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心虚?特朗普访问东亚前苦寻筹码:故意挑拨印度与邻国关系
2017-10-20 11:38:24
美方又放大招了,就在国务卿蒂勒森访问印度之前。
10月18日,蒂勒森在“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关于亚太政策的演讲,其中涉及到美国与南亚各国的关系。蒂勒森宣布“特朗普决定大力深化美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高度评价印度是维护国际准则和地区和平的重要力量,并在国际秩序的框架下维护了别国主权。罕见的是,他又同时批评“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却没有这么做,甚至有时还损害了这种秩序”。“海外探客”认为,美方此举不仅故意挑拨印度与邻国的关系,还要彻底撕裂亚洲。

值得注意的是,蒂勒森还把印度的地位抬升到与美国一样的高度:“美印两国就像书挡,在世界两端维护稳定”,声称“德里-华盛顿”伙伴关系是基于维护法治、航行自由、共同价值观以及自由贸易的共同承诺。他还破天荒地提出带有讨好意味的建议:“美国和印度应该建立世纪伙伴关系,还应该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两支军队”。印度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不过这也暴露了美国政客的伪善。如果白宫真的珍视所谓的价值观,就应该维持对莫迪的制裁,禁止莫迪入境,毕竟莫迪是制造2002年古吉拉特邦大屠杀事件的主谋。
为了让这种空虚的赞美显得不那么缥缈,蒂勒森愚蠢地为美国树立了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击败的敌人,甚至连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国务卿如吠日之蜀犬一样叫嚣:东亚大国在海上的行为严重挑战了美印都维护的国际准则,他强调“虽然美国要与其发展建设性关系,但也不会退缩。”矛盾的是,蒂勒森不得不向事实表示谦卑,接受“由于东亚大国的经济体量,美国不得不推进双边关系”的现状,但同时还不甘心地自我辩白:“彼此关系不可能像美印关系一样密切”、“印度才是与美国志同道合的伙伴。”探客认为,这就如同一个过气的女星委身于胼手胼足的富人,又心不甘情不愿地找了个备胎。
美国把印度抬高到如此之高的地步,不仅因为蒂勒森在担任石油公司总裁时与印方关系密切,也不仅因为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美国在实力相对下降的同时,依然坚持冷战思维,跌入传统的地缘政治陷阱中无法自拔。
特朗普的2次亚洲之行都没有选择印度,印度也不是APEC成员,但美方却需要印度扮演一个隐形的“关键角色”。蒂勒森的公开演讲实际上起到一个平衡作用,拿“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来彰显白宫没有被经济利益所降服,向世界证明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依旧不可动摇。有了印度这个筹码,也能让特朗普在访问东亚大国时不至于处于弱势。
问题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亚太地区,除了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外,美国其实也没有什么100%靠得住、信得过的盟友和支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宣布收复马拉维市的同时,还感谢东亚大国援助的武器。泰国在求购潜艇和坦克,马来西亚订购了战舰。新加坡的首脑更是在9月份来访,美国在东南亚的铁杆支持者降格成为伙伴。阿富汗加入亚投行后,俄方还计划将其纳入上合组织。以特朗普的性格来看,他喜欢“玩大的”,这些国家在他看来似乎都无足轻重。为了掩盖囊中羞涩的事实,蒂勒森在向亚洲这些中小国家喊话时,只能采用“提供安全保障”、“维护主权”、“防范经济控制”等空洞的口号。

事实证明,效果很差。急于求成的白宫看中了印度。美国的盟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供美国利用的,一类是利用美国的,还有一类是相互利用的。特朗普上台之后,要把后两类都转变为第一类,这就是“美国优先”在盟友体系中的意义。如今蒂勒森让印度与美国平起平坐,无疑是给印度一个特殊的优待。
就在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也给印度送上“大礼”:首次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但阴险的美方同时也表示:成功与否还要取决于印度自身,必须说服除美英法之外的另两个常任理事国。美方还“善意”提醒印度:即使印度能够入伙,恐怕也没有否决权。
这就是激将法,故意挑拨别国之间的矛盾。探客认为,尽管美方看联合国越来越不顺眼,可也不想缩小或稀释自己的权限。从特朗普到彭斯,再到黑莉虽然都已经表示支持印度,但这只是一个“便宜人情”,美方知道这不可能实现,因为东亚大国的反对态度是坚定的。东亚大国支持安理会进行改革,但改革的方向是“增加中小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增加中小国家的决策权”。自诩为南亚霸主的印度很显然不是中小国家。不仅如此,美方还污蔑除美英法之外的常任理事国“不想有任何改变”,这就完全是贼喊捉贼了。

除了刺激印度,美方当然也要出点血。连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没有装备的先进武器也舍得提供给印度。不过印媒却注意到美国人并不愿意向印度转移先进技术,这才是莫迪“印度制造”战略所急需的资源。印度恐怕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人的奉承并非出于真心,并非由于印度自身有多么优秀。只是因为美国要在真正重视的对手面前秀一秀胯下的大象。换句话说,印度的价值取决于东亚大国的崛起速度。
全球化与互联网的浪潮令所有国家所有人都生活在同等的经济空间中,而美方仍然抱着“世界岛”的模型不放,自认为是世界中心。蒂勒森的这次演讲就体现了这种思维。美国人依然在加强军力试图维护陈旧的国际秩序,甚至连一些著名的智库都傲慢地声称“不需要新秩序”。美方的态度确定无疑: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与自己分享霸主的权利,包括印度。
蒂勒森的演讲尽管把印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表现出希望印度与本国平起平坐的意思,但实质上不过是让印度分担美国的战略压力,却不允许印度触及美国的核心资源。
吃了美方的“迷魂大餐”之后,印度却饿着肚子离开。
国际政治的规则是:所谓战略伙伴是因为有共同利益,但能分多少蛋糕要看实力。莫迪是一个精明的政客,不会不清楚美国人的计算,但只要印度能够从中获得好处,莫迪不在乎与特朗普一起演戏。当然,强国对弱国可以不谈条件,但弱国跟强国甚至强国与强国都要守信。印方不会傻到给美国当枪使,毕竟出卖盟友是美国人的看家本领,而邻居是搬不走的。
世界上仅有的2个人口超10亿的大国不能永远敌对,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印度需要伙伴,但美国满足不了所有需求。而对东亚大国来说,印度并非必须用武力解决的敌人。像美国那样只靠军事威慑力来维持国际秩序很难获得人心。龚自珍《秋兴》里有一句“互市那须汗血马,开边自有粪金牛。”在保持强大军力的同时有效利用经济融合的优势,才是王者所为。(完)
10月18日,蒂勒森在“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关于亚太政策的演讲,其中涉及到美国与南亚各国的关系。蒂勒森宣布“特朗普决定大力深化美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高度评价印度是维护国际准则和地区和平的重要力量,并在国际秩序的框架下维护了别国主权。罕见的是,他又同时批评“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却没有这么做,甚至有时还损害了这种秩序”。“海外探客”认为,美方此举不仅故意挑拨印度与邻国的关系,还要彻底撕裂亚洲。
值得注意的是,蒂勒森还把印度的地位抬升到与美国一样的高度:“美印两国就像书挡,在世界两端维护稳定”,声称“德里-华盛顿”伙伴关系是基于维护法治、航行自由、共同价值观以及自由贸易的共同承诺。他还破天荒地提出带有讨好意味的建议:“美国和印度应该建立世纪伙伴关系,还应该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两支军队”。印度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不过这也暴露了美国政客的伪善。如果白宫真的珍视所谓的价值观,就应该维持对莫迪的制裁,禁止莫迪入境,毕竟莫迪是制造2002年古吉拉特邦大屠杀事件的主谋。
为了让这种空虚的赞美显得不那么缥缈,蒂勒森愚蠢地为美国树立了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击败的敌人,甚至连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国务卿如吠日之蜀犬一样叫嚣:东亚大国在海上的行为严重挑战了美印都维护的国际准则,他强调“虽然美国要与其发展建设性关系,但也不会退缩。”矛盾的是,蒂勒森不得不向事实表示谦卑,接受“由于东亚大国的经济体量,美国不得不推进双边关系”的现状,但同时还不甘心地自我辩白:“彼此关系不可能像美印关系一样密切”、“印度才是与美国志同道合的伙伴。”探客认为,这就如同一个过气的女星委身于胼手胼足的富人,又心不甘情不愿地找了个备胎。
美国把印度抬高到如此之高的地步,不仅因为蒂勒森在担任石油公司总裁时与印方关系密切,也不仅因为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美国在实力相对下降的同时,依然坚持冷战思维,跌入传统的地缘政治陷阱中无法自拔。
特朗普的2次亚洲之行都没有选择印度,印度也不是APEC成员,但美方却需要印度扮演一个隐形的“关键角色”。蒂勒森的公开演讲实际上起到一个平衡作用,拿“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来彰显白宫没有被经济利益所降服,向世界证明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依旧不可动摇。有了印度这个筹码,也能让特朗普在访问东亚大国时不至于处于弱势。
问题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亚太地区,除了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外,美国其实也没有什么100%靠得住、信得过的盟友和支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宣布收复马拉维市的同时,还感谢东亚大国援助的武器。泰国在求购潜艇和坦克,马来西亚订购了战舰。新加坡的首脑更是在9月份来访,美国在东南亚的铁杆支持者降格成为伙伴。阿富汗加入亚投行后,俄方还计划将其纳入上合组织。以特朗普的性格来看,他喜欢“玩大的”,这些国家在他看来似乎都无足轻重。为了掩盖囊中羞涩的事实,蒂勒森在向亚洲这些中小国家喊话时,只能采用“提供安全保障”、“维护主权”、“防范经济控制”等空洞的口号。
事实证明,效果很差。急于求成的白宫看中了印度。美国的盟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供美国利用的,一类是利用美国的,还有一类是相互利用的。特朗普上台之后,要把后两类都转变为第一类,这就是“美国优先”在盟友体系中的意义。如今蒂勒森让印度与美国平起平坐,无疑是给印度一个特殊的优待。
就在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也给印度送上“大礼”:首次表态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但阴险的美方同时也表示:成功与否还要取决于印度自身,必须说服除美英法之外的另两个常任理事国。美方还“善意”提醒印度:即使印度能够入伙,恐怕也没有否决权。
这就是激将法,故意挑拨别国之间的矛盾。探客认为,尽管美方看联合国越来越不顺眼,可也不想缩小或稀释自己的权限。从特朗普到彭斯,再到黑莉虽然都已经表示支持印度,但这只是一个“便宜人情”,美方知道这不可能实现,因为东亚大国的反对态度是坚定的。东亚大国支持安理会进行改革,但改革的方向是“增加中小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增加中小国家的决策权”。自诩为南亚霸主的印度很显然不是中小国家。不仅如此,美方还污蔑除美英法之外的常任理事国“不想有任何改变”,这就完全是贼喊捉贼了。
除了刺激印度,美方当然也要出点血。连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没有装备的先进武器也舍得提供给印度。不过印媒却注意到美国人并不愿意向印度转移先进技术,这才是莫迪“印度制造”战略所急需的资源。印度恐怕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人的奉承并非出于真心,并非由于印度自身有多么优秀。只是因为美国要在真正重视的对手面前秀一秀胯下的大象。换句话说,印度的价值取决于东亚大国的崛起速度。
全球化与互联网的浪潮令所有国家所有人都生活在同等的经济空间中,而美方仍然抱着“世界岛”的模型不放,自认为是世界中心。蒂勒森的这次演讲就体现了这种思维。美国人依然在加强军力试图维护陈旧的国际秩序,甚至连一些著名的智库都傲慢地声称“不需要新秩序”。美方的态度确定无疑: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与自己分享霸主的权利,包括印度。
蒂勒森的演讲尽管把印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表现出希望印度与本国平起平坐的意思,但实质上不过是让印度分担美国的战略压力,却不允许印度触及美国的核心资源。
吃了美方的“迷魂大餐”之后,印度却饿着肚子离开。
国际政治的规则是:所谓战略伙伴是因为有共同利益,但能分多少蛋糕要看实力。莫迪是一个精明的政客,不会不清楚美国人的计算,但只要印度能够从中获得好处,莫迪不在乎与特朗普一起演戏。当然,强国对弱国可以不谈条件,但弱国跟强国甚至强国与强国都要守信。印方不会傻到给美国当枪使,毕竟出卖盟友是美国人的看家本领,而邻居是搬不走的。
世界上仅有的2个人口超10亿的大国不能永远敌对,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印度需要伙伴,但美国满足不了所有需求。而对东亚大国来说,印度并非必须用武力解决的敌人。像美国那样只靠军事威慑力来维持国际秩序很难获得人心。龚自珍《秋兴》里有一句“互市那须汗血马,开边自有粪金牛。”在保持强大军力的同时有效利用经济融合的优势,才是王者所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