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中国就应该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2017-08-06 14:51:21
今儿下午,想一想明天出去看啥电影,用豆瓣,翻到了如今正在热映的战狼2时,映入眼帘排名最靠前三个短评,瞎了我一跳,一色负面的,而且都在抨击。
这和我微信朋友圈上几乎一色的好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政事堂简单翻了一下,发现这些评论,无外乎就是吴京在电影里太过强悍了,过于个人英雄主义。
借用“赵瑞龙”的话说,就是“中国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这看得政事堂有点不爽了,为啥好莱坞的电影,美国特工都能打外星人了,也没见谁说“意淫”,而中国的特工打几个人类雇佣兵,就“意淫”了?
为什么在很多人的心中,美国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中国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就不对呢?
甚至,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也遭遇了非常多的非议。
这引起了政事堂的思索。
就着吴京的这部电影,政事堂准备从我们与非洲之间,来找答案。
中国的制造业,虽然不如欧美日那么先进,但却是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
就像13年就开始流传的一个段子,全球钢铁产量排名,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河北,第三是河北唐山.....第九是河北瞒报,第十才是德国......
虽然是段子,但也从独霸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产能,展现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庞大。
曾经钢铁雄心的德国,如今竟然连河北瞒报的数量都比不过,不禁令P社玩家的政事堂,唏嘘不已。
当年德国发动一战二战,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德国成立太晚,等他统一的时候,全球的殖民地几乎被瓜分殆尽。因此,工业实力强大的德国,既缺原材料,又缺市场,没办法,只能跟老牌殖民者干一架。
如今,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重工业缺铁,化工业缺油,国内市场也饱和了,同样面临当年德国,原材料产地和市场双缺的问题。
嗯,还是以钢铁来举例。
长期以来,原材料铁矿石的定价权,掌握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家公司手里,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的采购国,50%的份额,竟然毫无定价权,不得不高价购买矿石。
而钢材贸易中,全球需求量最大的美国和欧盟,又动不动就对中国的钢材进行“双反倾销”调查,然后我们就只能吃瘪。
秉承着“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学德国,自然就将目光转向非洲。
再看一下非洲,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非贸易几乎以两三年翻一番的速度,爆发式的增长。
而我们通过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迅速将非洲兄弟,绑上了中国的工业战场。
譬如,中国为非洲兄弟们建的电站,用的是咱国家220V的输点标准,那么美国110V和日本100V的冰箱电视,再想直接出口,就很麻烦。
中国为为非洲兄弟们建的通讯基站,用的是华为和中兴的标准,那么中国一家不知名的小品牌,在非洲击败美国的苹果和韩国的三星,成为欧洲霸主,就再自然不过了。
而中国在非洲的全面铺开,是靠着“援助”开路了。
因为非洲的兄弟,拿了中国援助的钱,根据约定,只能买中国的货物,于是,海尔的冰箱,格力的空调,海信的电视,格兰仕的微波炉......瞬间涌入了非洲的市场。
非洲兄弟,第一次“开眼看世界”,看到的是Made In China,物美价廉的产品,就会成为这些品牌忠实的用户。
就像当年日本,通过援助变相支付战争赔款一样,大量质优价廉的日本家电随着涌入中国,也使得80年代的中国城市人口,普遍拥有日本家电的情结。
譬如——“索尼大法好”......这个时代的产物......
而且商品只是一小部分,援助的大部分,都用在了非洲的基建建设。
非洲没有基建,再好的资源也运不出来,所以呢,我们通过援助,一方面消耗掉了国内的过剩产能,一方面让非洲的兄弟们把基建搞起来。
中国在非洲疯狂的进行铁路、公路、管道和港口的基建,用途之一,就是把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金属和原木通过海运,运回中国,如今非洲已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当年列强抢着在中国建铁路是为啥呢?.......)
当然,这些援助不是免费的,只不过是一种低息的贷款,需要非洲兄弟们用海关的税收,来作为还款的担保。
熟读中国历史的朋友,对于关税担保,会不会觉得耳熟?当年中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就是中国用关税作为担保,来赔款......
只不过,当年的西方列强们,是明火执仗来抢劫了一通之后,再逼迫我们签署丧权辱国的赔款条约。如今,中国是先富裕的一部分人,带动后富裕的非洲兄弟,实现共同富裕。
什么?害怕长期贷款不还?
当年大清朝欠下的钱,历经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武汉政府,重庆政府,也没敢不还的。
更何况,我们已经跟非洲的兄弟们,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光咱们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至少培养了5位非洲的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
更有数不清的非洲元首和酋长的儿子们,在中国读书.....
譬如,刚果(金)总统的儿子,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跟其他军队高层指挥官,来来咱国防大学学习。结果学到一半,国内叛乱,这哥们马上跟兄弟们带着PLA的先进装备,回国帮老爸镇压了叛乱。
而这种关系也决定了,中国长期是刚果金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我是不是黄种人不要紧,中国永远是我的大哥
后来,他老爹遇刺身亡,这哥们就接手了政府,成为刚果金的最高元首,跟着一起在中国读书的小伙伴们,也都成为了该国的军政要员。
不要觉得很玄幻。
其实,这都是大国的常用套路,当年我们弱小的时候,也是如此。
譬如,中共早期的三大参谋长,都是从苏共毕业的。
红军时期总参谋长刘伯承,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八路军时期总参谋长叶剑英,苏联劳动大学毕业;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甚至,当时依附于苏联大旗之下的蒋介石和毛主席,也像刚果金的总统一样,把儿子送到苏联学习。
这本身,也是一种大国,对势力范围内国家的一种控制。
就像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苏联学成回国后,在他负责的赣南地区搞土改,禁烟、禁赌、禁娼,活脱脱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要知道412之后,蒋介石已经成为了地主和资产阶级代言人,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但是蒋经国竟然还是一副共产党员的做派。
甚至蒋经国最后在台湾也主动终结了蒋家王朝,将权力让了出来。
恐怕,这与在苏联时期,蒋经国的世界观成型,有着很大的因素。
同样,留法的周总理和小平同志,开眼看过欧洲,所以,他们比没出过国,或者只去过苏联的同志们,更愿意推动中美建交,与西方国家和解。而且,直至现在,中法贸易的含金量,在欧盟中都是最高的。
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几个留学生,会对一个国家引发如此大的变化。
这里呢,政事堂对比一下庚子赔款中,几个国家的套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了庚子赔款,按照一人一两的原则,赔偿4.5亿,以关税作为担保。
清政府为此不得不加税,搞的民怨载道,老百姓抵制洋货的运动此起彼伏。
因此呢,美国政府为了降低中国的民间抵制运动,搞了非常漂亮的一手,就是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支付部分公派留美学生的学费,并设立一所留美预科学校,定名“清华学校”,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对于庚子赔款退还,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对罗斯福总统这么说:
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而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流,并使其壮大,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操纵中国领袖的方式。
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美国在商业上持久地获利。
就像中国为非洲培育了一大批政府的高级官员一样,庚款回来的人当中,出现了内阁总理、海军元帅、交通部长、外务尚书、清华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北洋大学校长、交大创始人......
由于这些政府的高层,以及教育系统的负责人都是美国留学归来,自然从行政和教育上,都会对美国更加友好。
更不要说,庚款学子中的胡适和赵元任,当时就是当年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可以想象一下,深受美国思想熏陶的他们,在传播新文化时,自然而然,就和从苏共熏陶出来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产生了意识形态上面的冲击。
同样,苏联也将庚款的免除部分,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有趣的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抗日,能够解决苏联在远东方面的压力,对苏联有利。而中国如果对日绥靖,则苏日之间必然冲突,日军选择北上而非南下,符合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
因此,由苏联归来的李大钊等高喊的是“武装保卫苏联”的,而美国归来的胡适,则主张国民政府与日本妥协。
但是珍珠港之后,美军参战,中美一致对日,胡适则180度大变脸,成为了坚定的主战派,作为驻美大使,成为了罗斯福政府和蒋介石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并非是这些学者主观上的亲苏或者亲美,而是他们的早期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被输入的就是以苏联或者美国的意识形态,去考虑问题。
这个,并不是以个人意识所转移。
就像80年代,中国高级领导纷纷将子女送去美国,21世纪初,美国向中国官员提供大量的培训。他们回来之后,成为中美之间纽带和桥梁的同时,也将美国优先的思维,带回了国内。
扯了这么远,再回到电影上面,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也是在向我们输出一种意识,美国是无敌的,美国是政治正确的。吃着爆米花看着美国电影长大的中国人,自然而然就会感触于美国的强大,认为美国都是对的。反过来,看自己的祖国就都是问题。
因此呢,政事堂倒是觉得,吴京这种“主旋律”的片子,应该多拍一些,让更多的中国人在潜移默化之中,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国民自信。毕竟,韬光养晦几十年之后的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政事堂的几个哥们在非洲,能给对方的部长打电话,有事儿对方总统亲自督办。而据他们说,老一辈人过去的时候,提心吊胆,还得借法国、美国的旗子,日子过得非常苦逼。
但是,这都是过去时了。
经过几代中国海外前辈的前赴后继,如今在非洲的很多地方:
五星红旗就是比美国的星条旗好使!
这和我微信朋友圈上几乎一色的好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政事堂简单翻了一下,发现这些评论,无外乎就是吴京在电影里太过强悍了,过于个人英雄主义。
借用“赵瑞龙”的话说,就是“中国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这看得政事堂有点不爽了,为啥好莱坞的电影,美国特工都能打外星人了,也没见谁说“意淫”,而中国的特工打几个人类雇佣兵,就“意淫”了?
为什么在很多人的心中,美国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中国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就不对呢?
甚至,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也遭遇了非常多的非议。
这引起了政事堂的思索。
就着吴京的这部电影,政事堂准备从我们与非洲之间,来找答案。
中国的制造业,虽然不如欧美日那么先进,但却是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
就像13年就开始流传的一个段子,全球钢铁产量排名,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河北,第三是河北唐山.....第九是河北瞒报,第十才是德国......
虽然是段子,但也从独霸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产能,展现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庞大。
曾经钢铁雄心的德国,如今竟然连河北瞒报的数量都比不过,不禁令P社玩家的政事堂,唏嘘不已。
当年德国发动一战二战,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德国成立太晚,等他统一的时候,全球的殖民地几乎被瓜分殆尽。因此,工业实力强大的德国,既缺原材料,又缺市场,没办法,只能跟老牌殖民者干一架。
如今,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重工业缺铁,化工业缺油,国内市场也饱和了,同样面临当年德国,原材料产地和市场双缺的问题。
嗯,还是以钢铁来举例。
长期以来,原材料铁矿石的定价权,掌握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家公司手里,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的采购国,50%的份额,竟然毫无定价权,不得不高价购买矿石。
而钢材贸易中,全球需求量最大的美国和欧盟,又动不动就对中国的钢材进行“双反倾销”调查,然后我们就只能吃瘪。
秉承着“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学德国,自然就将目光转向非洲。
再看一下非洲,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非贸易几乎以两三年翻一番的速度,爆发式的增长。
而我们通过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迅速将非洲兄弟,绑上了中国的工业战场。
譬如,中国为非洲兄弟们建的电站,用的是咱国家220V的输点标准,那么美国110V和日本100V的冰箱电视,再想直接出口,就很麻烦。
中国为为非洲兄弟们建的通讯基站,用的是华为和中兴的标准,那么中国一家不知名的小品牌,在非洲击败美国的苹果和韩国的三星,成为欧洲霸主,就再自然不过了。
而中国在非洲的全面铺开,是靠着“援助”开路了。
因为非洲的兄弟,拿了中国援助的钱,根据约定,只能买中国的货物,于是,海尔的冰箱,格力的空调,海信的电视,格兰仕的微波炉......瞬间涌入了非洲的市场。
非洲兄弟,第一次“开眼看世界”,看到的是Made In China,物美价廉的产品,就会成为这些品牌忠实的用户。
就像当年日本,通过援助变相支付战争赔款一样,大量质优价廉的日本家电随着涌入中国,也使得80年代的中国城市人口,普遍拥有日本家电的情结。
譬如——“索尼大法好”......这个时代的产物......
而且商品只是一小部分,援助的大部分,都用在了非洲的基建建设。
非洲没有基建,再好的资源也运不出来,所以呢,我们通过援助,一方面消耗掉了国内的过剩产能,一方面让非洲的兄弟们把基建搞起来。
中国在非洲疯狂的进行铁路、公路、管道和港口的基建,用途之一,就是把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金属和原木通过海运,运回中国,如今非洲已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当年列强抢着在中国建铁路是为啥呢?.......)
当然,这些援助不是免费的,只不过是一种低息的贷款,需要非洲兄弟们用海关的税收,来作为还款的担保。
熟读中国历史的朋友,对于关税担保,会不会觉得耳熟?当年中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就是中国用关税作为担保,来赔款......
只不过,当年的西方列强们,是明火执仗来抢劫了一通之后,再逼迫我们签署丧权辱国的赔款条约。如今,中国是先富裕的一部分人,带动后富裕的非洲兄弟,实现共同富裕。
什么?害怕长期贷款不还?
当年大清朝欠下的钱,历经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武汉政府,重庆政府,也没敢不还的。
更何况,我们已经跟非洲的兄弟们,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光咱们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至少培养了5位非洲的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
更有数不清的非洲元首和酋长的儿子们,在中国读书.....
譬如,刚果(金)总统的儿子,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跟其他军队高层指挥官,来来咱国防大学学习。结果学到一半,国内叛乱,这哥们马上跟兄弟们带着PLA的先进装备,回国帮老爸镇压了叛乱。
而这种关系也决定了,中国长期是刚果金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我是不是黄种人不要紧,中国永远是我的大哥
后来,他老爹遇刺身亡,这哥们就接手了政府,成为刚果金的最高元首,跟着一起在中国读书的小伙伴们,也都成为了该国的军政要员。
不要觉得很玄幻。
其实,这都是大国的常用套路,当年我们弱小的时候,也是如此。
譬如,中共早期的三大参谋长,都是从苏共毕业的。
红军时期总参谋长刘伯承,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八路军时期总参谋长叶剑英,苏联劳动大学毕业;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甚至,当时依附于苏联大旗之下的蒋介石和毛主席,也像刚果金的总统一样,把儿子送到苏联学习。
这本身,也是一种大国,对势力范围内国家的一种控制。
就像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苏联学成回国后,在他负责的赣南地区搞土改,禁烟、禁赌、禁娼,活脱脱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要知道412之后,蒋介石已经成为了地主和资产阶级代言人,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但是蒋经国竟然还是一副共产党员的做派。
甚至蒋经国最后在台湾也主动终结了蒋家王朝,将权力让了出来。
恐怕,这与在苏联时期,蒋经国的世界观成型,有着很大的因素。
同样,留法的周总理和小平同志,开眼看过欧洲,所以,他们比没出过国,或者只去过苏联的同志们,更愿意推动中美建交,与西方国家和解。而且,直至现在,中法贸易的含金量,在欧盟中都是最高的。
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几个留学生,会对一个国家引发如此大的变化。
这里呢,政事堂对比一下庚子赔款中,几个国家的套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了庚子赔款,按照一人一两的原则,赔偿4.5亿,以关税作为担保。
清政府为此不得不加税,搞的民怨载道,老百姓抵制洋货的运动此起彼伏。
因此呢,美国政府为了降低中国的民间抵制运动,搞了非常漂亮的一手,就是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支付部分公派留美学生的学费,并设立一所留美预科学校,定名“清华学校”,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对于庚子赔款退还,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对罗斯福总统这么说:
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而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流,并使其壮大,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操纵中国领袖的方式。
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美国在商业上持久地获利。
就像中国为非洲培育了一大批政府的高级官员一样,庚款回来的人当中,出现了内阁总理、海军元帅、交通部长、外务尚书、清华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北洋大学校长、交大创始人......
由于这些政府的高层,以及教育系统的负责人都是美国留学归来,自然从行政和教育上,都会对美国更加友好。
更不要说,庚款学子中的胡适和赵元任,当时就是当年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可以想象一下,深受美国思想熏陶的他们,在传播新文化时,自然而然,就和从苏共熏陶出来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产生了意识形态上面的冲击。
同样,苏联也将庚款的免除部分,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有趣的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抗日,能够解决苏联在远东方面的压力,对苏联有利。而中国如果对日绥靖,则苏日之间必然冲突,日军选择北上而非南下,符合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
因此,由苏联归来的李大钊等高喊的是“武装保卫苏联”的,而美国归来的胡适,则主张国民政府与日本妥协。
但是珍珠港之后,美军参战,中美一致对日,胡适则180度大变脸,成为了坚定的主战派,作为驻美大使,成为了罗斯福政府和蒋介石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并非是这些学者主观上的亲苏或者亲美,而是他们的早期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被输入的就是以苏联或者美国的意识形态,去考虑问题。
这个,并不是以个人意识所转移。
就像80年代,中国高级领导纷纷将子女送去美国,21世纪初,美国向中国官员提供大量的培训。他们回来之后,成为中美之间纽带和桥梁的同时,也将美国优先的思维,带回了国内。
扯了这么远,再回到电影上面,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也是在向我们输出一种意识,美国是无敌的,美国是政治正确的。吃着爆米花看着美国电影长大的中国人,自然而然就会感触于美国的强大,认为美国都是对的。反过来,看自己的祖国就都是问题。
因此呢,政事堂倒是觉得,吴京这种“主旋律”的片子,应该多拍一些,让更多的中国人在潜移默化之中,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国民自信。毕竟,韬光养晦几十年之后的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政事堂的几个哥们在非洲,能给对方的部长打电话,有事儿对方总统亲自督办。而据他们说,老一辈人过去的时候,提心吊胆,还得借法国、美国的旗子,日子过得非常苦逼。
但是,这都是过去时了。
经过几代中国海外前辈的前赴后继,如今在非洲的很多地方:
五星红旗就是比美国的星条旗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