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惊呼:俄在航天竞赛中失败不如中国,排名世界第三

2015-04-25 14:44:34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直播连线中宣布俄将在2023年前建设国家轨道站,这个目标已经列入4月22日公开的新版俄联邦航天纲要。俄联邦航天署署长科马罗夫指出,新空间站建设将与发展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模块同步进行,后者的使用期限将在2024年到期。 科马罗夫在谈到2016-2025年新版联邦航天纲要项目时指出,俄在轨卫星群数量将增加到181颗卫星。

  俄联邦航天署科技委员会主席科普捷夫表示,目前俄罗斯卫星轨道集群并不在最好状态,但是到2025年前,这个情况将发生发生重大改变,届时通信卫星数量将增加1倍,地球遥测卫星数量增加1.3倍,科学卫星数量增加2倍。相比之下,目前美国在轨道上拥有大约400颗各种用途的卫星,俄罗斯只有134颗,甚至还不如中国,后者的卫星数量比俄罗斯多出5颗,总计139颗。

  总之,现在俄罗斯在轨卫星仅能满足30%的信息需求,但是到2026年,这个数字至少应当增加到70%。 此前俄副总理罗戈津表示,截止到2014年底,俄罗斯在轨卫星数量增加了15%,达到了134颗。根据俄联邦航天署的统计数据,在此指标上,俄罗斯排名世界第三,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23日宣布,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已于4月21日10时13分准确进入工作轨道并通过测试,工作正常,地面已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这标志着此次卫星研制、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于3月30日21时5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月31日,卫星进入过渡轨道后,即开展了平台在轨测试工作,截至4月21日,完成了自主控制测试、加热器功能测试、遥测模式切换功能测试、遥测灵敏度测试等8个项目测试,测试结果全部合格。后续将在工程总体的组织下,继续开展平台在轨测试工作。

  这颗卫星在技术上有多个首创:第一次使用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第一次在核心技术方面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可实现自主可控、第一次采用远征一号上面级直接入轨发射方式……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卫星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也大大增加,具有更高的定位、授时精度,更强的在轨自主运行能力,结构也更加轻盈小巧。

  这颗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十七颗导航卫星,但其发射和入轨成功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它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发星。入轨后,我国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实验验证工作,这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