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美国的3个盟友意外与俄罗斯联手?担心沦为军备竞赛的提款机
2019-02-03 09:15:03
这个世界会在2019年变好吗?从美国的所做作为来看比较悲观。特朗普2月1日宣布,美国从2月2日开始启动退出“中导条约”的程序。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语带威胁:若俄罗斯不在6个月内接受可核查地履约条件,条约将作废。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18年12月初就把锅甩到俄罗斯头上,声称俄方不遵守《中导条约》,因此美方可以在60天后暂停履约。2019年1月17日,美方又向俄方开价——销毁9М729型陆基巡航导弹。俄方以该型导弹射程未超过500公里予以拒绝,并表示不会接受美方的“最后通牒”。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1月23日揭露了美方的真实目的:华盛顿对莫斯科的指责毫无根据,只是想解除限制,从而能够自由地打击那些拥有先进中短程陆基导弹的对手。普京早已放话:如果美国毁约之后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那么俄罗斯必将做出回应。
如果说美俄是刀俎,那么夹在中间的欧洲国家则是鱼肉。探客分析,国际军控体系的支柱崩塌之后,势必会出现新一轮军备竞赛,美俄2个超级军事大国将重新在中导问题上较劲,大国冲突和对抗的风险直线上升,防务自主性相当有限的欧洲国家将重新成为“核人质”。
在明知美方必然撕毁“中导条约”的情况下,担心沦为军备竞赛牺牲品的德英法抢先一步做出反应。俄媒2月1日报道,德国法国和英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坚定支持“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的“全面行动计划”,将与伊朗建立商业结算机制INSTEXSAS。这一具体举措的目的是让欧洲与伊朗的财务往来更加便利与简化。在此系统中,欧盟的大企业将在不违反联合国制裁的情况下与伊朗进行合法贸易,而伊朗也能够获得包括药品、医疗设备和农产品在内的物资。德法英还准备将这一机制延展到非欧盟国家。伊朗外长第一时间表示欢迎。
一些国家由于担心遭到美国的制裁,暂时中断了与伊朗的能源交易。INSTEXSAS旨在绕过这些制裁。德媒认为,这是欧洲公开挑战美国的号令,德英发等于是明确告知美方他们不会认同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

德国领衔、英法跟进,欧盟做出坚持从伊朗进口能源的决定并不意外。此前德国已经对美国的无理要求展示了强硬立场。默克尔2019年1月23日在达沃斯发表演讲时表示会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寻求天然气供应多元化这一路线不会动摇。这等于是明确拒绝了特朗普的要求。
在2018年7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向默克尔“开炮”,不仅声称德国14年来欠美国10000亿美元“保护费”,还抨击德国有钱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却不愿担负足够的防务开支,只掏出GDP的1%用于承担北约军事预算。与此相对应的是,2017年美国对欧盟逆差达到1500亿美元,2018年前6个月美国对德国逆差就超过280亿美元。特朗普隐含的意思似乎是德国吃里扒外,占了美国的便宜却去贴补俄罗斯。
数据显示,德国进口的天然气里有50%至75%来自俄罗斯。“北溪-2”管道完工后,与“北溪-1”管道一起可以满足整个欧洲25%的天然气需求。至少在2040年之前,俄罗斯依然会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这对美方来说如鲠在喉。

众所周知,特朗普禁止德国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主要想达到2个目的。其一,俄罗斯经济收入主要依赖能源出口,主要就是石油和天然气。堵住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就能有效削弱和打击俄罗斯经济,特朗普甚至扬言要制裁参与“北溪-2”管道建设的公司;其二,随着欧洲西北部天然气产量的萎缩,欧洲的需求将超过亚洲,成为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市场,美国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销售额已经增长近5倍,但依然无法与俄罗斯所占的市场份额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成本。俄罗斯近水楼台先得月,天然气的成本比美国低30%以上。德国虽然在2018年10月决定接纳美国天然气,恐怕考虑更多的是给白宫一个面子。
耐人寻味的是,德英法这3个西方国家虽然都是美国的盟友,可选择公布消息的时机却很关键。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已成定局,但欧洲对美国的劝谏和影响可谓是微不足道。对欧洲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既要为美国提供部署中程导弹的地点,还必须为此支付账单(其实就是特朗普的提款机)。美国想利用退出“中导条约”重新掀起军备竞赛,从而拖垮俄罗斯,再进一步控制北约盟友,尤其是缴纳军费严重不足的德国。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无论是选择与俄罗斯维持能源交易,还是暗助伊朗,都是希望维持某种战略平衡的体现。绝望的是,德英法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
如今的欧洲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反而越来越像“破碎地带”。从难民危机到“黄背心”,经济不景气加上严峻的社会问题让欧洲无力成为塑造新格局的玩家。德英法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至于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欧洲恐怕只有接受的义务而无改变的能量。(完)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18年12月初就把锅甩到俄罗斯头上,声称俄方不遵守《中导条约》,因此美方可以在60天后暂停履约。2019年1月17日,美方又向俄方开价——销毁9М729型陆基巡航导弹。俄方以该型导弹射程未超过500公里予以拒绝,并表示不会接受美方的“最后通牒”。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1月23日揭露了美方的真实目的:华盛顿对莫斯科的指责毫无根据,只是想解除限制,从而能够自由地打击那些拥有先进中短程陆基导弹的对手。普京早已放话:如果美国毁约之后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那么俄罗斯必将做出回应。
如果说美俄是刀俎,那么夹在中间的欧洲国家则是鱼肉。探客分析,国际军控体系的支柱崩塌之后,势必会出现新一轮军备竞赛,美俄2个超级军事大国将重新在中导问题上较劲,大国冲突和对抗的风险直线上升,防务自主性相当有限的欧洲国家将重新成为“核人质”。
在明知美方必然撕毁“中导条约”的情况下,担心沦为军备竞赛牺牲品的德英法抢先一步做出反应。俄媒2月1日报道,德国法国和英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坚定支持“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的“全面行动计划”,将与伊朗建立商业结算机制INSTEXSAS。这一具体举措的目的是让欧洲与伊朗的财务往来更加便利与简化。在此系统中,欧盟的大企业将在不违反联合国制裁的情况下与伊朗进行合法贸易,而伊朗也能够获得包括药品、医疗设备和农产品在内的物资。德法英还准备将这一机制延展到非欧盟国家。伊朗外长第一时间表示欢迎。
一些国家由于担心遭到美国的制裁,暂时中断了与伊朗的能源交易。INSTEXSAS旨在绕过这些制裁。德媒认为,这是欧洲公开挑战美国的号令,德英发等于是明确告知美方他们不会认同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
德国领衔、英法跟进,欧盟做出坚持从伊朗进口能源的决定并不意外。此前德国已经对美国的无理要求展示了强硬立场。默克尔2019年1月23日在达沃斯发表演讲时表示会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寻求天然气供应多元化这一路线不会动摇。这等于是明确拒绝了特朗普的要求。
在2018年7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向默克尔“开炮”,不仅声称德国14年来欠美国10000亿美元“保护费”,还抨击德国有钱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却不愿担负足够的防务开支,只掏出GDP的1%用于承担北约军事预算。与此相对应的是,2017年美国对欧盟逆差达到1500亿美元,2018年前6个月美国对德国逆差就超过280亿美元。特朗普隐含的意思似乎是德国吃里扒外,占了美国的便宜却去贴补俄罗斯。
数据显示,德国进口的天然气里有50%至75%来自俄罗斯。“北溪-2”管道完工后,与“北溪-1”管道一起可以满足整个欧洲25%的天然气需求。至少在2040年之前,俄罗斯依然会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这对美方来说如鲠在喉。
众所周知,特朗普禁止德国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主要想达到2个目的。其一,俄罗斯经济收入主要依赖能源出口,主要就是石油和天然气。堵住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就能有效削弱和打击俄罗斯经济,特朗普甚至扬言要制裁参与“北溪-2”管道建设的公司;其二,随着欧洲西北部天然气产量的萎缩,欧洲的需求将超过亚洲,成为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市场,美国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销售额已经增长近5倍,但依然无法与俄罗斯所占的市场份额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成本。俄罗斯近水楼台先得月,天然气的成本比美国低30%以上。德国虽然在2018年10月决定接纳美国天然气,恐怕考虑更多的是给白宫一个面子。
耐人寻味的是,德英法这3个西方国家虽然都是美国的盟友,可选择公布消息的时机却很关键。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已成定局,但欧洲对美国的劝谏和影响可谓是微不足道。对欧洲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既要为美国提供部署中程导弹的地点,还必须为此支付账单(其实就是特朗普的提款机)。美国想利用退出“中导条约”重新掀起军备竞赛,从而拖垮俄罗斯,再进一步控制北约盟友,尤其是缴纳军费严重不足的德国。在这种情况下,欧盟无论是选择与俄罗斯维持能源交易,还是暗助伊朗,都是希望维持某种战略平衡的体现。绝望的是,德英法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
如今的欧洲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反而越来越像“破碎地带”。从难民危机到“黄背心”,经济不景气加上严峻的社会问题让欧洲无力成为塑造新格局的玩家。德英法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至于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欧洲恐怕只有接受的义务而无改变的能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