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泪: 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 蔡英文不如早日说清两岸关系性质

2016-11-29 08:10:24   




因为执政后迟迟不说清两岸关系的性质,蔡英文正陷入两难困境。
一方面,大陆方面要求她必须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一中,给她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台湾本已不大的国际空间因此被限缩,很多在马英九时代有机会参加的国际会议也被屏蔽,结果连宋楚瑜循惯例参加个APEC搞得都好像为蔡英文当局立了一大功。
经济层面,“新南向”还前途未卜(连推出过“南向政策”的李登辉最近都说,他不知道蔡英文搞“新南向”都能做些什么)、TPP却因为特朗普当选已胎死腹中。对于深陷经济困境,还未上任就将“新南向”和TPP视为两大脱困良方的蔡当局而言,这实在是极沉重的打击。
TPP夭亡后,蔡英文又将争取加入RCEP及和相关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作为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主要药方。但RCEP作为由大陆方面主导的区域经济组织,民进党当局如果不说清楚两岸问题的性质、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想加入根本就毫无可能。
至于双边自贸协定,蔡当局显然是将日本视为首选对象。但一则台日经济现在根本就不具有几十年前的互补性;二则,日本也已经看透了在两岸趋向紧张、台美关系因川普当选面临考验情势下,蔡当局急于拥日取暖的焦急心态,趁机提高要价,要求台湾先为福岛核灾区食品放行,结果这个事情引爆台湾,反对者超过7成,严重挫伤了蔡当局的民意基础。
更关键的是,来自大陆方面的政治压力传递到台湾内部,还引发了经济、民生、安全等各种问题。
台湾人选择蔡英文当领导人,是想要她推行改革、带领台湾摆脱经济困境,如果这些愿望无法实现,最起码也要保持台海和平稳定,不要因为两岸紧张影响到日常的“小确幸”生活。所以,当蔡英文在大选和520演讲时将改革、发展经济、“维持现状”等作为竞选主轴,立刻就赢得了台湾人心。
但遗憾的是,蔡英文上任半年来,改革一筹莫展、经济一动不动,两岸关系却先陷入紧张和对峙,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这些变化,让当初将票投给蔡英文和民进党的中间选民,又开始怀疑蔡英文到底有没有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没有维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意愿和能力。所以蔡英文这几个月来的民调就从近60%满意度很快就直落到35%左右。
另一方面,因为蔡英文迟迟不说清楚两岸问题的性质,“台独”基本教义派也发现了机会,开始蠢蠢欲动,想把蔡英文往这个阵营里捆绑、劫持。
因为对马英九八年执政两岸关系不断走近不满,加上蔡英文曾协助李登辉推出“两国论”的历史和她一直不承认“九二共识”等原因,“台独”基本教义派曾力挺蔡英文登上“大位”,将蔡的当选和民进党的二度执政,视为台湾“脱离中国、走向独立”的最后机会。
以蔡英文的意识形态,如果这条路能够走通,她一定会走。因为她和基本教义派一样——要的即不是中国,也不是“中华民国”,要的“台湾共和国”。他们认为“台湾就是台湾,中国就是中国”,“中华民国”对台湾而言只是个外来政权。所以基本教义派支持蔡英文登上“大位”,是希望蔡英文能为台湾“去中国化”,还要“去中华民国化”——事实上就是蔡当局现在做的事情。
然而,蔡英文一上任就被困在“中华民国”的“宪政”框架内,520后又一直用模糊化的“维持现状”和“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关系。这不是因为她丢掉了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是到了“总统”的位置上心里才最清楚,如果她宣布或者直接推动“台湾独立”,不仅美国不同意,对北京来说也意味着战争。而以目前两岸实力严重失衡的局面,如果战争发生,就等于是白白送给北京统一机会,届时不仅基本教义派想要的“独立”会成为泡影,连他们不想要的“中华民国”也会永久消失,蔡英文从此就可能成为一个“流亡总统”。
“台独”基本教义派认识不到两岸实力对比变化,也体会不到蔡英文妥协的原因,就硬逼着蔡英文跳出“宪政”框架,推动以台湾之名建立一个“独立国家”。李登辉最近接受日媒《产经新闻》访问,并在公开演讲中严厉批评蔡英文,敦促蔡英文回归他(她)俩在1999年提出的“两国论”框架,就是“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心态写真。所以,在绿营基本盘、特别是基本教义派这里,因为没有说清楚两岸关系的性质,蔡英文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满意度也开始流失。这就是蔡英文所面临的两难困境。
为什么蔡英文会面临这个两难困境?
是因为“独立”和“统一”是一对无法协调的根本矛盾,也是所有台湾领导人都必须直面并给出明确答案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李登辉推出“两国论”、陈水扁推出“一边一国论”,马英九推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都各得其所。而因为没有说清楚两岸问题的性质,蔡英文却将自己摆进了两难处境。
其实对蔡英文而言,她大可不必如此艰难腾挪。既然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模糊只能更加被动,甚至可能还会连累到民进党后期执政。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干脆就大胆说清楚两岸关系的性质,然后概括承受其所有结果——如果是一国,那就和北京好好相处,让“独派”死心;如果是“两国”,那就和“独派”一起,准备好接受冲突和战争。