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同中国学习合作,俄罗斯远东最大船厂有麻烦了
2020-11-09 18:56:34
作为俄罗斯"复兴造船业"和"向北极进军"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位于俄罗斯远东海参崴的红星造船厂一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资金、订单和场地方面都十分顺风顺水。
但事与愿违,红星造船厂却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走到了危机的边缘——除了疫情带来的人手紧缺,红星造船厂连普通的厂房扩建工作都受阻不前,只能把到手的订单送给"合作伙伴"韩国三星……

图为俄罗斯远东红星造船厂一角,浮船坞来自中船重工,吊机来自中远重工。
综合造船和建筑两个门类,红星造船厂整个项目的缺员缺口已经超过上万人。这其中当然有新冠病毒疫情的负面影响,但核心问题还是出在钱上。
举个例子,和红星造船厂方面签订合同,负责建造车间等陆上建筑物的俄罗斯建筑承包商,在今年年中被发现根本没有给员工支付工资,以至于这些万里迢迢从俄罗斯欧洲地区前来参与工程的工人,在工程异常中断后根本没有钱支付回程的机票。

图为韩国三星建造的天然气船,单艘价格超过3亿美元。
对于备受注目的红星造船厂来说,于俄罗斯高层的密切监视下,他们没有刻意把事情办砸的必要和可能性,但整体衰落的俄罗斯工业体系,正在成为拖累俄罗斯造船业复兴的障碍:红星造船厂,以及整个俄罗斯造船业,都缺乏能够"看清"承包商水平、状态的能力。
换句话说,除了正在建造船舶分段的车间,以及把船舶分段组装起来的船坞、船台,包括红星造船厂在内的俄罗斯造船企业对外面发生的事情纯粹两眼一抹黑,更不要提什么控制力了。

图为俄罗斯远东红星造船厂的船台,大小龙门吊也都来自中国中远。
在刚刚提到的车间承包商"跑路"案例里,红星造船厂就险些被"黑"掉了近十亿卢布预付款(约合1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种种类似的案例累计下来,包括造军舰、造潜艇在内的整个俄罗斯造船业已经成了个财务黑洞——不要提什么盈利运转,谁也不敢保证有多少钱花在了合适正确的地方。把话说得再难听点,要不是有物美价廉办事可靠的中国建筑承包商挑大梁,红星造船厂恐怕连个架子都撑不起来。

图为横跨冰原的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这是向远东运输大件货物的唯一办法。
事实上,哪怕是看上去"合理"的支出,红星造船厂都在花冤枉钱……毗邻中国的红星造船厂本可以从中国采购廉价钢铁原材料,但俄罗斯人就偏要从欧洲,用火车把钢材运过数千公里送到海参崴,成本上自然要吃一大亏。
可笑的是,在技术差距比对下,这样的倔强又变得毫无意义。红星造船厂本已经获得了来自俄罗斯能源巨头的"关照",得到多达15艘天然气船的订单,但红星造船厂为了"用市场换技术",不得不把这15艘天然气船订单转手给韩国三星。

图为天然气船的横截面,特殊性质使得俄罗斯人没有办法自己搞定。
当然,红星造船厂也不是一无所获:在15艘天然气船当中,三星将直接完成5艘的建造。而剩余10艘天然气船的基础结构建造、钢材处理和加工也都将在韩国完成。
而红星造船厂,也就是俄罗斯这边仅仅得到了"在韩国方面指导下,完成后10艘船组装"的权利——考虑到远东腾贵的人力和物资,这笔生意不仅韩国赚走大头,俄罗斯国家层面也不过是赔本赚吆喝,如果有哪一天俄罗斯的财政不再有能力"贴钱",那包括红星造船厂在内,整个俄罗斯造船业的下场恐怕不会很好看。
但事与愿违,红星造船厂却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走到了危机的边缘——除了疫情带来的人手紧缺,红星造船厂连普通的厂房扩建工作都受阻不前,只能把到手的订单送给"合作伙伴"韩国三星……
图为俄罗斯远东红星造船厂一角,浮船坞来自中船重工,吊机来自中远重工。
综合造船和建筑两个门类,红星造船厂整个项目的缺员缺口已经超过上万人。这其中当然有新冠病毒疫情的负面影响,但核心问题还是出在钱上。
举个例子,和红星造船厂方面签订合同,负责建造车间等陆上建筑物的俄罗斯建筑承包商,在今年年中被发现根本没有给员工支付工资,以至于这些万里迢迢从俄罗斯欧洲地区前来参与工程的工人,在工程异常中断后根本没有钱支付回程的机票。
图为韩国三星建造的天然气船,单艘价格超过3亿美元。
对于备受注目的红星造船厂来说,于俄罗斯高层的密切监视下,他们没有刻意把事情办砸的必要和可能性,但整体衰落的俄罗斯工业体系,正在成为拖累俄罗斯造船业复兴的障碍:红星造船厂,以及整个俄罗斯造船业,都缺乏能够"看清"承包商水平、状态的能力。
换句话说,除了正在建造船舶分段的车间,以及把船舶分段组装起来的船坞、船台,包括红星造船厂在内的俄罗斯造船企业对外面发生的事情纯粹两眼一抹黑,更不要提什么控制力了。
图为俄罗斯远东红星造船厂的船台,大小龙门吊也都来自中国中远。
在刚刚提到的车间承包商"跑路"案例里,红星造船厂就险些被"黑"掉了近十亿卢布预付款(约合1亿人民币),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种种类似的案例累计下来,包括造军舰、造潜艇在内的整个俄罗斯造船业已经成了个财务黑洞——不要提什么盈利运转,谁也不敢保证有多少钱花在了合适正确的地方。把话说得再难听点,要不是有物美价廉办事可靠的中国建筑承包商挑大梁,红星造船厂恐怕连个架子都撑不起来。
图为横跨冰原的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这是向远东运输大件货物的唯一办法。
事实上,哪怕是看上去"合理"的支出,红星造船厂都在花冤枉钱……毗邻中国的红星造船厂本可以从中国采购廉价钢铁原材料,但俄罗斯人就偏要从欧洲,用火车把钢材运过数千公里送到海参崴,成本上自然要吃一大亏。
可笑的是,在技术差距比对下,这样的倔强又变得毫无意义。红星造船厂本已经获得了来自俄罗斯能源巨头的"关照",得到多达15艘天然气船的订单,但红星造船厂为了"用市场换技术",不得不把这15艘天然气船订单转手给韩国三星。
图为天然气船的横截面,特殊性质使得俄罗斯人没有办法自己搞定。
当然,红星造船厂也不是一无所获:在15艘天然气船当中,三星将直接完成5艘的建造。而剩余10艘天然气船的基础结构建造、钢材处理和加工也都将在韩国完成。
而红星造船厂,也就是俄罗斯这边仅仅得到了"在韩国方面指导下,完成后10艘船组装"的权利——考虑到远东腾贵的人力和物资,这笔生意不仅韩国赚走大头,俄罗斯国家层面也不过是赔本赚吆喝,如果有哪一天俄罗斯的财政不再有能力"贴钱",那包括红星造船厂在内,整个俄罗斯造船业的下场恐怕不会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