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潜艇躲在300米以下有3大优势,却可能被095终结?
2023-03-24 23:45:00
大多数核潜艇都追求300米以下的深潜性能,主要是有3大好处:第一是大多数深海在300米到350米之间有一个跃变层,也就是海洋水体的盐度、水温与密度都有一次明显的跃变,这种变化会对来自水面的声呐信号容易产生全反射,导致很多声呐无法探测到这个跃变层之下的物体,这样就会导致核潜艇隐蔽性有呈现数量级的提高。那么水面之上的反潜力量就不容易发现潜伏的核潜艇了。第二是300米之下随着水深的加大水压的提高,潜艇的螺旋桨或者泵推在高速下更不容易产生空泡效应,而艇身高速前进时产生的各种乱流也容易被水压压缩稀释。在同样的极限功率下,如果核潜艇在水面的最高航速是30节,在300米的水下甚至可以超过35节。水深越大这种增速效应越明显。全球核潜艇水下航速,
41节的世界纪录,就是苏联核潜艇在500米以下是深水获得。如果是在几十米的浅水中,即使马力巨大也很难跑到40节以上。另外第3大好处更加直接,也就是一旦核潜艇下潜到400米甚至接近500米,那么几乎当今的所有反潜手段都无法对其进行攻击。当代绝大多数深水炸弹的最大攻击深度就是200米左右。因为早期大部分反潜声呐的可靠作用深度就是200米,超过200米投掷深水炸弹属于胡乱炸,命中率极低。于是大多数深水炸弹根本没有200深度以下的引信引爆设置档。而现代化的双平面鱼雷的最大攻击深度高达900米,甚至有深达1200米的超级型号。但是设置的如此深,只能算是心理战;属于专门吓唬潜艇之用。假设从水面发射反潜短鱼雷,这种鱼雷在发射之后不断自旋绕弯并打开弹上声呐搜索,
然后自身不断下潜,真正能够命中的有效深度很难超过300米。至于533毫米的重型鱼雷,包括线导与尾流自导的,也都是双平面鱼雷。所谓的双平面鱼雷就是不但可以在发射以后鱼雷自身所在的水层深度的平面方向提供制导,而且对这个深度之上之下的其他水层中的目标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引导能力,这就叫双平面鱼雷。而早期的鱼雷都是定深鱼雷,也就是如果发射定深5米,发射后只能大体攻击水深在5米的水中目标;如果定深10米,则只能攻击水深在10米的对手。由此可见双平面鱼雷是鱼雷技术的很大进步,特别有利于反潜攻击。但是当今性能最强的双平面重型鱼雷的水深攻击差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的变换深度。比如本方潜艇在发射鱼雷时的自身深度是100米,此时适合攻击实际水深,
在150到50米之间的敌对潜艇,也就是对上对下都有正副50米深度差。如果此时敌对潜艇在200米的深度,就不能轻易进行跨度接近100米的攻击。要攻击成功,本艇也需要主动下潜去接近敌对潜艇然后再发动攻击。而全球99%的水下鱼雷实际发射深度都在200米的深度以内,这就导致如果一艘核潜艇自始至终都在300米以下的深海潜伏,那么无论从水面舰船还是从本方潜艇上发射鱼雷与深水炸弹,都不容易命中。以上可见核潜艇潜伏在300米到500米的深海,起码有3大好处。等于又隐蔽又不容易被攻击,一旦被发现还可以快速闪人。不过这些传统优势,很可能被095新式攻击核潜艇彻底终结。具体分析明天继续!
41节的世界纪录,就是苏联核潜艇在500米以下是深水获得。如果是在几十米的浅水中,即使马力巨大也很难跑到40节以上。另外第3大好处更加直接,也就是一旦核潜艇下潜到400米甚至接近500米,那么几乎当今的所有反潜手段都无法对其进行攻击。当代绝大多数深水炸弹的最大攻击深度就是200米左右。因为早期大部分反潜声呐的可靠作用深度就是200米,超过200米投掷深水炸弹属于胡乱炸,命中率极低。于是大多数深水炸弹根本没有200深度以下的引信引爆设置档。而现代化的双平面鱼雷的最大攻击深度高达900米,甚至有深达1200米的超级型号。但是设置的如此深,只能算是心理战;属于专门吓唬潜艇之用。假设从水面发射反潜短鱼雷,这种鱼雷在发射之后不断自旋绕弯并打开弹上声呐搜索,
然后自身不断下潜,真正能够命中的有效深度很难超过300米。至于533毫米的重型鱼雷,包括线导与尾流自导的,也都是双平面鱼雷。所谓的双平面鱼雷就是不但可以在发射以后鱼雷自身所在的水层深度的平面方向提供制导,而且对这个深度之上之下的其他水层中的目标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引导能力,这就叫双平面鱼雷。而早期的鱼雷都是定深鱼雷,也就是如果发射定深5米,发射后只能大体攻击水深在5米的水中目标;如果定深10米,则只能攻击水深在10米的对手。由此可见双平面鱼雷是鱼雷技术的很大进步,特别有利于反潜攻击。但是当今性能最强的双平面重型鱼雷的水深攻击差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的变换深度。比如本方潜艇在发射鱼雷时的自身深度是100米,此时适合攻击实际水深,
在150到50米之间的敌对潜艇,也就是对上对下都有正副50米深度差。如果此时敌对潜艇在200米的深度,就不能轻易进行跨度接近100米的攻击。要攻击成功,本艇也需要主动下潜去接近敌对潜艇然后再发动攻击。而全球99%的水下鱼雷实际发射深度都在200米的深度以内,这就导致如果一艘核潜艇自始至终都在300米以下的深海潜伏,那么无论从水面舰船还是从本方潜艇上发射鱼雷与深水炸弹,都不容易命中。以上可见核潜艇潜伏在300米到500米的深海,起码有3大好处。等于又隐蔽又不容易被攻击,一旦被发现还可以快速闪人。不过这些传统优势,很可能被095新式攻击核潜艇彻底终结。具体分析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