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步经济怎么走?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再次推迟至9月以后,若按照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间间隔五年的惯例,本次会议原定时间应在2017年1月。今年4月份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考虑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前至今年夏季召开。不愿具名知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监管某方案将在此次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
8 月3 日,北京发文表示,将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民营企业发债进行融资,加大优质民企上市支持力度。坚定不移降低各种企业成本,择机进一步实施降准、降息政策。
并且,鼓励商品房库存较大的城市进一步加大去库存,一二线等住房供应紧张的城市要采取扩大新增供地、盘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扩大土地供给,防止土地价格快速上涨。
此言一出,引起市场轩然大波。然而到了晚间,发改委更新了这篇文章,但新文章中删除了这句话。“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
北京删除“降准降息”意味着什么?
8月3日上午的文章中明确提出“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下午的文章又将这句话删除,其中可能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到目前为止,降准降息不在政府和央行的考虑范围。
在小编看来,如果政府和央行确实在考虑降准降息,那么北京是没有必要删除这一句话的。因为北京也只是讲要“择机降息、降准”,而没有讲最近就一定要降息、降准。只有政府和央行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没有降息降准的打算时,北京才必须要删除“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这一句话。
中国经济疲软有目共睹
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与挑战日益增多,而金融体系的弊端逐渐显露,亟需推动金融框架,防范新时期的金融风险并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凸显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再次下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但同时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尽管经济转型和改革带来诸多挑战,但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是光明的。”IMF 总裁拉加德道出了看好中国经济的原因。
无需讳言,尽管上半年“成绩单”可圈可点,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走势仍然分化,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规模上还难以与传统动能等量齐观。
据路透报道,中国银行业的理财监管可能大幅趋严,部分中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将受到冲击,驱使部分资金不得不进入债券市场,但也可能对实体融资造成影响,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认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转型正处于关键的时期。调整转型意味着经济增速下降。在增速下行过程中,从实体经济看,产?生产能过剩、投资减少,销售收入下降、利润下降。从资金层?面看,随着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则金融机构过去发放的大量贷款和融资,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本息偿还困难。因此,调整转型中,除了会出现一批企业减产、破产,工人失业增加的压力外,金融机构将出现大量的坏账和资本损失,这是必然的,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
中国需要新刺激?
中国社会高企的债务,需要央行降准降息。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社会负债总和为166万亿,占GDP的245%,其中,政府负债为GDP 的56%,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比例为149%。国企部门是债务的主体,大多不具备偿还能力。而年底之前,企业需偿还债务高达3.7万亿。
这是一个让政府颇为头疼的难题。随着国企刚性兑付被打破,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债市违约事件已达18次,涉及债券数量36只,涉及本金超过200亿。商业银行是中国债市最大的玩家,如果企业债务频频违约,将直接诱发大规模坏账,造成银行流动性危机。作为经济的主导者,政府和央行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尽一切努力规避金融风险,成当务之急。
夏斌认为, 当前的经济,不刺激不行,经济与社会难以稳住。但是过度刺激也不行,刺激空间缩小只能给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这正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两难选择”。
“太大而不能倒”的中国楼市,同样需要央行降准降息。虽然很多业内权威呼吁“挤泡沫”,但现实环境下,房地产关乎着地方政府、银行、配套产业共同利益。如果房价大幅下降,一方面将导致地方财政急剧收缩,另一方面也将对银行资产端产生剧烈冲击。更重要的,
经济基本面无从改善环境下,房价大幅受挫,将诱发人民币汇率动荡,这是难以承受之痛。
分析人士认为, 央行2015 年降息多次,但是2016 年经济仍然下滑,但是降息步伐停止了,原因很多,房产泡沫开始抬头,人民币汇率压力大。
不过此次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对央行的降息也提供了空间,而国内目前最明显的压力是企业债的违约,比如东北特钢,最近又传出了中联重工。而且降息可以在压住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情况下,缓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从流动性的泛滥看,中国央行未来的宽松首选可能不是如大多数人预料的那样降准,而应该是降息。
总结:金融亟需改变老的处理方式方法,风声在雨却一直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