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松:玄松之月
2018-01-23 14:43:0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韩国首尔,母岳山明洞别院。这是韩国的一个庭院式酒店。小山,松林,泉水,韩屋。一轮上玄月高挂在幽邃的天空上,淡淡的光影把整个庭院勾勒成一幅绝美的古典画卷。
玄松月披着自己的那件貂皮大衣,扶着屋外走廊上的栏杆,看着这一幅绝美的画卷,不由得吟诵出自己最喜欢的那首诗,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此刻虽是深冬,但眼前的画面却正如王维诗里的场景重现一般。自己的名字也和这首诗大有渊源。
“咳咳咳....冷月不透林间石,只因玄松深且邃”正在玄松月对景感叹之际,一个苍老的女声传了过来。
“是谁?”玄松月大惊。她此行首尔,防卫严密,不但有韩国特警给于整个明洞别院层层守卫,就是在所居住的核心区,还有她自己带过来的安保人员。此时这个核心中的核心,她所居住的院子竟然出现了一个陌生人,这不得不让她感到惊骇。
“姑娘,你别怕,我只是这个院子的洒扫人而已。看姑娘你夜不能寐,对着月光吟诵出这个中国诗人的古诗,老妪我不由得忍不住接一句。打扰之处,还望原谅。”老人慢慢的从一片阴暗的松荫下踱了出来。她着一身传统的韩服,腰已经有些驼了。很显然,这个老妪最少也有六七十岁。玄松月很奇怪,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宾馆里,还有这样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妪在做清洁工人、这件事极度反常。玄松月想到这里,转身就欲回屋,她实在不想招惹是非。
“姑娘且慢行,此时此处只有你我,老妪我也不过夜深寂寞,一时为姑娘吟诵的诗词而感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老妪我有几句话想和姑娘聊聊,姑娘你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玄松月听到这个老人出口成章,显然也是一个热爱中国诗词且腹有诗书的奇女子,不由得惺惺相惜,站住了脚步。但她一言不发,依靠着栏杆坐了下来。抬头看着天上的弯月。似乎她并没有注意到院子还有另一个人,这个院子也似乎只有她一个人。
老人显然知道,这是玄松月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愿意听听她的絮叨。只不过,玄松月的意思是她会听,但不会接话。
玄松月这些年在韩国算是大名鼎鼎,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朝鲜的一名艺术家,更因为她的端庄美丽引起了韩国人的诸多猜测,各种流言蜚语铺天盖地,即便玄松月身处消息相对封闭的朝鲜,也知道自己在韩国的媒体和小报上被糟践成什么样子,这让她很是气恼。更过分的是,自己居然在韩国媒体上都被处决了好几次。似乎自己只要隔几个月不出现在朝鲜的官方媒体上,自己就是被处决了。弄得自己怀孕都不敢休息,时不时的要求上台做个表演,不然的话,自己就得被韩国媒体处决一次。
所以,玄松月觉得韩国这边人的素质真的很差劲,贪婪,自以为是,自卑,小肚鸡肠,喜欢对别人的话妄加揣测并断章取义。好好的一句话被韩国的记者一解读,那就是演绎出一篇惊天的文章。玄松月出访韩国,除了官方的正式文本,其他的话一概不说,记者的采访也一概不搭理,只是报以微笑。她知道,自己假如搭理了哪怕一句话,都会变成难以想象的文章。
但玄松月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敢说不能说,她是一个文艺家,她也开朗活泼,只是眼下的环境,她只能一言不发。此时,院子里突然出现的这个精通诗词的老人,勾起了玄松月莫大的兴趣,所以,她决定坐下来听她说一说话,自己只要装作没这个人就好了,只要自己不答话,那么就不会给人留下攻击的把柄。
老妪显然知道玄松月的意思,所以也不强求她搭话,自顾自的和玄松月隔着一条小溪,找了一张长椅,在上面铺上一个垫子,坐了下来。嘴里嘀咕到
“人老了,再也受不住寒冷了。姑娘,你也要注意保暖啊。”玄松月依旧一言不发,看着天上的弯月。
“姑娘,我在这里也看多过很多次北边来客了。唉,十五年前,我对于这样的交往真的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希望看到一个结果,但每一次的期望最终都变成了失望。咱们南北是一家,可是如今却变得像仇人一样。渐渐的我也就看淡了。也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南北两边可以决定的。老婆子我就在想啊,如果有一天,你们北边的炮火真的覆盖我们这里的话,那我也只能接受了,咱们这样弱小的国家,从来就没有自主命运的时刻。咱们南边的这些年轻孩子,有时候会对你们北边出言不逊,你们也别见怪,他们是真的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当炮灰的悲哀啊....”老妪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堆。似乎并没有什么紧要的话题,但却引起了玄松月的共鸣,她觉得这位老人的心或许才是真正朝鲜民族的共同心声。她决定接着听下去。
透过微弱的月光,老人看到玄松月脸上故意装出来的冷漠渐渐柔和,老人接着说
“不过这一次,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听到这句话,玄松月的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她知道,这或许就是人类对于希望的天然追求吧,总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充满希望,然后再掉进另一个失望的深渊。老人没有注意到玄松月的表情,接着说
“其实吧,尽管外面的阻力很大,只要南北齐心,还是可以做出一点事情的,相向而行很重要。朴姑娘在的时候,你们的统帅并不愿意和她接触,这也难怪,毕竟,金家和朴家也算是世仇了,这种紧张关系很难调和。而你们的统帅当时又和那个什么美国的罗德曼走得很近,所以双方的猜忌心都很重啊。这就导致南北关系蹉跎了五年。如今,这个文总统上任,也算是你们统帅家的故交了,我相信,双方心中的芥蒂一定少了很多。事情办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玄松月依旧一言不发
“这一次啊,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和你有关哦。”老人说罢,眼睛死死的盯着玄松月,希望这句话可以激发她的一点面部表情的改变,但是玄松月沉稳依旧,眼睛还是定格在深邃的夜空里。
“我注意到,前几天说你要来,只是当时新闻报道你的职称是牡丹峰乐团团长,可是今天你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三池渊乐团的团长。这里面玄机重重吧?”老人再一次把眼睛盯向玄松月。果然,玄松月的光滑的脸上似乎不由自主的的耸了几耸,显然是很惊讶。老人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了,所以也不需要玄松月的回答,接着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牡丹峰地处平壤市中心,属于朝鲜主体思想的中心位置,而三池渊地处长白山下,是既靠近中国,也是你们统帅家的龙脉所在。如今把牡丹峰乐团换成了三池渊乐团来参加本次的南北文化交流,是不是有着向中国主张靠近的意思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吗,那么或许真的就是南北之福了。”
老妪话里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2015年,也是玄松月带领牡丹峰乐团前往中国演出,只是后来却突然终止了演出。这件事当时在中韩朝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这预示着中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最起码也是协调上不是那么融洽了,一个乐团的演出都协调困难,那么事关更大国家利益的问题就更加难说了。这件事当时也给朴槿惠带去极大的震撼,因为她当时认为中国可以对朝鲜施加全方位的压力,可是牡丹峰乐团事件后,她渐渐失去了信心。于是,也就慢慢的选择向美国屈服。当然朴姑娘的那件事并不是这么简单,这只是促成她改变的其中一个因素。
这一次,美国一度准备对朝鲜实施定点袭击,被中国以最强硬的表态给否决【绝不容许在半岛生战】,而韩国的冬奥会的召开又迫在眉睫,美国不得不在军演问题上做出让步,这给半岛的和平交流带来了一个契机。所以,文在寅总统在访华结束没多久,就再一次打电话请求中国,希望南北之间可以做一次试探性的交流。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于是,朝鲜派出乐团参加韩国的文艺演出就被当成了一个重要项目。
只是,就在玄松月准备以牡丹峰乐团团长的身份前往韩国进行考察的前一天,朝鲜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牡丹峰基本上没有在国外演出过,唯一的一次还是在中国的有始无终。这似乎不太符合礼节。如果一个在中国半途而废的演出此时出现在韩国,这对于某些心理微妙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肆制造话题的好机会。特别是那些无风也会生三尺浪的韩国记者,一定会大写特写《中国人没有看到的牡丹峰乐团如今来到韩国》,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或许这件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意识到这件事严重性的朝鲜方面立刻决定做出调整。那就是派同样没有出国演出过的三池渊乐团出访,但此前已经宣布了由玄松月带队,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朝鲜方面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做出了行政效率最快的任命,改任玄松月为三池渊乐团的团长。这就是为什么玄松月的访韩日程推后一天的原因了。
老妪话里有话的意思就是,本次朝鲜和韩国之间的交流,无论是韩国的文在寅,还是朝鲜的金正恩都再一次把小手伸向了中国,希望可以在中国的大手护佑下拉上一拉。所以,朝鲜此次在选择出访乐团上才会动这样的心机。
玄松月此时脸上已经恢复了淡然,因为下半部分的猜测只是老妪心中所想,并没有说出来。事实上,玄松月的确是被临时任命为三池渊乐团的团长,此前她一直是牡丹峰乐团的团长。至于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她的心里的确渴望着一种和平安宁的生活,这也是她为什么此刻会坐在这里听老妪说话的原因。
“姑娘,我说了这么多,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和平的机会稍纵即逝,很多机会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次出现。当然我也知道姑娘你并没有什么资格去决定什么,但你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和平的发展,我这么大的岁数了,或者看不见半岛最终走到一起,但我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再有同胞厮杀的惨剧。姑娘,言尽于此,你早点休息吧。”老妪看着依旧一言不发的玄松月,略微有些失望,转身就要离去。此时后面突然传来玄松月的声音,她又在吟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老人身形一顿,细听下来,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好一个‘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哈哈哈哈哈哈”
此时上玄月已经西落,只留下一片黑魆魆的松林以及一串串淙淙的溪流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韩国首尔,母岳山明洞别院。这是韩国的一个庭院式酒店。小山,松林,泉水,韩屋。一轮上玄月高挂在幽邃的天空上,淡淡的光影把整个庭院勾勒成一幅绝美的古典画卷。
玄松月披着自己的那件貂皮大衣,扶着屋外走廊上的栏杆,看着这一幅绝美的画卷,不由得吟诵出自己最喜欢的那首诗,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此刻虽是深冬,但眼前的画面却正如王维诗里的场景重现一般。自己的名字也和这首诗大有渊源。
“咳咳咳....冷月不透林间石,只因玄松深且邃”正在玄松月对景感叹之际,一个苍老的女声传了过来。
“是谁?”玄松月大惊。她此行首尔,防卫严密,不但有韩国特警给于整个明洞别院层层守卫,就是在所居住的核心区,还有她自己带过来的安保人员。此时这个核心中的核心,她所居住的院子竟然出现了一个陌生人,这不得不让她感到惊骇。
“姑娘,你别怕,我只是这个院子的洒扫人而已。看姑娘你夜不能寐,对着月光吟诵出这个中国诗人的古诗,老妪我不由得忍不住接一句。打扰之处,还望原谅。”老人慢慢的从一片阴暗的松荫下踱了出来。她着一身传统的韩服,腰已经有些驼了。很显然,这个老妪最少也有六七十岁。玄松月很奇怪,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宾馆里,还有这样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妪在做清洁工人、这件事极度反常。玄松月想到这里,转身就欲回屋,她实在不想招惹是非。
“姑娘且慢行,此时此处只有你我,老妪我也不过夜深寂寞,一时为姑娘吟诵的诗词而感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老妪我有几句话想和姑娘聊聊,姑娘你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玄松月听到这个老人出口成章,显然也是一个热爱中国诗词且腹有诗书的奇女子,不由得惺惺相惜,站住了脚步。但她一言不发,依靠着栏杆坐了下来。抬头看着天上的弯月。似乎她并没有注意到院子还有另一个人,这个院子也似乎只有她一个人。
老人显然知道,这是玄松月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愿意听听她的絮叨。只不过,玄松月的意思是她会听,但不会接话。
玄松月这些年在韩国算是大名鼎鼎,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朝鲜的一名艺术家,更因为她的端庄美丽引起了韩国人的诸多猜测,各种流言蜚语铺天盖地,即便玄松月身处消息相对封闭的朝鲜,也知道自己在韩国的媒体和小报上被糟践成什么样子,这让她很是气恼。更过分的是,自己居然在韩国媒体上都被处决了好几次。似乎自己只要隔几个月不出现在朝鲜的官方媒体上,自己就是被处决了。弄得自己怀孕都不敢休息,时不时的要求上台做个表演,不然的话,自己就得被韩国媒体处决一次。
所以,玄松月觉得韩国这边人的素质真的很差劲,贪婪,自以为是,自卑,小肚鸡肠,喜欢对别人的话妄加揣测并断章取义。好好的一句话被韩国的记者一解读,那就是演绎出一篇惊天的文章。玄松月出访韩国,除了官方的正式文本,其他的话一概不说,记者的采访也一概不搭理,只是报以微笑。她知道,自己假如搭理了哪怕一句话,都会变成难以想象的文章。
但玄松月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敢说不能说,她是一个文艺家,她也开朗活泼,只是眼下的环境,她只能一言不发。此时,院子里突然出现的这个精通诗词的老人,勾起了玄松月莫大的兴趣,所以,她决定坐下来听她说一说话,自己只要装作没这个人就好了,只要自己不答话,那么就不会给人留下攻击的把柄。
老妪显然知道玄松月的意思,所以也不强求她搭话,自顾自的和玄松月隔着一条小溪,找了一张长椅,在上面铺上一个垫子,坐了下来。嘴里嘀咕到
“人老了,再也受不住寒冷了。姑娘,你也要注意保暖啊。”玄松月依旧一言不发,看着天上的弯月。
“姑娘,我在这里也看多过很多次北边来客了。唉,十五年前,我对于这样的交往真的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希望看到一个结果,但每一次的期望最终都变成了失望。咱们南北是一家,可是如今却变得像仇人一样。渐渐的我也就看淡了。也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南北两边可以决定的。老婆子我就在想啊,如果有一天,你们北边的炮火真的覆盖我们这里的话,那我也只能接受了,咱们这样弱小的国家,从来就没有自主命运的时刻。咱们南边的这些年轻孩子,有时候会对你们北边出言不逊,你们也别见怪,他们是真的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当炮灰的悲哀啊....”老妪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堆。似乎并没有什么紧要的话题,但却引起了玄松月的共鸣,她觉得这位老人的心或许才是真正朝鲜民族的共同心声。她决定接着听下去。
透过微弱的月光,老人看到玄松月脸上故意装出来的冷漠渐渐柔和,老人接着说
“不过这一次,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听到这句话,玄松月的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她知道,这或许就是人类对于希望的天然追求吧,总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充满希望,然后再掉进另一个失望的深渊。老人没有注意到玄松月的表情,接着说
“其实吧,尽管外面的阻力很大,只要南北齐心,还是可以做出一点事情的,相向而行很重要。朴姑娘在的时候,你们的统帅并不愿意和她接触,这也难怪,毕竟,金家和朴家也算是世仇了,这种紧张关系很难调和。而你们的统帅当时又和那个什么美国的罗德曼走得很近,所以双方的猜忌心都很重啊。这就导致南北关系蹉跎了五年。如今,这个文总统上任,也算是你们统帅家的故交了,我相信,双方心中的芥蒂一定少了很多。事情办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玄松月依旧一言不发
“这一次啊,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和你有关哦。”老人说罢,眼睛死死的盯着玄松月,希望这句话可以激发她的一点面部表情的改变,但是玄松月沉稳依旧,眼睛还是定格在深邃的夜空里。
“我注意到,前几天说你要来,只是当时新闻报道你的职称是牡丹峰乐团团长,可是今天你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三池渊乐团的团长。这里面玄机重重吧?”老人再一次把眼睛盯向玄松月。果然,玄松月的光滑的脸上似乎不由自主的的耸了几耸,显然是很惊讶。老人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了,所以也不需要玄松月的回答,接着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牡丹峰地处平壤市中心,属于朝鲜主体思想的中心位置,而三池渊地处长白山下,是既靠近中国,也是你们统帅家的龙脉所在。如今把牡丹峰乐团换成了三池渊乐团来参加本次的南北文化交流,是不是有着向中国主张靠近的意思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吗,那么或许真的就是南北之福了。”
老妪话里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2015年,也是玄松月带领牡丹峰乐团前往中国演出,只是后来却突然终止了演出。这件事当时在中韩朝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这预示着中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大的问题,最起码也是协调上不是那么融洽了,一个乐团的演出都协调困难,那么事关更大国家利益的问题就更加难说了。这件事当时也给朴槿惠带去极大的震撼,因为她当时认为中国可以对朝鲜施加全方位的压力,可是牡丹峰乐团事件后,她渐渐失去了信心。于是,也就慢慢的选择向美国屈服。当然朴姑娘的那件事并不是这么简单,这只是促成她改变的其中一个因素。
这一次,美国一度准备对朝鲜实施定点袭击,被中国以最强硬的表态给否决【绝不容许在半岛生战】,而韩国的冬奥会的召开又迫在眉睫,美国不得不在军演问题上做出让步,这给半岛的和平交流带来了一个契机。所以,文在寅总统在访华结束没多久,就再一次打电话请求中国,希望南北之间可以做一次试探性的交流。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于是,朝鲜派出乐团参加韩国的文艺演出就被当成了一个重要项目。
只是,就在玄松月准备以牡丹峰乐团团长的身份前往韩国进行考察的前一天,朝鲜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牡丹峰基本上没有在国外演出过,唯一的一次还是在中国的有始无终。这似乎不太符合礼节。如果一个在中国半途而废的演出此时出现在韩国,这对于某些心理微妙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肆制造话题的好机会。特别是那些无风也会生三尺浪的韩国记者,一定会大写特写《中国人没有看到的牡丹峰乐团如今来到韩国》,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或许这件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意识到这件事严重性的朝鲜方面立刻决定做出调整。那就是派同样没有出国演出过的三池渊乐团出访,但此前已经宣布了由玄松月带队,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朝鲜方面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做出了行政效率最快的任命,改任玄松月为三池渊乐团的团长。这就是为什么玄松月的访韩日程推后一天的原因了。
老妪话里有话的意思就是,本次朝鲜和韩国之间的交流,无论是韩国的文在寅,还是朝鲜的金正恩都再一次把小手伸向了中国,希望可以在中国的大手护佑下拉上一拉。所以,朝鲜此次在选择出访乐团上才会动这样的心机。
玄松月此时脸上已经恢复了淡然,因为下半部分的猜测只是老妪心中所想,并没有说出来。事实上,玄松月的确是被临时任命为三池渊乐团的团长,此前她一直是牡丹峰乐团的团长。至于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她的心里的确渴望着一种和平安宁的生活,这也是她为什么此刻会坐在这里听老妪说话的原因。
“姑娘,我说了这么多,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和平的机会稍纵即逝,很多机会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次出现。当然我也知道姑娘你并没有什么资格去决定什么,但你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和平的发展,我这么大的岁数了,或者看不见半岛最终走到一起,但我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再有同胞厮杀的惨剧。姑娘,言尽于此,你早点休息吧。”老妪看着依旧一言不发的玄松月,略微有些失望,转身就要离去。此时后面突然传来玄松月的声音,她又在吟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老人身形一顿,细听下来,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好一个‘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哈哈哈哈哈哈”
此时上玄月已经西落,只留下一片黑魆魆的松林以及一串串淙淙的溪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