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发动机试车成功 歼20战斗编队时代来临?

2016-10-28 16:29:38   

新型特种涂层还应用于某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高温重载驱动机构,累计试车216小时,无明显磨损,而传统方案试车10余小时最大磨损深度达2mm。

中国最先进战机歼-20何时才能换上“中国心”?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近日证实:其主持研究的新型特种涂层还应用于某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高温重载驱动机构,累计试车216小时,无明显磨损,而传统方案试车10余小时最大磨损深度达2mm。

据此分析,其中提到的“某航空发动机”或许就是为歼-20量身打造的WS-15发动机。

公开资料显示,王华明研制的金属构件激光熔化沉积增材制造技术,自2005年以来已在歼-15、运-20、歼-11B、歼-31、C919等7种飞机、“东风”系列等3种导弹、遥感24等2种卫星、FWS13等3种航空发动机和1型燃气轮机等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应用,并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官方资料显示:“在歼-15战机上,其前起落架大型整体钛合金支撑框尺寸大,结构复杂,传统方法难以整体成形制造,而利用激光增材制造的钛合金构件目前已经累计飞行起降10,000余架次,工作正常。”

“在运-20研制中,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7天内完成6种机身/主起落架接头大型主承力构件的快速制造,确保了飞机如期首飞;其成果被确定为飞机“降成本计划”的主要途径,主起落架支柱、翼/身对接框、尾翼悬挂操纵一体接头等8大类、28种大型复杂整体钛合金关键主承力构件通过工程验证考核并陆续安计划装机应用。”

至于歼-20,该机是中国使用俄制发动机自行研制的隐形战斗机,2010年起着手研发,现已过去6年。大陆军事评论家陈光文曾表示,“歼-20有望马上实现量产,达到每条生产线月产2架的生产规模”,“2018年初有望部署36架歼-20”。而与歼-20战机研发同时推进的,便是其发动机国产化进程。

此前有情报称,中国将在2020年前拥有24架歼-20战机,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将构成第一个战斗编队。此外,中国正在为歼-20量身设计发动机,代替原型机上采用的俄罗斯制AL-31F发动机,而中国最新型的WS-15发动机仍在研制之中。

长期以来,发动机是中国深重的痛楚。没有先进的发动机,设计再优秀的战斗机也只能是远处的“空中楼阁”。因此早在1978年,我国就开始了涡扇-10系列发动机的研制。

涡扇-10系列发动机于1987年正式立项,2005年12月27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核,历时27年。涡扇-10发动机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和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目前,涡扇-10发动机仍在不停地改进之中。

涡扇-10发动机虽然研制成功,并将安装到我国生产的歼-11B/BS和歼-15战斗机上,这种发动机还是无法满足更先进的四代机的需求。

如果没有更先进的发动机,那么中国的歼-20战斗机将只能是一种具备四代机隐身性能和火控能力的战斗机,根本无法与F-22战斗机和俄罗斯的T-50战斗机相媲美。因此在涡扇-10发动机设计定型的同时,中国的另一型高性能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它便是涡扇-15发动机。

据报道,涡扇-15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可达到171.47千牛~181.37千牛。当今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发动机是F-135型发动机,空军型/海军型F-35战斗机采用的这种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91.3千牛,而海军陆战队版本采用的这种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82.4千牛。

如果涡扇-15发动机研制成功,那么意味着它将成为除F-135发动机以外供战斗机使用的推力最大的发动机,甚至将超过俄罗斯为T-50四代机研制的AL-41发动机。

实际上,我国研制和引进涡扇-15发动机相关技术的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展开。2007年,涡扇-15发动机的核心机完成实验,随后正式立项。

到2012年时,来自官方的资料显示,有2台涡扇-15发动机完成装配。2013年,首台涡扇-15发动机的整机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试车。根据报道,在成都的中航工业涡轮研究院攻克了涡扇-15发动机的涡轮叶片研制难关。

而来自俄罗斯媒体的消息则称,目前至少有一架歼-20战斗机的样机装备了涡扇-15发动机进行试验,这种发动机除了为先进的四代机提供足够大的推力外,还配备了全数字化电子控制系统。根据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涡扇-15发动机的所有研制工作。届时,歼-20战斗机将配备这种大推力的发动机,我们在这个领域将不再受制于人。

虽然涡扇-15发动机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实现全面研制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最终能克服重重的困难和技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