间没有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图片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建设文化强国,并且要在未来五年聚焦发展,这既体现了文化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推进“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性。正所谓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用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来丰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民族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潘岳部长指出,民族文学作品的第一评判标准,就看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据此,他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国际上一些人大打“民族牌”,试图分化裂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家看到了吧,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除了是立足于自身之外,就是为了对抗外部势力的不怀好意,所以潘岳部长希望大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二是希望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国社会正处在现代转型的关键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价值追求复杂多变。基于这种大环境,我们不应该只突出局部而忽视了整体。潘部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部反映藏族牧民虔诚转山朝拜的电影,说的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塑造了藏民的物质精神世界,殊不知修好朝拜路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修缮好布达拉宫与上千座寺庙的,以及修编好大藏经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盯住某一个切片呢?这个例子举得太好了,西方经常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对中国进行分化裂解,我们要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风险,并且努力构筑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创作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图片
三是希望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有力保障。在美西方的强大舆论打压下,我们民族团结故事被歪曲成“民族同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被歪曲为“资源掠夺”,民间文化传承保护被歪曲为“文化灭绝”。如果我们不奋起创造新的叙事,中华民族的故事就将被定格在这些谎言之上。我们的民族文学创作应担负起历史使命,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经验、人物汲取到创作中来,面向海内外不同人群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潘部长的这第三点,是把美西方近些年针对中华民族文化所做的很多歪曲抹黑都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要想抵抗美西方的这些歪曲与抹黑,就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掌握中华民族叙事的主导权,对冲掉美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攻击。要把这件事做好,其实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巨大努力,因为美西方相比我们拥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优势,他们构筑了数百年的语境,我们要突破需要每个人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譬如,作为个人,如果我们是内容接受者,那就听党话、跟党走,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防御体系来抵抗那些杂音和恶意;如果我们是内容输出者,我们就要担负起时代责任,讲好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叙事,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民族的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只要我们把这两点做好了,我们不但能抵抗住美西方对我们的分化瓦解,还能突破美西方对我们的文化歪曲与抹黑。
当下人类社会正走向大融合,全球化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最能包容、最能融合、最具延续性的文明,只有中国能担负起全人类文化融合的大任,也只有中华文化能完全承载全人类的文明融合。当下和未来,我们身上不但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还担负着推动人类文明走向共同繁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