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600年后还没有恢复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规模!

2019-05-16 07:31:05   

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说他是大事,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郑和船队的规模。明史明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旗舰,是著名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按照1丈3米计算,这就是长132米,宽54米,到今天即使没有大型航母宽,也比4万吨的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还宽!而长度也基本相当于现代护卫舰。不过宝船的方形系数是任何现代舰船都不能比的。他是纯风力远洋海船。最保守估计排水吨位也在5000吨以上!而同时代的欧洲,几乎没有满排吨位超过300吨的远洋海船。哥伦布冒险西行的旗舰才100多吨,另外的3艘跟班船都才50吨到十几吨!和郑和宝船对比,体量差和感觉比3000吨的护卫舰和10万吨的航母比的差距还大!有自以为是研究者说什么这么大的宝船只是礼仪船,真正下西洋的没这么大,这是什么道理?明史明确记载郑和船队里超级宝船不止一艘!
基本就相当于今天航母战斗群里面的多艘航母,谁会为了仅仅进行一个欢送仪式,就专门搞出七八艘超级航母?近年来在郑和当年首次出海的江苏太仓附近的长江边的淤泥里,出土了一面木质的超级船舵,居然仅舵杆就有十几米长,和今天30万吨油轮的主舵大小不相上下。这再次说明郑和超级宝船确实存在过。仅仅看这舵的实物,就知道说超级宝船满排吨位5000吨弄不好还是低估了。说他可能近万吨,是工业革命开始前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纯手工打造的超级巨舰毫不夸张。郑和舰队里面除了有七八艘超级宝船外,还有几百艘数百吨级的各种护卫舰船和专职舰船!整个船队配套之完美和周到,绝对超过现代的任何航母战斗群。郑和宝船船队里有专门的运水船,有专门的医院船。甚至有专门几艘船是用来生豆芽和磨豆腐的。不要小看生豆芽的宝船。正是因为大明船员常年在海上能吃上新鲜的多种豆芽。
因此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几十年里,几乎无人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得常见的海员病。而西方整个大航海时代直到二战前,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到了二战后,大型海船普遍有了冷库和恒温库才初步解决蔬菜长期保鲜的难题。但是到今天仍然要靠维生素药片补充。而郑和船队日常的饮食非常丰富,绝不是顿顿豆芽。这是因为船队里还有十几艘宝船是专门的活动物养殖船。在热带海区,肉类保鲜不能超过24小时,因此郑和船队常年都有新鲜肉类供应。如何在船上常年养殖活动物也是大明的绝密,当时其他任何海船都做不到。而现代才有专门出口活牲畜的专业运输船。
在西欧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人一开始都是沿着欧洲和非洲海岸南下抢劫,绕过好望角后又沿着莫桑比克海峡北上,一路沿着陆地才最终摸到南亚次大陆。在哥伦布之前,几乎无人敢一头往没有任何陆地可以参考的深海里扎。而比哥伦布早接近一个世纪的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舰队,在南下时,已经乘着东北信风直接走西沙群岛以东的黑水沟深海航道!而出了马六甲和巽他海峡则直接通过今天的安达曼群岛和十度海峡直接走深海航线,直线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敢横穿茫茫大洋的超级舰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郑和船队舰船吨位庞大,不怕深海巨浪;更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图和丰富的天文知识。在磁罗盘的使用上,更是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郑和舰队一次出海就有28000人,按照现在一艘国产航母上2000人,一艘驱护舰上140人计算,相当于一次性出动10艘航母加60艘左右的护航神盾!即使按照美弟航母战斗群一个满编5500人计算,也相当于5个航母战斗群一起行动!60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西洋”方向能派遣的舰队规模,仍然不如郑和船队的十分之一!这样怎么能确保一带一路的安全?因此饺子还要赶快多下!人才培养也要同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