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日共与日本文革 日本人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
2016-08-05 13:27:40
中岛美雪与日本民谣之父吉田拓郎合唱的《永远的谎言》,中岛美雪一个人养活了九十年代的半个港台歌坛,《人间》《容易受伤的女人》《伤心太平洋》《骑在银龙背上》……太多了,不一一介绍。
这歌也是她写的,一般认为是首情歌,准确的说,这是一首当年革命恋人间的告白,歌词其实也并非情歌路线。
她提到了放弃这个国家。还提到了大雪纷飞的纽约和病倒在上海的巷子,隐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谎言是不愿被打碎的梦。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是毛泽东思想风行日本的时期,进步学生走向街头反美抗争,激进学生后来还成立了三股赤军力量,走武装革命路线。
日本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样一股浪潮?网上常见的文章一般说是有的日本人崇拜毛泽东,或者是文革的影响力,但大都说不清楚这段历史的背后。
中苏决裂对日共的影响
上一篇说拉丁美洲共运时,曾提到过中苏决裂对各国共产党造成的迷茫和痛苦,同样在亚洲也是如此。
日共也很迷茫,但日共是个很喜欢刷存在感的组织,无论是国内议会斗争还是对外交流,都是如此。
什么叫存在感?就是啥事都要掺合,却总不起作用,又老想别人觉得他很重要
中苏论战一开始,日本共产党内各山头就开始摇摆,但整体上还想在中苏两党间保持平衡。随着中苏裂痕的增大,日共的平衡策略显然不再管用。
中共对各国共产党的脾气是,要不你反美反苏,站到反霸权主义的正确立场上,要不你就是苏修帮凶。
但中共对日共一开始并没有这样严格,这有考虑到日本的特殊国情。日共则在1963年出现了以议员志贺义雄为首的亲苏派,被赫鲁晓夫利用。
日共出现严重分裂,志贺等人甚至单独跟苏联大使馆联系,有篡权的迹像,出于权力斗争的考虑,日共中央总书记宫本显治派对这一派进行了党内清洗。
这样一来,激怒了赫鲁晓夫,苏日两党关系降止冰点,日共开始向中共靠拢。但中共没有一把搂住日共,认为是战友,他需要观察整个日共的动向。
结果赫鲁晓夫很快倒台,勃涅日列夫上台。
苏共领导层变动后,1965年7月赫尔辛基世界和平大会就邀请日共参加,日共觉得与苏共改善关系机会来了,非常积极的跑到芬兰开会,发言,表态,苏联觉得日共表现不错,又邀请日共参加哈瓦那亚非拉团结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卡斯特罗炮轰中共,日共作为亚洲代表党,选择了沉默。回国后觉得自己份量重了,马上向全世界喊话:大家要团结起来呀,联合行动起来,帮助越南抗击美帝!
没人鸟他。中共则发表了《驳苏联领导的所谓”联合行动“》重磅文章。日共一看就觉得不对劲,《赤旗报》机关报也发表了一些自我解释的文章,试图消除中共误解。
1966年2月1日,《赤旗报》将报名的日文片假名改为汉字书写,这个细节被莫斯科解读为日共在向中共讨好。
果然,接下来日共向中共频频示好,表示要加强沟通,中共则邀请日共派代表团来华面谈。这年3月,宫本显治总书记亲率日共中央要员冈正芳,不破哲三,砂间一良,上田耕一郎等人访华,日共主席野坂参三没有参加。
按日共的想法这本应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从此它可以成为苏中两党的传信人,两不得罪,两厢得利。但日共却把事情彻底搞砸,造成了自己的再次分裂
毛泽东推翻联合公报
日共代表团一开始还蛮开心的,一路参观了广州,南宁,上海,访问了学校,发电厂,人民公社,工矿企业,三月中旬抵达北京。
宫本显治谈判对像是中共副主席刘少奇,总书记邓小平,还有书记处书处康生,彭真,还有中央委员廖承志,刘宁一。
会谈气氛亲切友好,双方求同存异,中日两党最大的难题在于对苏联的看法上,日本无法答应中共公开指责苏修,并且不同意在国内开展武装革命。双方互相体谅后,达成了协议,《联合公报》终于搞定。
周恩来在北京设宴款待了日本客人,《联合公报》谈判周恩来没有参加,因为这是党对党的事务,只是礼节性的祝贺中日两党达成协议,干杯!
《联合公报》很重要,但很长,无法全部打字(我比较懒)
划重点:
一,应中共中央委员会邀请,日本共产党中央于年月日访问北京,受到了热烈欢迎。
二,访问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三,两方一致认为美帝国主义是最凶残的敌人,要坚决与之斗争到底。
四,中日两党坚决支持全世界受压迫人民革命斗争。
五,正确的反对大国沙文主义,修正主义,分裂主义。
六,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省,反对”两个中国“阴谋。
七,其它事项。
这份《联合公报》是双方互谅的结果,没有指明苏联。但日本人使了个阴招,结果害了自己。
毛泽东主席并没有接见过他们,日本人却非要加上这一条。
1966年3月份毛泽东正在上海,大家现在都知道他在部署什么,哪有时间去接见一个日共代表团。
但这一条加上后,主席就不得不接见宫本总书记,而且刘少奇从北京发来公报给他过目时,他已经没得选择。
日本人屁颠屁颠又跑来上海,这次是正式拜会毛主席,有点小激动,等接见完,合个影,联合公报就可以发表了。
结果毛泽东在接见时,直接了当的指责联合公报没有点名批判苏联,还有其它一些问题,最后,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案“
日本人全蒙了,这样的话,中苏两头讨好的目标就落空了,宫本显治表示北京已经谈好,不便再改。于是,毛泽东推翻了整个联合公报,不必发表了。他言辞中对北京软弱的话外之音,日本人也明白几分。
日本文革拉开帷幕
等代表团一回国,中共就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客气,直接把日共批为”修正主义“党,而且问题不止是反美反苏统一战线,还要求日本走人民战争路线。
宫本显治知道事态严重已经晚了,日共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大有人在。
首先开炮的是山口县书记福田正义,他在1966年6月写文章狠批宫本显治修正主义路线,日共中央在9月解除了他的职务。
结果他拉上山口县的另一名重要领导原田长司,成立了”日本共产党山口县革命左派“。打出毛泽东思想大旗,一时间应者如云。
从山口县开始蔓延到东京,毛泽东思想成了批判宫本修正集团的最有力武器。
在八月召开的日共九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委员西泽隆二在作草案报告时,号召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进行活动。
同时他另立山头成立了”青年社“并出版了刊物《毛泽东思想研究》,把日共形容为一家股份公司。要求党内青年及东京大学进步学生要积极成立”红卫兵“组织。前首相菅直人年青时,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了红卫兵。
西泽隆二造反后,另一名中央委员安斋库治在1967年,直接将修正主义批判文章送给了日共主席野坂参三,宣布脱党闹革命。野坂参三面对愈演愈烈的分裂局面也无可奈何,他跟毛泽东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
接下来,日中友好协会,日本记者协会,日本作家协会和各中日经贸团队都出现了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正统本部“,而北京也不断邀请这些革命同志来参观交流文化大革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
全日本的学生,青年基本站到了日共的对立面,学生兵团各派林立,连托洛斯基派也开始在日本壮大。日共对这些学生怕得不得了,担心日本政府会怪罪他们,《赤旗报》不断发文章替自己澄清,恶毒攻击学生运动。
196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发文《诽谤玷污不了战士的荣誉》全面肯定了自1960年以来的日本学生反美日安保条约斗争,这下日本学生激动坏了。
日共一边开始亲华党员,一边指责中共在煽动暴力。而1968,1969年从东京大学开始,学生们时不时组织罢课,用桌椅当武器,到处闹革命,激进组织一个接一个成立。
中日两党关系彻底决裂,日共结果投靠政府,成了名副其实的镇压者,这激化了青年人对美日同盟的仇恨,三股赤军的出现,将斗争推向了高潮。
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慢慢的,不止日本,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不少。
但这段历史应当铭记在每一位洒下过青春热血的那一代日本人心中。
像中岛美雪等人,那些痕迹有时还会在歌声中显露,也有的人进行反思,但无论如何,日本人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连美军奸杀少女事件出现时,抗议的也是一些老年人。
日本共产党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的确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地方。
有的历史,现在网络都有意不提,更没有人去深挖,但历史就是历史,对毛泽东这样一位人物,用抹黑或诋毁确实很难打倒,只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